小誌,在這時代的意義


【為城市研習一件事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Design/ Gina

小誌(zine),並不文青,也不離地;每個人只要有想說的話,稍經整理、編輯及製作,用任何方法與形式,也能製作自己的小誌或迷你書,以紙本抒發自我,留下記錄。

找來兩位小誌的愛好者梁柏堅與黃天盈(又名天藍),分享小誌令他們沉迷到要開班授徒的原因 —— 從小誌中,找到自己的知音,也尋到時代的氣息;每一個人如果都能做一本小誌,都會是一份驚喜。

對談者: 
梁柏堅(下稱堅) 
黃天盈(下稱藍) 
管理員兼記者Gi(下稱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誌(zine)有甚麼特別,令你們那麼執迷?

管:先談談你們是怎樣認識吧。 

藍:我是柏堅去年小誌製作研習班第三屆學生。所有關於迷你書、小誌的課程都會留意;一直風聞柏堅有教授小誌製作班,終於第三屆扚起心肝報名參加。

堅:我是這幾屆小誌班的導師。去年在班上認識天藍(之前已聽聞過她造的「蛋誌」),她藝術的根底、造迷你書的製作技巧和想法,豐富了我許多對做小誌的想像。成果展時心裡已經盤算,要是再開班,一定要請她幫忙,怎料她一口答應,實在太好了。

管:你們各自愛上小誌的原因是? 

堅:我是雜誌和書籍編輯出身,每去到不同地方的書店,自然會留意有趣的雜誌與小誌。而因為本身的編輯經驗,閱讀時會特別留意別人編輯刊物的思路,看看他們講故事的手法。

藍:我是讀藝術的,家人則從事記者、編輯等行業。這幾年造迷你書、小誌,我慢慢發現:這不就是結合我自小接觸和喜歡的事嗎?它既是天馬行空的藝術,又是一本書,是限量和手工的,更運用不同的形式呈;例如我就造過的迷你千手觀音和小棺材等小書,就是很富玩味的bookart。當主流出版跟一人有一定距離,作者連自己的書的標題都未必能夠決定能夠自己一手一腳做小誌就好玩和享受得多

堅:對,的出版是相對自由的。當今天言論自由與出版愈受打壓,一個人能好好把心裡的聲音整理成書,就顯得更不容易。

管:你們的小誌藏書量和造書量一定很驚人吧? 

堅:我也不知道自己收藏了多少小誌,已經數不清。過往教小誌班時,每堂都希望能分享這些珍藏,希望刺激同學的想法。

藍:但因為太多東西要分享,同學又聽得太投入,最後每堂也沒時間分享。(一起大笑!)我自己也有一定的藏書量,因了超過70本迷你書,包括上屆小誌班的畢業習作、自己過往造的迷你書和公開發售的蛋誌。如果要教書,都會在課堂上分享。

堅:我上年也造了一本小誌,把我平時用廣東話翻譯的聖經,造成一本聖經的模樣。後來我把這些材料擴寫,出版了第一本個人著作,這本小誌就成了這本書的雛型。

天藍做的《千手女俠》迷你書,書的小手都能活動,說的是她當媽媽後的狀態。
梁柏堅自己的小誌作品,是把其廣東話口語翻譯聖經,做成一本聖經般的小書。

 

 

這時代製作小誌,有什麼意義

管:你們對於小誌的定義是? 

堅:最基本就是把「誌」字拆開,「言志」,把心中的說話好好說出來。故此於我而言,用小誌來說什麼至關重要。

藍:一本小小的書,是手工味的,有「嘢」想講的。自己一本書,不受限制,那麼好好醜醜,即使失敗了也心甘情願啊!

管:面對近年的社會事件,對於做小誌有什麼意義? 

堅:歷屆小誌班同學的作品,多是描述個人故事。因為每一個人也生活在時代之中所講的故事自然也與時代。像最近看過有人寫了一個關於示威時「乸眼」的記錄,這是作者在2019年獨有的時代記憶,也是香港人共同記憶;後來的人讀這小誌,就像作者與讀者超越時空的一場對話。

藍:我理解柏堅說的,但我不能完全認同,因我不常見小誌創作者把社會事件放創作中;同時我也自覺未有足夠的能力回應社會。

堅:但你的小誌作品,其實有部分相當反映時代。

藍:當然,創作取材自日常生活,定會滲入時代元素,即使愛情這私密的經驗,又或我的貓去世了,也會觸到一些人;不同的讀者會看不同的意義。或者我跟柏堅背景不同,他是媒體人,做小誌有傳播的目的;我關注的是藝術和創作。但共通點是,相信時代會回應每個人的創作

 

你們開小誌製作研習班的目的是

管:你們二人背景迥異,第一次合作開班授徒,如何一起教人造小誌呢?

堅:我過往開班教小誌,一直關注內容,強調內功。有許多實戰經驗,懂得許多製作方法。於是這個班就是內功和招式的結合了,哈!(笑)

藍:我則相信學無止境。我太喜歡造書了,上屆從柏堅和同學身上學到很多。這次我會協助同學分組做小誌,以陪伴和同行方式,幫助大家從無到有去製成一本屬於自己的小誌。

堅:對,我會專注內容的編輯鋪排,天會著重製作的應用 參與的同學,只要不放棄,幾個月後應該都能造自己的小誌吧!

藍:或者因為我有不少出外學習造小誌的經歷,自己也有教art 的經驗,我會特別跟進同學的進度,給予具體的製作指引。

堅:這方面天藍正好可以補充我的不足吧!(笑)

管:12月下旬將一起開班,你們期待發生什麼有趣的事? 

堅:歷屆同學都造出很多有趣的作品,就像上屆有位同學製作了一本關於一隻毛公仔的小誌,記錄這隻跟她一同成長的毛公仔的故事,當中的純真特別觸動我,還有其他同學和來看成果展(小誌畢業習作展覽)的人。我很期待同學能創作出更多有趣的小誌。

藍:我則期待來的人不只是文青類,在寫作、設計、藝術界別之外,也有來自不同地方,例如社工、文職等,這樣由零開始製作,課堂的驚喜或滿足感會更大。其實任何人也可以創作,我和柏堅只是打開一扇門而已。

堅:對,來上課的人,只要帶一個故事來做小誌就可,這已經是一本好的小誌的基礎。

後記:天藍有一種藝術家的冷靜,但談到喜歡的小誌,她會稍稍高音地表達內心興奮:「這本書好得意,打開時可以這樣這樣……!」至於梁柏堅,則有一種喜歡跟人侃侃而談的親切感,說到歷屆同學作品,他總有條不紊地分析每本素人小誌的特點。一冷一熱的受訪者,對談彷如一次小誌製作課的導論,令從未做過小誌的我,充滿信心(哪來的!)要為這城市過去的六個月,留下獨一無二的記憶體。或者,如果我們都能一一以不同形式作記錄;真相與歷史,總有被看見被承認的一天。

 

*梁柏堅與黃天盈任教的嘗試學院Trial Academy「一小誌製作研習班」詳情:https://trialanderrr.hk/single-event/makeyourzine/

「嘗試學院研習班」是什麼?

此系列可視作文創設計者(其實是任何人)的特殊興趣班,精選各種有深度、有內涵、有姿勢又有實際的題目,並不限於文創領域的學習,讓參與者能離開自己熟悉的範疇培養創意。透過研習的模式,帶來更有深度的學習和體驗,發展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從中獲益。詳細課程介紹請看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