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隨波逐流在石上作畫 ︳文字師


【另類職志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  受訪者

全職投身石頭作畫題字的甘聖欣,十二年來見證香港變遷與手作工藝潮流更替,她如石頭般堅持,從不在流行器物上作畫;事業人生曾有低潮,還是選擇專注只與石頭同行——是固執是慧詰也好,她開過展覽,如今擁有店舖與支持者,多年付出已獲沉默的石頭肯定。

石頭畫家甘聖欣創立品牌「文字師」,選擇在石山題字作畫,自言與她堅執的性情匹配。

 

從前設計家居,如今繪畫石頭

「我叫甘聖欣,品牌是『文字師』,我是全職繪畫石頭的。」不論在市集或接受訪問,向誰都如此聲聲鏗鏘地介紹自己,只因香港鮮有年輕人用石頭繪畫。「一開始就知這條路不容易,很多人質疑『石頭有咩用』?但我偏想一試。」聖欣並非修讀藝術出身,本為室內設計師,穩定而刻板的工作令她愈發想要創作,終在數年後裸辭,「當時整天在家作畫,嘗試不同媒體及素材仍沒頭緒,而身邊人都不太支持我,勸我不如找份工作。」

某天閒逛園藝店,看到奇形怪狀的石頭,忽發奇想——不如把自己對中國山水畫的喜愛,結合對文學的熱忱?她摸索到以小石來題字作畫,「不是誇張,文字的治癒力量拯救了我。」往後創作如熱戀般一發不可收拾;其實更是她生命的藝術養份,終找到展現的破口。

 

畫的不只是石子,更是一片風景

認識聖欣多年,發現其作品從開首至今俱見統一:小石上繪上細緻畫作,如山水、花朵、動物及植物等,再加一至兩個題字,帶日式禪意與中式靈氣;但她使用的石頭愈見多元化,從石春進化到琉璃石、綠幽靈、瑪瑙片、東陵玉等,甚或與陶藝家合作,在他們的成品上作畫。風格的躍進更見於造景上的功夫,她用心為作品襯托玻璃碟、木材、迷你鳥居以至梯田砂石等——客人買下的不只是石頭,而是一片詩意風景。 石頭從不是時尚之物。

琉璃石的晶瑩氣質,給畫上栩栩如生的動物,很有靈氣

聖欣曾辦展覽,獲藝術成就上的認同;但她多年來在手作市集、寄賣點及網上平台銷售作品,總被認為是傳統、追不上所謂的「潮流」。 她望望店中一幅南美揚眉女子的自畫像海報,輕輕說道:「我很受這墨西哥藝術家Frida Kahlo(芙烈達·卡蘿)影響,她即使殘疾,還是追求心中所受,有坦露脆弱的勇氣與誠實。」故她也堅持自己喜愛傳統藝術的靈魂,不輟學習水墨畫、工筆畫、古文字書法及篆刻,也常借莊子、老子以至徐志摩、西西作品為鑑,給作品寫詩題字。

店中一隅的樹枝,影與形皆美;是甘聖欣為為小石找地方落腳時的神來之筆。

 

手作市場極大挑戰 堅持忠於自己

近年品牌漸入佳境,開設店舖,也常有婚宴回禮、裝置藝術等客戶支持;每件作品定價由兩百多元至數千元不等;作品獨豎一格,有時更是聆聽客人故事後才創作圖文,令人對只此一件的石頭愛不釋手:「早前在市集就有客人抱著小孩找我,說年少時已追隨我的作品,我好老啊!」說罷聖欣失笑起來。

然而,以藝術糊口並不容易,後疫情時代手作市集更趨銷情淡薄,人們購買工藝品亦傾向謹慎。營運面對極大挑戰,她嘗試以其他方法幫補生計,如教班、接商業訂單等。即使忙碌,有時還為Trial and Error Lab擔任講者,勉勵創業同路忠於自己。

「小思老師《香港故事》中的一句我是特別深刻:『一切流行的東西,其實都是一種遊戲,留給人們一點點回憶而已,時間過去,它也會過去。』」石頭是她,還是她是石頭?已分不清了。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嘗試開展以多媒體形式,帶大家走入非主流的職志世界,了解Trial and Error Lab當中的實驗室伙伴,他們不同的職業和工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