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美感進入生活 ︳再訪臺灣設計品牌印花樂


【外地交流專題】     Text / Shadow       Photo / Kuen + Shadow  

這次我們到訪位於臺北大稻埕老城區的一棟獨棟街屋—印花作夥,是臺灣設計品牌印花樂唯一的品牌專賣店。Trial and Error Lab相隔五年,帶著不一樣的團友,再次到訪印花樂。

 

印花樂於2008年成立,三位聯合創辦人在高中時期認識,並一起升讀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畢業後一起創立品牌。我們今次與聯合創辦人之一—玟卉(Hana)交流,聽她說說創立品牌的故事。

以臺灣的特色,傳播社會共好

印花樂由第一款「臺灣八哥」的鳥類圖案開始,透過印花,結合布料,將美學融入生活之中,傳播社會共好的理念。同時亦期望透過美感教育的推動,打破大眾對於「美」的既定框架。

 

除了「臺灣八哥」,亦有很多其他充滿臺灣文化的特色圖案,如臺灣特有的動物烏秋及黑熊、玻璃海棠窗花、磁磚、珍珠奶茶等。她們創造出屬於臺灣的印花布,以不同的設計及配色製作出袋子、服飾及家具用品等,以傳統印花配以新穎及充滿美感的設計,利用印花將臺灣的特色及面貌記下。成立十多年,她們如何一步步慢慢走來,成為臺灣最具代表性的設計品牌之一?

 

 

品牌主打歌—臺灣八哥的誕生

2008年的時候,她們受到師長的鼓勵,報名了當時臺灣教育部U-start大專畢業生創業服務計畫創業競賽,成功獲獎並贏得資金,成立了印花樂。她們並參與國立臺北藝術大學第一屆「北藝風育成中心」,開始創業的路。

 

在品牌剛開始營運,還在蘊釀如何發展品牌的時候,印花樂有設計一些臺灣特色的圖案,但並未有屬於她們品牌的象徵設計。當時她們跟一位藝術家前輩—李明道老師見面,尋求專業意見。李老師一看到「臺灣八哥」的圖案,就彷彿聽到牠高興地發出「選我!選我!」的聲音,前輩立馬覺得「臺灣八哥就是印花樂的主打歌」。自此,「臺灣八哥」成為了她們的經典印花圖案。

 

從營運目標決定營運方向

決定了品牌的「主打歌」,還要決定如何營運。Hana與我們分享說:「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的品牌必須量產,才能讓美感更易進入大家的生活」。因為如果所有圖案都要一個一個人手做的話,金錢及時間成本會較高,而且只能製作數量有限的產品,市場亦有所限制。於是,在她們成立品牌的初期時,已經訂定立明確的營運方向和目標。

 

要做到量產的話,必須要找到一所能長期合作又能夠維持品質的工廠生產,但這個過程毫不簡單。剛開始的時候,她們到訪了不同的工廠,希望找到一間能夠符合她們要求的工廠。經過不停走訪,終於找到可以讓她們大量印製、縫紉的工廠,令產品能夠量產。這個過程如果少一點堅持與耐性的話,相信不能成事。

以企業合作打開名堂

決定了品牌的「主打歌」,還要決定如何營運。Hana與我們分享說:「我們從一開始就知道我們的品牌必須量產,才能讓美感更易進入大家的生活」。因為如果所有圖案都要一個一個人手做的話,金錢及時間成本會較高,而且只能製作數量有限的產品,市場亦有所限制。於是,在她們成立品牌的初期時,已經訂定立明確的營運方向和目標。

 

要做到量產的話,必須要找到一所能長期合作又能夠維持品質的工廠生產,但這個過程毫不簡單。剛開始的時候,她們到訪了不同的工廠,希望找到一間能夠符合她們要求的工廠。經過不停走訪,終於找到可以讓她們大量印製、縫紉的工廠,令產品能夠量產。這個過程如果少一點堅持與耐性的話,相信不能成事。

 

創造永續共好生活

印花樂從第一天成立開始就有明確的信息—社會共好。但如何成功傳遞這個信息呢?Hana一臉認真的回應:「我們不想要只有我們好,我們希望對世界都好。」,其中一個實踐的行動就是「永續」。

 

印花樂的圖案設計理念,本來就為了傳達人與環境的關係,不論是自然界的動物,還是臺灣的古舊建築環境,這些設計都提醒著我們欣賞事物與環境的美好。她們對保護環境不遺餘力,有一系列的環保措施,從生產到銷售,每一個步驟都盡量達至永續。例如在生產上提高使用「無毒、再生」的永續材料比例,在製造過程中減輕對環境的負擔。Hana當日亦與我們分享去年她們一眾同事以及一些支持者,進行百人「快樂浪花」淨灘藝術日活動,身體力行作「藝術教育」,與大家一起過「永續共好生活」。

 

過去數年疫情對全世界的旅遊業及經濟都帶來影響,印花樂亦難免受到打擊。然而,大家都努力的熬過了這段艱辛日子。我們很高興仍然看到她們在臺灣這片土地上,為自己的品牌、為社會、為環境繼續努力。在此亦祝願印花樂往後發展順利,為世界帶來滿有美感的生活。

 

舊文重溫:

「有圖案代表我的家嗎?」——以一塊台灣印花布,溫柔地改變世界的故事(https://trialanderror.hk/2020/03/19/taiwan02-2/

「不只做自己喜歡的東西! 」——做什麼才能讓文創品牌永續?(https://trialanderror.hk/2020/07/12/taiwan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