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記:破釜沉舟本土動畫找新路!


Text/ dydy   Photo/ Andy Wong(部分圖片及短片來自《離騷幻覺 Dragon’s Delusion》)

 

只有嘗試,才可以找到新路,叫我們的城市不至於一潭死水。

Trial and Error Lab 成果展 2017 – 18 ,特別邀請了本地漫畫及動畫創作人江康泉(江記)作為錯誤星期五Error Friday分享嘉賓,以他和團隊最近發表的《離騷幻覺》動畫電影眾籌計劃切入,談談如何不斷經歷挫折、整理,與伙伴們嘗試為香港動畫業作出新嘗試。

在活動之前,我們與江記及另一位動畫監製李國威,先談談計劃背景及他們如何看動畫業的發展。

本地動畫監製江康泉(左,江記)和李國威(阿龜)。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去年,《離騷幻覺》已推出了第一條8分鐘短片,名為「汨羅篇」。我看了好多遍。實在好想從對比強烈的線條、互相碰撞的色彩,與曖昧的對白裏,嘗試摸到故事的來龍去脈。眼看着老香港的符號,如「熱狗巴士」、粵劇花旦、九廣鐵路與霓虹招牌,穿插在沉鬱的氣氛之間,人不自覺地感到既無奈又血脈沸騰。

「二千多年前,屈原寫《離騷》是講述離別的心情,勸楚王別向秦王屈膝。裏面說許多關於『離開』的話,但其實最終想表達的是依依不捨。」本地漫畫家及動畫導演江康泉(江記)說。「看着我們的城市,心情也是這樣——因為價值改變,這個地方已不再是我熟悉的香港。」

我們的城市啊,就像短片內的那列火車,最終要走去哪兒?

 

10年的動畫鍛鍊

一般人認識江記都是由他的漫畫開始,「丁丁企鵝」、「飯氣劇場」和「真多MAN系列」等四格漫畫都是他的作品。除了網上刊載、定期專欄、書籍出版,這些漫畫角色亦已發展出不同的商業合作。投身漫畫工作差不多18年,開始有穩定的收入時,江記選擇踏上一條更崎嶇的路 ── 統籌、導演、製作一條80分鐘的本地動畫長片。

「籌備《離騷幻覺》這2年,我沒有接其他工作了。大概就是一種破釜沉舟的決心吧。」他笑笑。

「我是在2000年由中大藝術系畢業,當年的畢業作品已是動畫,但只是cut-out animation。後來在2003年在城大讀Creative Media,繼續研究動畫製作,雖然那是的作品大都是偏向實驗影像的類型。」

在江記的Youtube Channel,還可以找到他從前的作品。

2008年,他與另一位本地藝術家羅民樂合組Penguin Lab,開始一邊畫漫畫,一邊製作動畫和其他多媒體作品。「不知不覺,其實我都做咗10年(動畫)了。」

10年練功,去年憑《離騷幻覺》的「汨羅篇」獲得日本TBS電視台主辦的數碼內容創作比賽「Digi Con6 Asia 大賞」Gold Mention(評審特別獎)。江記說,這其實是集合了許多人的力量才成事。《離騷幻覺》的團隊除了江記,還有另外兩間動畫製作公司和動畫監製:Zcratch 的崔嘉曦(阿曦)和九猴工作室的李國威(阿龜)。

 

由創作者變身為協作者

 「我和阿龜由《哈爾移動肥佬》(2012年,港台動畫外判計劃)開始合作,當年budget 不多,但愈做就愈癲,想加入愈來愈多不同的效果。」訪問之時,阿曦身在外地,但阿龜剛好通頂後回來工作室,可以坐下一起談談。

「我本身是讀剪接的,後來開始接觸Motion Graphics,慢慢就踏入動畫的工作,第一套作品就是《哈爾移動肥佬》。」阿龜說。

「一直以來,我們的合作都是,江記負責做前期的Concept development,創作意象等等,我就擅長剪接,阿曦則是後期製作。」他說。這幾年來,一方面各自練功,又經常合作碰撞(還把工作室也搬在一起),他們開始尋找到自己的風格。「我們一向都重視或者傾向用筆觸表達故事,建立屬於自己的風格,多於去表達不同的動畫技術 ── 即使是動畫,我們還是想呈現在紙張上的質感。」

創作故事,逐格描畫,加上筆觸、色彩,還有時間、節奏和音樂,這才能成為一個動畫作品。8分鐘的故事,已需要10多人共同參與和製作。

江記說,這就是漫畫與動畫的不同之處。「漫畫,你一個人畫,可以預計再苦也是捱過那100頁紙。但動畫有許多步驟和工序,你不能只是一個創作者,你要提供一個平台讓所有人都能發揮到應有的水平!」這就是監製的角色。

「而事實上,單靠我們3人、3間公司也做不完的,所以我們才決定要眾籌。」江記強調,「我們籌錢,也籌人一同來幫手。這件事大家都有份。

「汨羅篇」的初稿及計劃的簡介單張。

 

由ERROR產生的「動畫合作社」?

他們會選擇眾籌,而不是只尋找藝術基金資助,源於一次重大的挫敗經驗。「我們在《哈爾移動肥佬》之後,在2014年做了一套叫《Pandavan》的故事。那是一個關於賽車的故事,需要製作大量高速轉換的場景,而我最終發現單憑我們是沒有資源、沒有人手去完成。」江記說。

「是可以勉強完成,但沒有讓大家發揮到應有的水平。」他再嘆氣。

這次的挫敗,耗上許多心力,也「真的很傷」,但同時是一個起點,讓江記、阿龜開始思考要滋養香港本土風格的動畫,或許是要匯集更多人的力量。

2003年,江記曾與幾位本地藝術家和作者如智海、劉芷韻、袁兆昌等共同創立出版組織「廿九几」,成為互相協力,擴闊藝文出版的方法。「我們當時幾個人是以類似合作社的形式一起工作的,這次我幫你排版,下次你幫我編輯。或許,香港動畫電影也可以這樣進行呢。」他說。

大概是被迪士尼、彼思、或各大日本動畫的速度「寵壞」了,作為觀眾的我們總以為用現時的科技,做動畫應該是秒速的事。但其實完成一套60 – 80 分鐘的動畫電影,牽涉的人手往往是一百甚至數百人以上。即使是荷里活式的製作,一間大公司也只能提供大約5成的人手,再跟其他公司合作,共同完成作品。

我的想法是,香港沒有一間獨立動畫公司可以養活幾百人,但我們肯定有幾百個人才分散在不同的公司。我們是不是可以聯合大家一同完成動畫電影?這次眾籌的目的之一,是希望召集更多朋友一齊想像和合作,會不會有其他人也像我一樣,覺得這方法也work?

他們的製作基地是一個位於牛頭角的工廈單位,裏面滿佈漫畫、Figure、玩具,是任何動漫迷的天堂。(哈哈)

 

動畫作為一條職業出路,可行嗎?

 從錯誤中整理出改變的方向,匯眾人之力,開拓想像,再嘗試新的方法。這就是Trial and Error呢!

《離騷幻覺》的眾籌在4月7日開始,會否成功還是未知之數,但江記和阿龜對於本地動畫行業的發展,都是充滿信心和樂觀。「香港觀眾對本地動畫的認同少、Focus少,是因為我們產量少 ── 過去3年的動畫短片,只要一日就睇晒,那還有什麼可以討論?」

「但是,如果(眾籌)work,我們互相協作完成作品,一年會有一至兩套香港的動畫電影上映,就可以捉緊觀眾的焦點,讓大家可以討論下去。」江記說。阿龜認為喜歡製作動畫都是很直接的,「回報是相對不確定的,但當那件事是你想做的,你一定會想盡辦法做出來 ── 無錢咪用其他方式搵錢支持自己做囉。」

「人和環境的變化都很大,無論是創作者、藝術家,都很難預早去想,要有一個什麼固定的發展方向,尤其是因為創作與人的生命階段很有關係。」江記補充說。我們可以做的,是盡力保持人與人之間的連結,「多啲同人傾偈、交流,食飯吹水,如果你不知到其他人的想法,就真的很被動地把自己的動畫或藝術作品交托命運,而沒有把它傳達出去。」

除此以外,就是好好地保存自己的「靈魂」。

這就回到最初談到《離騷幻覺》的主題:這個城市變化太多,已經不是我們認識的那個地方。

阿龜說:「屈原面對楚國、楚王的感受,也是我們今天看着自己的城市的感受。我們仍執着,恨鐵不成鋼;很愛這個地方,卻沒法再為它感到自豪了。」在一切急速的變化之間,我們用盡力作出嘗試,卻別忘了保存自己的「靈魂」。

「對我來說,要判斷一個人是否有靈魂,是與他是否有行動自由、思想自己有關。我們是不是能按着自己心裏所想而行動呢?還是,我們的行動是由別人控制?」江記最後問到。

Trial and Error Lab 成果展 2017- 2018 
特別Error Friday錯誤星期五

「香港動畫不是ERROR!——由《離騒幻覺》談本地動畫職志發展」

日期:27/4(五)
時間:19:30-21:30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
名額:80人
費用:免費,但須預先登記才能入場
報名:https://goo.gl/7qohj9
主持:梁柏堅|突破書誌《Breakazine!》編輯顧問及長期動畫迷
嘉賓:江康泉(江記)| 本地漫畫家及動畫導演

 

關於嘉賓及《離騷幻覺》

江康泉,又叫江記。 沒有分辦喜劇和悲劇,令人哭笑不得。曾出版漫畫包括:與智海合著的《大騎劫》、《Pandaman》、《丁丁企鵝》、《真多Man》等。2015年與樂隊BLUR合作推出漫畫《香江模糊記》。

《離騷幻覺》,由漫畫家及動畫導演江記(江康泉)發起,並於2017年夥拍兩位香港動畫導演李國威和崔嘉曦,創作了第一條先導影片,更入圍了多個國際影展並屢獲國內外獎項,包括去年於日本TBS 電視台主辦的「DigiCon6 Asia大賞」中奪得香港區金獎及總選的「評審特別獎」(Gold Mention),早前更參與法國克萊蒙費朗(Clermont-Ferrand)短片節,以高質本土動畫,走到世界舞台。4月7日起在Kickstarter 網站開始眾籌,目標為800萬,以2年時間及50人團隊製作為動畫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