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咁遲先去做Slasher,係人生最大嘅Error?

體適能健身教練 X 寫作班導師 X 陶藝室打雜 羅維日

赤裸分享全職Slasher有幾多Error

「做Slasher 後,我的時間運用充實多了!」大學時攻讀中文系及人類學系的羅維日(阿日),畢業時深信要學以致用,曾任職多份與文字有關的全職工作,包括雜誌編輯、書店售貨員、大學研究助理、電台PA、藝術行政等。後來醉心運動,他又以一身好體格考進消防;同時嘗試了臨時演員、補習老師、寫作班導師、體適能健身教練、文字創作……但當年朝九晚五、排得滿滿的工作,遠不如他今天每周有限工時的Slasher充實?

#不再虛耗在朝九晚五

阿日自言每份工作都竭盡所能,也有享受與得著;但打過多份長工後,因為一個契機,令他恍然大悟生命不再虛耗在朝九晚五(或朝十晚十)的超長工時與行政雜務上,決意考取不同證書,投身幾份性質風馬牛不相及的自僱工作,重新編寫自己的職志與生產力。

#視自己是一間公司營運

如今Slasher是世界潮流,予人印象是chill與快活;但對他而言,做Slasher不是為趕潮流,也非為迎合別人,而是學習好好經營自我:「要視自己為一間公司,建立獨特的品牌,有好的內涵、外表及營運方法。」擁抱過去全職工作trial  and error的經歷,培養良好紀律、理財能力、人脈之外,他認為要做好更重要的東西,才能享有財務穩健、善用時間的自由;那又是什麼呢?

或者這晚的命題,也可以是「如果一生都不做 / 做Slasher,是你人生最大的Error」吧!這次Error Friday將邀請阿日來詳盡分享;2023年第一個周五晚上,就來一起與阿日及眾多slasher圍爐與取經吧報名請按:https://form.breakthrough.org.hk/form/EF2223_02(首15位參加者將獲贈價值$88的黃岳永著作《工作自主—組合你的Slash人生》乙本)

(圖片提供:Phobe @ SportSoho)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

如果你係⋯⋯就要嚟呀!

想知道如何成為一個既有穩定收入又身心自由的Slasher

想跟Slasher同行的NGO、社工、老師或傳道人等

想理解做Slasher的條件

想了解世界Slasher潮流

想知道為何有人熱血不懈地堅持非主流工作

☑希望克服追求理想的孤單

 

分享內容

1 你決定做Slasher是跟潮流還是陰差陽錯?

2 Slasher與炒散有何分別?

3 明明做過人工高福利好的全職長工,為何甘心捨棄?

4 何時是成為Slasher的契機?要有何預備?

5 如何一個財務穩健與身心自由的Slasher?在學習紀律與理財之外,做Slasher的素質與條件是?

6 Slasher選擇工作時,要有什麼共通點?工作的同質性高,還是性質迴異較好?

7 當沒有老闆或上司,Slasher工作上遇上挑戰或失誤,要如何解決?

8 給準備做Slasher的朋友實際建議。

_____________

Error Friday 活動資料
日期2023年1月6日
時間7:30pm-9:30pm
地點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Trial and Error Lab
費用 $130 (首15位參加者將獲贈價值$88的黃岳永著作《工作自主—組合你的Slash人生》乙本)
截止報名日期2023年1月3日(二)
活動報名

https://form.breakthrough.org.hk/form/EF2223_02

分享嘉賓

羅維日體適能健身教練 X 寫作班導師 X 陶藝室打雜 Slasher (IG:https://www.instagram.com/ahyat.law/

私人體適能健身教練 / 貓奴,同時任教於運動文化空間Powwow及多個團體,並參與陶藝室及共享空間營運,並身兼多個文化項目。工作未夠十年,打過超過十份工作,見過人生百態,嗜好繁多,明白追求的不單是一份穩定工作,而是更多人生的可能性。


打工仔如何不被薪金買起人生?Slasher細數全職限制人生的4個盲點

打工仔如何不被薪金買起人生?

Slasher細數全職限制人生的4個盲點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Phoebe @ Sportsoho、受訪者

應否做Slasher(斜槓族)一直是世代之爭,有些人認為薪金不穩定而未能接受,有些人卻因做Slasher而找到獨特的資本與生活;阿日是健身教練,身兼寫作班導師、陶藝室與共享空間營運者,他就樂意接受時代更替、疫情帶來的轉機,成為Slasher,「別以為Slasher很自由,它須更大的紀律與人生規劃;我選擇做Slasher,只是不想被一份薪水買起整個人生。」九十後的他,經歷逾十年全職工作的洗禮,找他淺談從全職到Slasher的經歷,更是聆聽這位年輕人分享不一樣的人生之道。

一. 讀邊科就要做嗰科?

時代是公平的,它給每個人一樣的挑戰,有些人避而不見,給時代淘汰;有些人則迎難以上,給機會捉緊。阿日大學時攻讀中文系及人類學系,曾以為自己是典型的中文系畢業生,在不同時代都能用文字知識謀生:「畢業後曾很想學以致用,首份工去報館當撰稿員。但發現原來大學所學的不足以應付工作。」更大問題是:「傳媒難有前景,也發現年紀比我年長很多的人都在做同一工種。」他看不到職業生涯之路(career path)。

他曾嘗試再努力在文字世界打滾,先在文學雜誌當編輯,再到書店當店員。數年下來,發現要做好一份工作,在自己的崗位上竭盡全力外,更要擁有其他工作及人生經驗:「編輯這工作發揮很大,但我愈做愈發現策劃雜誌專題時,需擁有深厚的文學知識,更要知道人們在關注什麼,文學與世界的關係等——社會經驗不足,很難做得好。」

「幾年的大學本科知識,是不足以打好一份工的!」他感悟道。

及後成為書店店員,把他的社會經驗拓闊,明白書本設計、內容、主題以至出版流程如何影響人們的閱讀習慣,前線經驗也讓他接觸不同界別的客人;與此同時,他發現自己的興趣不止是文學,健身、跑步、活動策劃等,都能發展成事業,他於是操練體能考上消防隊長,盼望薪高糧準的全職工作,能讓他實踐興趣。

阿日其中一份工作,是定期任教於運動文化空間Powwow,參加者都有文化或創作背景,豐富的文藝工作經驗令他更能明白學員需要。

二. 應該賣命給一份工作?

有良好運動根底及紀律的阿日,在消防訓練中很享受學習消防技能、法律知識,以及跟來自不同背景的人共事;但他發現幾乎一星期六天24小時的工作,發揮有限;而未受認同與肯定,更令他失去工作最重要的燃料,「我只是體制上一個零錢,卻被金錢買起整個人生。」這次特別的工作經驗,他深深體會要認清與擴闊自己的職志,而不只著眼興趣與薪金。及後幾年他打了好幾份工作,包括大學研究、電台節目助理等, 收入雖不及消防,賺到的卻是「成長」:「這些工作令我明白不同人的處境。我需要給予合適的服務,去獲得合理的報酬。」

阿日(圖右)坦言過去的藝術行政及策劃工作,都能成為日後工作的養份。

三.  自己只勝任眼前的工作?

阿日此時嘗試考取不同證書,並在工餘參與其他工作,「重點是不要限制自己的想像,喜歡的事就進深地學,考取專業牌照。」好好預備有朝一日不再虛耗在每天超長工時與行政雜務上,重新編寫自己的職志與生產力。但他如何找到職志的其他方向?或者,最重要是踏出安舒區。

「再說受僱者工時之長,其實浪費人生。試問一星期工作超過45小時,但有幾多時間只專注於工作?明明人的時間很有限與寶貴啊!」阿日一言道盡打工仔的悲哀。

陶藝室由阿日女朋友經營,主力執教及營運,他則負責雜務;未來他們會一起經營共同工作空間,很令人期待。

四. Slasher收入不及全職打工?

大年半前,他辭去藝術行政工作,終完全投身Slasher行列,以體適能健身教練、寫作班導師、陶藝室與公共空間營運等身分為職業。從此每天的工時變得有限,但因每份工作都由自己爭取,直接面對學生及客人,坦言從課前預備到教學都付出全力,沒浪費絲毫時間。

他認為當Slasher後,更重要是視自己為一間公司,做好手頭工作外,須花時間營運與「保養」,好好做運動、閱讀、玩樂與休息,「加上我是教健身的,要有整潔儀表、強健身體與紀律,小至身上有汗味、遲到,大至暴飲暴食,也反映紀律不足,統統會搞垮自己『公司』品牌。」

說穿了,擁有高度紀律,每分鐘用得其所,才是Slasher永續謀生之道。當然做Slasher也要有一大堆必須技能,如報價、見客、經營社交媒體等,這些都要從碰釘中學習,掉以輕心就坐食山崩,「所以Slasher內心與精神擁有自由意志,但生活絕不能太free 。」如今他擁有足夠的收入、善用時間的自由,俱是過去的trial and error累積而來;或許Slasher是時代產物與世界潮流,但對他而言,做Slasher不是為趕潮流,而是經營屬於自己的人生。

阿日養了三頭貓,貓奴的細心特質令他更顯細心,也能跟客人有共同話題。

阿日擁抱過去全職工作trial  and error的經歷,培養良好紀律、理財能力、人脈之外,他認為要做好更重要的東西,才能享有財務穩健、善用時間的自由;那是什麼呢?以上四個全職工作的盲點,他又如何具體地突破?不如就來「Error Friday ︳咁遲先去做Slasher,係人生最大嘅Error?」,聽聽體適能健身教練 X 寫作班導師 X 陶藝室打雜 Slasher 阿日詳盡分享。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咁遲先去做Slasher,係人生最大嘅Error?

日期:2023年1月6日(五)

時間:7:30-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首15位參加者將獲贈價值$88的黃岳永著作《工作自主—組合你的Slash人生》乙本)

截止報名日期:2023年1月3日(五)

活動報名:https://form.breakthrough.org.hk/form/EF2223_02

詳情:https://bit.ly/3j7hLjd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不懂藝術卻策劃過六年展覽? ︳ 人人都可做小展覽的四個思考點

不懂藝術卻策劃過六年展覽? ︳

人人都可做小展覽的四個思考點


【error小分享】     Text / Gi       Photo /  Andy、Gi、受訪者

今時今日有故宮、M+及藝術畫廊提供專業展覽場地;但民間亦開始開放私人空間,一家CAFÉ的白牆、書店的一角,甚至是街角的飾櫃皆可成為展場。「當社會各方面化整為零,你我透過小型展覽來分享作品與理念,已不再是遙遠的夢。」Trial and Error Lab幾位職員是如此相信;沒受過視藝或設計訓練,更非專業策展,卻竟舉行了六年展覽,就此分享了一些經驗。

Janet(左)、Cecilia(右)與阿絹(中)從沒受正規與專業的策展訓練,但因深信小展覽可以用自己的方式做,也能透過展覽說好故事,故多年來在Lab辦了多次小型展覽。

 

實體展覽讓五感更深刻理解創作

阿絹、Cecilia與Janet於不同時期加入鼓勵青年發展文創及手作工藝的項目Trial and Error Lab(下稱Lab),俱為藝術與展覽的行外人,「最在行是Cecilia了,工餘有繪畫和做裝置藝術,參與聯展,」阿絹笑言:「然而我們都沒有正規與專業的策展經驗,赤手空拳在Lab辦了多年展覽,失敗經驗足以寫一本書!」

阿絹憶述2016年策劃人生第一場展覽,場地是一間毫無裝修陳設的清水房,「當時看著帶點破爛的牆壁,好迷茫!」沒經驗也沒藝術根底,為何執意要辦?「我們的展覽定位類似學校的畢業聯展,叫『成果展』,相信公眾能透過展覽認識進駐Lab工作與成長的年輕工藝師,其豐富的創作成果與試錯故事。」

展覽有五感的刺激,更有創作人或展覽策劃者現場講解導賞,能讓大眾深刻感受創作背後的故事:「反正我們沒策展背景,沒甚包袱,就放膽擁抱trial and error spirit吧!」於是就找朋友幫忙髹油、讓多位參展的工藝師親手策劃,從此多年來「不專業」卻享受地完成了一次又一次展覽。

不過,若立定心志要搞展覽,得先問自己幾個問題,過到這關才能走下去。

阿絹2016年在Trial and Error Lab策劃了第一次小展覽,在一間毫無裝修的清水房開始(圖左),找朋友髹油及做照明裝置後,其中一位參與的年設計師Claire便在此展出《香港屋邨風景》幾何畫展(圖右)。

 

四個零經驗辦展覽的思考

「為什麼一定要搞實體展覽?用其他平台如印刷、網絡,可達到一樣效果嗎?還是有場地免費,就不假思索要做?」三人異口同聲問道。

當心中有肯定的答案,深信展覽非做不可,也是最適合展示作品的平台,阿絹指出這時要問第二個關鍵問題:「展覽的主題與信息是什麼?場地合適你的作品嗎?」例如做環保議題,最好去理念相近的場地;創作者更明白場地非專級,要問明能否落釘、掛牆、播放歌曲或錄像,有需要時要作出修改或妥協。

Cecilia近年參與及策劃過幾場展覽,她以自身經驗分享第三點:「策劃展覽時感受到尊重,是最核心的。」這指創作者、場地及主辦單位的互相尊重,例如場地及主辦單位有給創作者具體指引與協助?有否放手促使創作自由?創作者方面,其作品內容、數量、展示方式等,有否盡早讓場地及主辦單位了解及同意?「簽署合作協議,訂明展覽細節如交付作品草圖及作品、拆展的時間線等,是有效的溝通的方式;否則因欠溝通而令期望有所落差,大家都會感到不受尊重,很無癮。」

在非專業場地做展覽,創作者要因應場地條件,問明是否允許落釘、掛牆、播放歌曲或錄像,有需要時就展示方式作出修改。

最後的思考點,是策劃活動經驗豐富的Janet所提醒:「世上沒有免費午餐。」展覽需付出成本及人力資源;即使場地沒收取創作者費用,但已付出燈油火蠟,「所以創作者想在現場賣展品或紀念品,場地那邊抽佣無可厚非,但分佣比例緊記在確認合作前談清楚。」創作者也要有心理準備,展覽的材料及創作成本不一定回本,但展覽或可增加曝光,開支可視為市場推廣,「如想帶來更大效果,創作者要做好社交媒體宣傳、紀念品;同時策劃展覽導賞,並請朋友來當助手,甚至約媒體來帶動人流。」

「搞展覽前,要先放膽想有沒有可能,別被限制嚇窒。」三人認為文創之路在香港才起步不久,無論創作者、擁有場地的朋友、想就社會議題主辦展覽的單位以至觀眾,都需要勇氣作出突破。彼此若放下框架與前設,放膽辦起小展覽及活動,方能為城市的創意及創作空間多走一步。

展覽是展現創作的實體平台,讓人接觸你的作品與信息。何不大膽一試,搞一個屬於自己的小展覽?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取消)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插畫師,就是放膽試錯的大師?

插畫師奇美:打發不對的客人、擲走不適合的畫風,是最大的試錯經歷?!

一次又一次撞板經驗,令初出茅廬的全職插畫師成長,更找到個人風格、繪畫養分、工作方式、對的客人,還有減壓方法,那是什麼?

 

#起初頂硬上接job好error

奇美原本任職網頁設計師,工餘熱愛繪畫及水上運動。當她愈來愈嚮往下班後那個自己,她知道是時候放下千遍一律的工作,拿起畫筆,繪畫她最喜歡的大自然與海洋。

自2014年,她便帶着作品參與手作市集,也出版水上運動繪本《擁抱海洋去旅行》,並在媒體連載漫畫。她於兩年前全職畫畫,起初極興奮,但也很頭痛,因經常遇上不熟悉的工作。「例如有人請我畫壁畫,我以為同畫喺紙上面一樣,就接啦!動手先知顏料、畫法、時間完全掌握唔到,原來同裝修一樣咁難,真係無從入手。」

 

#如何令人接受自己的畫風

奇美卻認為,做插畫師的最大挑戰,是要相信自己「懂畫畫」。「啲客好中意叫我模仿某插畫家,甚至要求抄足100% —— 但其實我有自己嘅畫風㗎。」她曾向現實低頭,但慢慢有一個更好的方法應付客人,就是找到自己獨特畫風——較為小朋友、動物有豐富表情的風格。「畫風靚唔靚見人見智,但如果啲畫唔代表我,咁點解當初要辭工畫畫?我最少要相信自己嘅畫風係好嘅。

 

#打發不適合的客人

找到對的畫風難,但要找到對的客人更難。因着獨木舟教練身分,畫作主題較多關心海洋及生態,這會否限制她的客人和題材?「說來有趣,這反而令唔夾嘴型的客人不會找我。找我的都是農業、生態教育的project,又或使用可持續發展物料的商品。」收入或許不算豐厚,但她有一個很強的信念支撐,也有一個保持收入平穩的方法,那是什麼呢?

不如來11月4日晚上的「Error Friday」,了解當一個忠於自己的插畫師,如何笑對error!(報名請按:https://form.breakthrough.org.hk/form/EF2223_01 )

_____________

如果你係⋯⋯就要嚟呀!

喜歡畫畫,深感不易轉行/ 入行

全職插畫師,乏力前行,想圍爐取暖

不知道如何成為心中理想的插畫師

要了解如何物色適合的插畫師合作

☑欲了解如何培育插畫師的社福機構或平台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堅持非主流工作

希望克服追求理想的孤單

_____________

分享內容

1. 奇美擁有繪畫天賦,畢業後卻沒有實踐理想。她是如何幾年後轉行成為全職插畫師?

2. 畫插畫如果沒有個人風格,為什麼會是error ?

3. 插畫師面對客人,最常見的error是?奇美如何找到對的客人?

4. 插畫師也有career path嗎?除了生產紙品、開網店、擺市集、接job之外,還有別的路徑嗎?奇美又是走怎樣的路?

5. 畫插畫,沒有抱負和關心的主題,是error嗎?其實奇美繪畫,最終想帶給別人什麼?

6. 給想入行當插畫師的人,有關實用建議。

_____________

Error Friday 活動資料
日期2022年11月4日
時間7:30pm-9:30pm
地點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Trial and Error Lab
費用 $130
截止報名日期2022年11月1日(二)
(取消)活動報名

https://form.breakthrough.org.hk/form/EF2223_01

分享嘉賓

奇美|插畫師  (網頁及作品集:https://www.leungkeimeistudio.com/

尾仔獨木舟教室」創辦人,著有《擁抱海洋去旅行》繪本,並於《我家》連載漫畫。熱愛戶外生活和海洋本地插畫師,喜歡扒着獨木舟四出尋幽訪勝,或到田野學習,希望藉插畫介紹香港海洋和山林原野的美好。

 


生態插畫師奇美 ︳ 全職繪畫的獨立求生術

全程追夢的error

生態插畫師奇美 ︳ 全職繪畫的獨立求生術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Gi 、受訪者

奇美每天不是在畫室創作生態漫畫,不是在戶外畫動物壁畫,就是在海上當獨木舟教練。「對收入不穩定的插畫師來說,愈忙碌才愈幸福。」於不自由的辦公室,從失敗與嘗試中掙脫成為自由工作者;她這一代年輕人,不一定擁有靠山,不一定圖有理想,卻有追求個人出路的堅持。

奇美於2018年成立工作室,常在這裡專心作畫。

 

在困難中作好預備

在街上蹓躂,不難發現奇美的蹤跡:鯉魚門、大澳、鞍山探索館、聯合道電箱等均見其畫作;媒體亦定期刊載其漫畫;全關乎動物、水上運動或愛護環境的內容。如蜜蜂一樣勤勞地創作,「我做得不快,都只能密密地做。」全因機會得來不易。

奇美原是一名90後網頁設計師,刻板工作全沒創作成份,「家中同樣有很多事情處理,身為么女,都在瞎忙而沒休息空間。」可幸自幼喜歡繪畫,鑽研繪畫軟件,她有把畫放到社交平台,又帶作品去市集擺賣;同時也擔任獨木舟教練,抒解身心。「那時奢想能否全職做喜歡的工作?但想想就好了。」2017年插畫師好友移民,見她默默苦幹,就把工作轉交給她。「最神奇是我當時沒名氣,給出版社建議繪畫我最熟悉的本港海洋與獨木舟遊記,竟獲採納;於是在這行業經驗尚淺的我,能出版個人繪本,實在不可思議啊。」

2018年成立個人畫室,奇美發現專心作畫、教獨木舟也能糊口,就順勢當上全職插畫師。然而,因用上獨特的畫風,她曾大受批評。

左為奇美最喜歡的水彩畫,也是她另類文藝風格的作品。她創作的卡通人物在獨木舟的背影,絕對是她自己的投射。

 

苦練獨特畫風有苦衷

「從前客戶常要我模仿某插畫家,甚至抄足100%,打工仔很難說不。」當她獨立發展,明白要說服及教育客戶與讀者,就只有找到自己獨特的畫風,於是苦練較為孩子氣、為動物添上豐富表情的風格。「有些艇友懂畫畫,會取笑我的畫風,說很不漂亮。」

其實觀乎她的畫作,有水彩也有塑膠彩,既文藝也成熟,但在畫漫畫時,她刻意選擇小朋友、有線條的畫風,都有她的巧思:「人親近大自然時,都會流露孩子般的笑容,整個人變回小孩子一樣快樂;所以我苦練孩子氣的畫風,去分享愛護大自然、享受水上運動的信息。」

她學習從容地面對批評,如今畫風已受人認同,不少環保機構及自然組織邀請合作,要她抄襲的商業客戶業已遠去,但她笑言,至今每時每刻還在質疑自己的畫風,難道她還是自信不足?「當然不是啦!」而獨立發展後所面對的挑戰,又豈止這些?

這畫是否似曾相識?大澳有海豚又有牛隻,正是奇美於大澳親手繪畫的動物壁畫。

 

頂硬上獨個兒解決問題

再沒公司或上司作靠山,奇美遇上許多不熟悉的工作邀請,「例如有人請我畫壁畫,我以為跟畫在紙上一樣,誰知動手才知道顏料、畫法、時間完全掌握不了,跟裝修一樣難,無從入手。」有年農曆新年要做一個畫鐵閘工作,「大年初四才知我不懂把鐵閘上的膠質除去,這樣是畫不到的,新年流流卻沒有人可以教我。」每一個困難都是新的,她只能硬著頭皮解決,那方法是什麼?而重重困難未能磨蝕她的意志,卻日漸把她磨練成經驗老到的壁畫插畫師,如今畫壁畫佔她大部分工作收入。「但有時出錯卻非關技術問題,而是營運出了亂子。像以前不會開報價單,又不會出合理價錢,經常蝕錢。」她苦笑道。不斷碰釘,有否後悔自立門成?「沒有。我雖是忙碌,但很會平衡,繪畫累了,就跑到海洋。」把獨木舟及海洋生態知識化成畫作養份,加上獨特畫風,如今漸漸闖出名堂,她不敢得意忘形,「像爬艇一樣,不要求快,而是要安全,應變天氣與學生需要;畫畫也亦然。」眼前的插畫家,深知自己的步伐,只求用畫筆與畫具緩緩雕塑自己,搖醒讀者關注生態。

插畫師總不能24小時創作,跟朋友和學生一起爬獨木舟,是她減壓的方法。

 


(取消)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插畫師,就是放膽試錯的大師?

Nov 4 @ 7:30 pm – 9:30 pm

插畫師奇美是「尾仔獨木舟教室」創辦人,著有《擁抱海洋去旅行》繪本,並於《我家》連載漫畫。她一次又一次撞板經驗,令初出茅廬的全職插畫師成長,更找到個人風格、繪畫養分、工作方式、對的客人,還有減壓方法,那是什麼?一起來圍爐聽聽!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20221104/

日期:2022年11月4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
嘉賓:奇美|生態插畫師 (網頁及作品集:https://www.leungkeimeistudio.com/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社工不必是職位而是使命 ︳黎柏然:上帝開路我就去做

社工不必是職位而是使命 ︳黎柏然:上帝開路我就去做


【Error Friday】     Text / 黃曉道 @ 《時代論壇》   Photo / Mark Cheng

(製圖:Trial and Error Lab)

在社福界打滾十餘載的黎柏然,從青少年服務到學校社工,曾接觸過不少物質及心靈上貧乏的人,並轉化他們的生命,協助他們重過正常生活。他在一個分享會中打趣地說,社工的工作說穿了其實就是「維穩」,即透過分配各種社會資源及進行心理輔導解決貧窮問題,為弱勢爭取權益,並「使社會順利運作」。

大學畢業時剛好碰上雨傘運動,啟發黎柏然思考做社工的意義。畢業後他一直從事青少年工作,亦處理過不少危機,包括學生自殺等事件。他表示,面對學生自殺的情況,首先要做的不是問責,而是探討學生為何要自殺。他又表示,學生自殺的原因歸根究柢在於自身無法在群體中找到價值,因此社會須為青年人創造機會,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曾為駐校社工,黎柏然切身地感受到現今學生的掙扎與壓力。他在分享會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二〇一六年爆發的學生自殺潮促使他組織倡議團體,他指政策倡議須不斷堅持並靜待時機,才能看見明顯的轉變。他以二〇一八年的「臨臨案」為例,說明當時社會聚焦於虐待兒童的議題,便能使相關政策能得到改善。他認為只要仍有人堅持,社會終會進步。

現在黎柏然轉而負責課程及活動策劃工作,他指駐校社工要擔任各種本不屬其職責的工作,由幫助分班到負責為學生拍照也可能要做,形容現時工作發揮空間較大,也較有意義,「透過創造工具和活動,培訓學生、老師和家長。」

他希望人們破除社工必須處於體制內的迷思,指社會工作不必是一個職位,更像是一個使命。他指很多人即使沒有社工身份,亦在做社工的工作。他以藝術家程展緯及深水埗明哥為例,「他們雖然不是社工,但工作的內容和目標與社工一致,都在於滅貧和為弱勢爭取權益。」

黎柏然指社工是上帝給他的召命,一直以來自己的求學及工作經歷都是上帝在開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面對當今的社會環境,黎柏然表示,自己也會有緊張與恐懼的時候,但亦只能活在當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就做」,就算將來「殺到埋身」,亦可坦然面對。他又援引聖經,指「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以及「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是他作為基督徒社工的使命。

分享會由突破機構主辦,主題為「今時今日仲做有理想嘅社工,係咪好Error?」,於六月廿四日假突破中心Trial and Error Lab舉行,約有二十人出席。

在Error Friday分享會中,黎柏然(右)指如今當社工很難,只能力求以人為本,在隙縫中「盡做」。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特此鳴謝。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小空間做小展覽,可以有幾『瀨嘢』?」

Trial and Error Lab策劃展覽事故大揭秘

今時今日有故宮、M+及大量藝術畫廊提供專業展覽場地;但同樣民間不少人開始開放私人空間,如一家小CAFÉ的白牆、一間小書店的一角,甚至是街角的一個飾櫃、街市的一個吉舖,皆可成為不同人士舉辦展覽的場地。

當社會各方面化整為零,break into parts,透過小型展覽來分享作品與理念,已不再是遙遠的夢嗎?Trial and Error Lab也如此相信……

#外行人硬著頭皮辦展覽

話說Trial and Error Lab創辦六年來,每年盛夏皆企劃小規模的成果展覽,曾協助逾70位實驗室伙伴舉辦聯展。在看似「展出成功」、「大展鴻圖」的背後,只有當事人才明白,在Trial and Error Lab這小空間做小展覽,背後有幾多失敗與「瀨嘢」。但奇蹟在於,錯年年都犯,但成果展覽年年都搞!?

#當每一年展覽都在調節與改

這晚一班曾策劃Trial and Error Lab展覽的創辦人及管理員,將分享用活動策劃的經驗,去善用小空間做展覽跌跌撞撞的經驗,告訴大家辦展覽重點不是大成功,也絕非提倡展覽的不專業與失敗,已是坦承這幾年與一群同樣無懼嘗試的實驗室伙伴,經過無數的調節與嘗試,如何舉辦岩岩巉巉卻又獨一無二的展覽。

分享內容

  • Trial and Error Lab一班不懂藝術的管理員,從沒受視藝或設計訓練,更不會專業的curate,為什麼會想到要做展覽?
  • 如何在一個荒涼的清水房,由零開始做展覽?
  • 怎樣克服零展覽經驗?方法是用自己熟悉的方法與經驗「夾硬」做嗎?
  • 在細小空間策劃展覽的過程及失敗事故(也是故事)大揭秘!
  • 給想籌辦展覽的朋友的實用建議!

對象

  • 好奇NGO 、社企或民間,由零開始策劃展覽的細節
  • 想了解是否有作品就一定要搞展覽的人
  •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堅持策劃展覽
  • 想策劃微型或小型展覽的朋友

嘉賓

  • 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

Error Friday 詳情

日期2022年8月26日(五)
時間7:30-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
截止報名日期2022年8月19日(五)

活動報名

https://bit.ly/fest22-applynow

關於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2

Trial and Error Lab每年招募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稱為實驗室伙伴),透過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以及創意企劃,讓他們實踐職志。每年舉辦大型活動Trial and Error Fest,讓公眾認識青年的試錯成果,同時藉此推動勇於嘗試、敢於撞板的社會氣氛。 今年主題「Freecation - 畀自由創作嘅靈魂充充電」,靈感來自現時流行的「Staycation宅渡假」。期望透過展覽、分享會、市集及工藝實驗室等,帶大家的腦袋渡假,重尋身心靈自由與創作的快樂和初心。透過以上活動,冀盼可以鼓勵大家無論順逆悲喜,皆放膽嘗試、嘗試再嘗試;以此勉勵仍身在香港的我們,即使面對限制卻仍有出路!


「人搞展覽我搞展覽,點解我一肚氣! 」四個辦小型展覽常惹的禍

「人搞展覽我搞展覽,點解我一肚氣! 」

四個辦小型展覽常惹的禍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Andy (內文展覽圖片與本篇內容無關)     鳴謝/ 徐痴筋、一拳書館

近日打開「食買玩」專頁玩樂推介,本地展覽鋪天蓋地。疫情已困不住藝術家們創作與分享的慾望,大大小小展覽如雨後春荀般冒出頭來 —— 週末重回四處撲去不同地方看展的日子,是疲累卻更是感動。

假如你是剛起步的創作人,或許也想擠身其中,一圓搞展覽的心願?不考慮申請M+、故宮或藝術畫廊提供的大型專業展覽場地,而想透過小型展覽來分享作品與理念的話,近年民間不少私人空間或會是你的選擇。像小CAFÉ的白牆、小書店的一角,甚至是街角的一個飾櫃、街市的一個吉舖,皆可開放成為展覽的小場地。

不過初哥搞展覽往往數無從入手,即使創作終於成功展出,背後受了幾多委屈,實在無從傾訴/ 申訴。當下整合了一些新手藝術家與場地提供者常遇上的惡夢;無論你是創作者、主辦團體或展覽場方,一定會有所共鳴!

 

1️⃣ 「做好展覽先知,原來場地好唔夾啲展品!」 

不少人知道有免費或廉價出租的展覽場地,就被興奮沖昏頭腦,未有細想就衝去借場。最後猶如嫁錯人、揀錯工—— 在嘈雜的餐廳做靈氣水墨畫展覽,又或在圖書館展覽廳做NFT展覽,「成件事都錯哂」!其實並不在於展品不夠水準,問題或在於你的展覽未有尋找合適的場地,去傳遞你的作品信息?又或展覽場地在展示某些作品會有所局?可是在茫茫人海,創作人又如何選擇地點、面積、展示方式與人流合適的場地?有心的展覽場地,又怎樣覓得理念一致的創作人呢?這次Dating App也幫不上忙了!

 

2️⃣ 「租場時乜都話好,上展覽當日先知乜都唔得?!」

做過展覽的人,就會懂得問:牆身可用什麼物料固定作品?可以打釘嗎?能拉線加射燈嗎?小孩子進來會撞碎作品嗎?展覽經驗不多的創作者或未會留意;但場地負責人有責任了解自己地方的用途,以及如何讓人使用空間。雙方有否在磋談展覽時說明清楚?用什麼方式溝通?這些或許也是問題所在?

好好固定展品,讓它既不破壞場地,又不會隨時墮下,一定最重要!

 

3️⃣ 「場主好似唔係好理我個展覽……」

許多時候創作人set好展覽、順利展出後,並不能天天駐場。或許因為找不到一直聯絡的場地負責人,又或展品掉在地下而沒人通知,甚至駐場人員從來不向參觀者介紹展覽一句……往往令創作者感到難受、不被尊重。或者問題都源於溝通、期望與責任的共識?但創作人應如何主動向場主開口要求幫忙?

 

4️⃣「展覽嘅人流好少!」

「有麝自然香」固然是真的;但如果沒人知道你有展覽,那多好的作品也缺乏觀眾。此外,人流少不一定是展場地點「山旮旯」,其實創作者有否做好宣傳品?有沒有放置宣傳架在大門?是否貼上海報?在社交媒體有做好文宣嗎?有請傳媒來報道嗎?這些都可請展覽場地一同幫忙,但其實責任屬誰?

 

以上的問題,好難搞?不如就來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小空間做小展覽,可以有幾『瀨嘢』?」,聽聽一班曾策劃Trial and Error Lab展覽的創辦人及管理員,分享他們利用小空間做展覽的的經驗!即使多次失敗也好成功也好,其實辦展覽的重點是什麼?創作人一定要透過辦展覽傳播作品信息嗎?這幾年與一群同樣無懼嘗試的實驗室伙伴,舉辦岩岩巉巉卻又獨一無二的展覽,的確擴闊了他們的想像;這晚就來一起吐嘈,一起尋找答案吧!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小空間做小展覽,可以有幾『瀨嘢』?」

日期:2022年8月26日(五)

時間:7:30-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

截止報名日期:2022年8月19日(五)

活動報名:https://bit.ly/fest22-applynow

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2-ef/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今時今日仲做有理想嘅社工,係咪好Error?

你是否擁有以下條件?

有愛心

唔怕辛苦

好想幫人

夢想係造福人羣

又唔怕做行政文件

喜歡對住人嘅工作……

「你不如做社工啦?有愛人又想幫人!」是否已經有很多人這樣跟你說過?

#社工係咪真係做到嘢?

當社會問題一籮籮,不論個人或家庭的求助個案大增,看來社工就像萬能俠,能以專業身份去解決服務對象問題,又能把資源放到有需要人士身上,更能倡議政策;實在滿足了想追夢的人!

#社工係咪真係幫到人?

但進一步地想,假如真的想改變社會,是否做社工才能圓夢?在服務機構的固有架構、一筆過撥款政策等限制下;大部分社工不再高薪厚職,制度與資源更成為社工發展的窒礙;愈講理想的社工,是否愈痛苦?

你仍未被以上理由打沉?仍然擁抱初心,想改變世界,想為服務對象與弱勢群體帶來新點子,更希望在主流與制度下,用社工專業來實踐夢想?好,就請來與你一樣的註冊社工黎柏然,分享今時今日即使做社工有幾error——但社會仍需要造夢的人!

如果你是……就要嚟呀!

新進社工,深感疲累想圍爐取暖

不論有否社福背景,都想探索轉行做社工的可能性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堅持在主流框架下工作

克服追求理想的孤單

分享內容
  1. 分享嘉賓黎柏然入入行初衷,原來並不是社工?
  2. 黎柏然曾任駐校社工五年,主要工作有何error
  3. 做社工幫到人嗎?還是富有的人更有資源幫人、改變社會?
  4. 想做一個有理想的社工,如何在制度與機構的框架盡做?
  5. 在疫情前後,做社工最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
  6. 黎柏然與身邊同業,有覺得入錯行嗎?是什麼最令身為社工的他們,知道即使很ERROR 仍然不想轉行?
  7. 給想入行社工的朋友的實用建議。
活動資料
活動日期2022年6月24日(五)
活動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
費用 $130
截止報名日期2022年6月22日(三)
活動報名

https://bit.ly/2022ef2

嘉賓

黎柏然先生|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創意課程及活動發展主任
註冊社工,任職駐校社工五年,為做好社工,連編上課時間表與做畢業禮表演都要做埋。工作中無數學生與家長的故事在其生命揮之不去,令他對「社工專業能否幫人」有深刻思考。工餘跟朋友創立防止青少年自殺組織,近年投身青少年生命教育。由此至終,他仍相信自己一日社工,終身社工。


社工係拯救地球嘅萬能key? ︳社工黎柏然:一定要轉行做社工先可以改變世界?

社工係拯救地球嘅萬能key?

︳社工黎柏然:一定要轉行做社工先可以改變世界?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Andy、受訪者、Freepik

在問題多多的社會,我們對於社工,總有著許多許多「期望」,甚至更有聲音說,不如趁年輕,自己去成為社工一份子吧——
「你不如做社工啦?有愛人又想幫人!」
「返工唔開心,會唔會係你好需要份工要有意義?咁你轉行做社工!」
「夜晚讀幾年part time社工,畢業就人工高利好!」

搵社工、讀社工、做社工,是香港主流社會的萬能Key?黎柏然,卻執意要解開大家對社工的迷思。

 

社工多努力也有做不完的個案!

曾任學校社工約5年的黎柏然,那幾年正是學童自殺潮。「我們接觸的小學生,他們並不是不懂痛苦和生死問題的,有些是真的想尋死。」他舉例說,社工朋友有次幫一間剛有小學生自殺的學校進行危機處理輔導,讓孩子在紙上寫上對去世同學的說話,他們寫的,竟是一句句羨慕去世同學的話:「你就好啦,可以早一步去嗰個世界。」、「你係嗰邊係咪幸福㗎?」、「嗰邊有無考試啊?洗唔洗測驗?」

然而在一校一社工政策下,一個人跟進逾900名小學生,每天幾乎返7放8,有開不盡的會議、帶不完的小組及活動。因幾乎認識全校學生,為平衡不同情緒及學習需要的同學,他發揮社工專業,想出了奇招:「我向校長要求把全校學生分班的工作,交給我做,讓同學的配搭能在一個學年之中,產生化學作用。」

結果老師們從他的分班編排,體會了教學、秩序管理與同學相處上的點點果效,他也十分滿足。可是能做的,仍然如杯水車薪:「我還是晚晚跟家長What’s app,傾談孩子個案;但有家長跟我說,其實他/她也有抑鬱,很想尋死。」最後柏然花盡力氣解除家長的危機,但還有數百個孩子的個案,等待著他。

駐校社工自發的工作之一:畢業同學的小禮物與心意卡。(圖:受訪者)

 

想改變世界,不做社工也可以?

的而且確,在社福界服務機構的固有架構、社會福利署一筆過撥款政策等限制下;大部分社工都被制度與資源所窒礙。再者,近年學校社工界都被評估、活動、醫藥三大導向帶領:評估,就是讓學生做問卷,學生分數出現問題便抽出來,參加幫助學生的小組,沒改善便轉介往精神科醫生,接受醫藥治療,或者入院。

於是,想做一個拯救地球的好社工,幾乎都要倚靠個人或團隊的熱血,在繁重的工作以外,再額外做多一點點。只是,一股熱血,恐怕很快被挫折感燃盡,最後或許帶著一腔憤慨,於社福界消失,「許多社工已很努力,很想做一個好社工;但制度和社會氛圍實在令同業無能為力。」他慨嘆。

柏然並不是沒有為萬般的無奈尋找出路。過去幾年,他繼續當社工,同時跟社工同袍成立防止年輕人自殺的團體,也連結同業成立組織,更轉換過幾個工作單位,再進修一個完全與社工無關的學位,去擴闊視野,冀用社會文化角度了解各種問題的根源。

遊走不同地方,嘗試各種解決辦法,如今仍是註冊社工的柏然,戳破問題核心:「想改變世界,是否一定要做社工,才能所謂『圓夢』?在你的崗位、你的工作,又或大家的工餘時間,人人做好自己,為別人多走一步,不是也可以改變世界嗎?」他苦笑一聲,再說:「你賺多點錢,做個好心的有錢人,更能拯救地球啦!」

但,為何柏然與一眾社工,仍堅持留在社工專業,深信自己「一日社工、一世社工?」或者,有人仍相信社工的專業、知識與身份,能為服務對象與弱勢群體,帶來丁點幫幫與新點子;更希望在主流社會與制度下,用社工專業來實踐夢想,對嗎?來6月24日晚上的Error Friday,來親身聽聽黎柏然分享做社工/不做社工都能改變世界。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今時今日仲做有理想嘅社工,係咪好Error?

June 24 @ 7:30 pm – 9:30 pm

擁抱初心,想改變世界,想為服務對象與弱勢群體帶來新點子,更希望在主流與制度下,用社工專業來實踐夢想?好,就請來與你一樣的註冊社工黎柏然,分享今時今日即使做社工有幾error,但深信社會仍需要造夢的人。

日期:2022年6月24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
嘉賓:黎柏然先生|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創意課程及活動發展主任
報名:https://bit.ly/2022ef2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