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作人最常遇到的5大金錢迷思


Text/ Jonathan + Gi        Photo/ Andy + Jonathan

Trial and Error Lab 高級媒體項目策劃在王育娟(又稱管理員絹)上月初在「deTour 創意匯聚十日棚」分享手作人工作苦樂。

 

許多手作人或工藝師都說,創立品牌、分享想法是人生最美好的一刻,但內心卻一直交戰 —— 收入何來?如何平衡創作、教班與擺檔的時間與成本?怎樣令市集「埋來睇睇」的多,付出鈔票的人更?接訂單時能跟客人定出合理的價錢?

關於創作與收入的謎題,總永遠得不到答案?不如回顧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絹早前在「deTour 創意匯聚十日棚」的分享,就解構手作人的迷思。

 

迷思一:全人手製作,才是手作產品?

「我不能用機器取代我的手作產品,是嗎?」

手作人們,要分辨「藝術品」與「商品」的分別!「藝術品」是數量少、不會複製和大量售賣,所以是全人手方式製作的藝術品,買家只屬少數。而「商品」的消費者則是普羅大眾,貨品售完便要補充,並須定期推出新的產品。手作產品可說是介乎兩者之間,既帶有藝術和設計的味道,又要進入消費市場。

手作產品怎樣包含人手製作的溫暖,同時又在市場生存呢?要是每件產品都全人手製作,製作時間便佔據手作人幾乎所有時間,並令成本大增,以致失去時間創作。

手作人必需明白這個矛盾。手作人PearlCatCat是Trial and Error Lab的友好伙伴,她的解決方法是進入量產階段,意思是判斷哪些產品或工序可以大量生產,以節省成本和時間。例如她的壓克力膠襟章、手機殼或絲巾等貨品,做好稿子和樣本後,找工廠或製作公司量產,讓手作人可以專注在產品設計及創作。

當然,一些強調全人手製作的東西,如手縫皮革製品、乾燥花飾品等,就未必適合量產了。

PearlCatCat 的壓克力膠襟章、手機殼和絲巾等手作貨品,當中一些製作工序可進行量產,節省創作者部分成本和時間。(圖:PearlCatCat )

 

迷思二:有麝自然香?

「作品只要製作得好看,自然便會有人前來購買啦!」

很多手作人剛入行,都抱着以上信念,製作出一件又一件美觀的作品,放到市集擺賣,卻發覺極少人購買。究竟「有麝自然香」這句話是不是錯的?

其實這句話並沒錯,但即使有「麝」,也要讓人聞到你有多「香」。

手作人Stella@軟石工作室(Trial and Error Lab嘗試學院「手作人品牌建立研習班」舊生)亦曾有以上誤解。她以軟石做成飾物、茶具和各種的生活物件,如藝術品般高貴優雅。「我第一次去市集擺檔,很多人讚賞我的作品,卻沒太多人肯買;後來擺檔,往往也只勉強賺到收入來付市集租金。」

Stella 的軟石作品很美,但問題在於她的包裝和陳列。原來她為了環保,她一直用鞋盒內的雪梨紙包裝作品(已經消毒);在市集擺檔時,為了方便補貨,把一盒盒作品排列成九宮格狀,無錯是很整齊,但就突出不到作品的高雅。

導師指出,是錯配的包裝與陳列,把她美麗的作品掩埋了。她嘗試改善問題,用上很多時間揣摩 ,慢慢改用精巧的小木盤,逐件作品陳列,亦以雅緻的木盒包裝。「我先後改了五次包裝!終於,慢慢地多了人掏錢買我的作品!」

每個去市集的人,眼睛只會停留每檔少於一分鐘;手作人若用上不適當的presentation,會令人看不見作品,然後很快離去。要令人「看見」,並掏出鈔票購買作品,就要建立品牌風格,並配合包裝和陳列方式,讓人們購買的意慾大大增加。

Stella @ 軟石工作室用上許多時間明白到,即使作品好,也要以恰當的包裝和陳列來吸引人。

 

迷思三:產品成本,要不要計算人工?

「如果將自己的薪金計算在產品的成本內,恐怕因價格太貴而在市集沒人青睞。那我寧願不計算自己的人工好了。(哭)」

這是許多手作人思考過的事,他們有時會不計成本地製作產品,使自己感到滿足,但卻無法維持生活。手作人往往只能參考市集或網店類似貨品的定價,有時不知道定價太低,未能包括人工和材料成本。

其實,有系統地計算成本,是手作人必需學懂的技能!簡單計算成本的方式,是把產品分類,按不同材料去計算成本,而不要把來價不一的原料一視同仁(譬如你用幾種有平有貴的皮革做錢包,就不能劃一定價)。而作品售價的計算方法,是把材料費、包裝費、運費、產品造型照費用、模特兒費用,以及文案宣傳等費用都計算在內;同時亦要計算人工,按技術難度、製作時間及創作意念等來定價,如此就可準確地制定產品售價。

 

迷思四:同行就註定相忌?

「同行如敵國」是一句極有智慧的古語。手作人或許會害怕自己的技術會被人知道,又或不希望跟行家同場 —— 要知道香港的手作市場已經夠小,手作市集規模亦小,貨品「行晒出來」,一眼睇晒,款式很易被人抄襲,那就完蛋了!

不過,今時今日,這想法或會限制自己的品牌及技術發展。

染皮手作人小宛@墨皮和皮革手作人阿富@Grew From Hands是我們的實驗伙伴(Lab Fellow),同樣是皮革工藝師,前者擅長混和顏色染在皮革上,後者則擅長皮革縫紉的技術。有次兩人一同上電視節目教授皮革工具。因兩人各擅勝場,決定集合自己的強項製作一個染皮眼鏡袋。兩人很高興能擦出創作上的火花,自此便經常雙劍合璧,並且合作教授工作坊去增加收入。

其實每個人都有自己的長處,與其別怕別人抄橋,不如想辦法尋找個人或品牌的獨特之處,才是致勝之道。

染皮手作人小宛和皮革手作人阿富,各人發揮所長,一起製作圖中的染皮眼鏡袋。

 

迷思五:全職手作一定乞食?

如果你能想通以上四大迷思的話,可能這才是你的最大迷思——「靠做手作,擺賣市集,我真的搵到錢嗎?」這問題被阿爸阿媽問過無限次!

在普遍香港人眼中,手作只是一個玩意。全職手作人的父母大多認為這工作收入不多且不穩定,不明白他們為何不找一份長工,而去抱着不切實際的理想過活。

造紙職人Because@水木研社(Trial and Error Lab 去屆Lab Fellow),原本是名設計師,但因喜愛研究造紙,數年前辭去工作,全職鑽研手造紙技術。起初她仍需依靠兼職工作,才可勉強維持每月四位數的收入。後來她嘗試開拓手造紙的喜帖市場,等待好一陣子,終有客人願意接納,以獨一無二的手造紙環保請柬。

慢慢地,她開創了手作市場上少有的升級再造紙藝,開始能給父母家用。誰說全職手作人一定是乞食?

老老實實,全職或半職手作人透過手作所賺的金錢或者不多,但他們卻是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來維生,並透過自己的品牌和產品,告訴大眾內心的想法。手作人千萬不要完全迷失在金錢上;要是陷入自我懷疑,不妨回想當初做手作的初衷,讓心中那團火燃燒吧!

Because @ 水木研社製作的喜帖,每張帖都用植物、牛奶盒製作,是升級再造的環保工藝。(圖:水木研社)

 

相關文章:

創業哪有錢? 工藝師三大申請資助要訣

開辦工藝 Workshop 的三大秘技

三個開設網店的必殺技!

自己的作品版權,自己怎樣去維護?

Freelancer 接job五大陷阱

手作人開舖的10大真實問題

恐怖市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