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
疫情放緩後,香港的手作市集終於如常;今年秋冬更愈燒愈猛,每個周末都有幾個市集,這孰好孰壞?對消費者來說,或許多了購買年輕工藝創作人的消費機會,但對商界、社企、社福、大專、教會以及支持本地文創產品的人而言,更是一個好的機會,透過舉辦市集,來發掘商機,又或提供平台予年輕人展現工藝。
但,搞市集,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市集經驗搞手的Trial and Error
11月的Error Friday,我們將請來手作市集搞手加行 @ nomad nomad分享。她是香港較早期的創意市集策劃團隊,亦身兼藍曬工藝師。nomad nomad的團隊搞市集的開初,遇過幾多error與難阻?搞一個理想的市集,要什麼條件?要花多少力氣?香港人能以市集搞手所賺的金錢維生嗎?而她如何梳理本地手作市集的發展?當香港的手作市集如雨後春筍,是否代表市集與手作品牌的水準相應提高?
#當我又是市集搞手,又是檔主
而另一位嘉賓Dewil @ A.N.D是一名大學生,同時是插畫師,去年更成為新晉市集搞手。因參加過不少水準參差的市集,令她想舉辦心中理想的市集。當她既是檔主又是搞手,有時更是客人,她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平衡三者的需要?
這晚就請來兩位市集搞手兼藝術人,分享對香港手作市集的種種error,也收集大家對市集的慘痛或快樂經驗,成為她們日後舉辦市集的養份!不論你是市集愛好者、手作工藝品牌初哥、市集檔主,甚或是準備投身市集搞手行列的人,這晚一起來吐嘈 / 集氣,一起讓香港文創產業的土壤,變得更肥沃吧!
嘉賓
- 加行 @ Nomad Nomad
2014夏天跟同學成立文化藝術實驗工作室nomad nomad。2014年開始透過實踐心中的市集文化,為香港人找尋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至今已舉辦過十多次市集,最為人熟悉是多年來於九龍城書節舉辦地攤市集。近年nomad nomad轉型藝術實驗,如舉辦展覽及工作坊等,卻仍不放棄市集,為什麼? - Dewil @ A.N.D
2020年3月因與拍檔參加市集搞手比賽,成立「A.N.D」市集團隊,同時擁有多年的市集擺檔經驗。醉心籌劃市集的她,在檔主與搞手的身分之間,她嘗試兩者兼擅,自言愈來愈享受其中,是什麼原因?
主持
- 王育娟(絹)
市集愛好者。現任職 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曾以個人身分參與於九龍城書節舉辦的創意市集,並常於辦公單位籌劃二手衣物地攤,近年亦有份策劃 Trial and Error Lab 的手作市集,因深信市集是提供另類消費、令手作品牌更被看見的平台。
分享內容
- 香港的市集,最error的地方是什麼?
- 為何一個城市需要有創意手作市集?
- 由90年代山頂、赤柱的地區市集,到2011年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至2014年的兆基創意書院的nomad nomad市集;其後出現工廈市集、大學校園市集至商場市集等,誰都可以擔當市集發起人角色嗎?他們需要什麼入行條件及質素?
- 當手作市集遍地開花,是否代表城市變得更有創意、消費更多選擇、手作人更被重視?
- 當香港人受台灣、日本手作市集風氣感染,舉辦更多元化的市集時,但香港市集仍不時被批評不如外地,在場地、氣氛、品牌及客人水平上仍與外地市集有一大距離,為何本地市集搞手仍堅持要做?
- 疫情之後,實體市集與網上選物平台,能否互補?
如果你⋯⋯
- 想了解如何策劃手作市集
-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籌劃市集及支持本地創作
- 克服在冷門行業追求理想的孤單
來參加Error Friday吧!
Error Friday 詳情
日期 | 2021年12月3日(五) |
時間 | 7:30-9:30pm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130/位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2月1日(三) |
活動報名
香港不能沒有手作市集? ︳市集搞手 X 插畫師 X 大學生 Dewil@A.N.D
香港不能沒有手作市集?︳市集搞手 X 插畫師 X 大學生 Dewil@A.N.D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A.N.D
如果做一件事,自己既是享受,又能造福別人,那即使多辛苦多難捱,也能投進熱情去完成它。說的是廿歲出頭的大學生Dewil,既要兼顧學業,也要創作個人插畫作品;但仍以不定期舉辦大型手作市集為樂事,「因為這是對本地手作工藝師很重要的事,我可以投入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小妮子其實才正式舉辦過三次市集,為何已對「市集搞手」這職志咬住不放?
Dewil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詳細分享。

一個市集,最要緊是?
早於2015年,還未進大學的Dewil已擺過市集:「我學過珠寶設計,會擺賣輕首飾水晶,售賣自己設計的輕珠寶;」但她感到自己參與的市集甚為「Error」:「我當時比較多參與一些小型市集,例如工廈市集,但人流不多,檔主之間也甚少交流。」年輕的她不只著眼生意與營運,更希望享受市集:「當時我想,假設我來辦,一定要有開心的氣氛。」
很快她就付諸行動,2016年跟朋友搞神秘學主題的小市集及活動,當時只有十個攤檔,「我特地把閣樓劃為workshop區,又很著重主題及佈置,檔主與客人部分更響應dress code穿搭成暗黑風格,氣氛很好,像party般開心,十分難忘。」後來因專注讀書,她慢慢把喜歡的事放下。
直至去年,漸漸適應大學生活,也開始創作個人的插畫作品,想有地方擺檔,她心裡再次萌生籌辦市集的念頭:「不過只有我一個人,能力不足,又怎能做到呢?」
上天竟聽到她的呼聲!

我在市集花最大的努力是……
「剛好朋友Alice對市集很有興趣,我們商量後,成立A.N.D市集活動策劃團隊;當向D2 Place詢問場地租務時,商場同事反過來介紹我們參與他們舉辦的市集搞手比賽,太神奇了!」二人嘗試編寫計劃書,晉身最後四強,獎品是:「在他們商場搞一次真正的市集!」完成市集後,二人贏得市集搞手第一名,她認為最享受是:「即使籌劃與活動當日都很多Error, 但能將心中的市集的想法實驗出來,由主題、招募檔主及佈置都一手一腳完成,實在太有滿足感。」
今年5月,團隊正式舉辦第一次手作市集,名為「星球念想純手作市集」,有139個品牌參與。「回想那次的Error多不勝數,例如佈置人數不夠、指示人流的物資不足等等,」她跟拍檔立即處理危機,重新安排人手,「我都擺過檔,很著重檔主感受,希望跟檔主有更好的溝通,也想大家享受,幸好最後做到了。」
而她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是跟拍檔能為市集選擇有水準,同時切合市集主題的檔主:「檔主要填寫清楚品牌理念、上載作品相片,並確定沒有淘寶貨,一有懷疑我會cap圖去photo search,」而自家手作設計更自是必要條件,「我會看一次檔主IG、FB及網址 SITE,不是要他們多follower才接受申請,而是確保檔主的手作都是原創。所以我要花上幾天專心篩選。」

手作市集水準之必要
如此強調自家手作設計,是因為她想讓大家透過同樣有水準的市集,讓彼此的心血結晶,能最在最好的地方呈現,「市集搞手責任很大,在提供機會給手作人,並盡可能要將每個參加的品牌的『閃光點』展示,吸引對的客人欣賞。」而她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是更遠大的理想:「這樣香港的手作人才有信心堅持下去,互相交流打氣。」雖然只是籌辦市集的新手,但她看到的,是一群以雙手謀生的年輕人,實在需要手作市集作為生存空間。
後來她舉辦的幾次市集,與拍檔一一改進缺失,例如嘗試細場但多做workshop;又或在大場的市集中,找單一又吸引的主題;看她在上週末(20-21/11)舉辦的「喵喵喵」手作市集,在場中遊走總是帶笑容,就知道已汲取每次失敗的經驗,勇敢地化為新的元素,並且自己也樂在其中。

擁抱策劃市集的熱情前行
她亦帶著自己的作品擺賣不同市集,一邊汲取市集籌辦經驗;「對策劃市集和相關的事情,我想我是有很大的熱情吧,才一直堅持,即使有林林總總的困難都可以跨越。我是主修心理學的,明白人不會沒有困難,但都不阻礙人繼續前行。」她深信只要每次把問題修正就可:「因為我真的很想、也很享受做好市集啊!」她重覆著說。
「說到底,我不太能想像香港沒有手作市集,原因多得不能盡錄;最少是,今時今日香港的經濟模式很單一,實在太少讓手作人在實體市場曝光的機會。」
她坦言自己的想法並非偉大,「我只是想手作人與客人享受市集呢!」擁抱著單純的初衷,就是她身兼三職也堅持下來的原因。
![]()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 Dewil 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以及她將要另一市集搞加行 @ nomad nomad 對談的內容,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與Trial and Error Lab手作市集策劃人阿絹詳細分享。到時一起到來,交流大家對於市集Error的經驗啦! 日期:2021年12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 ︳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 ︳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Nomad Nomad
如果你能為自己創造一個職業,不用為人打工,而是實踐自己的喜好與專長,那是你的夢想嗎?
黎加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沒有投擲過履歷表給任何人,給自己創造「市集搞手」這新興職業,意外地同時為香港創造了一片市集風景。到了今天,「市集搞手」已成為文青界別中不再陌生,甚至搶著要加入的行業。
她是誤打誤撞走進「未來職人」的行列,還是看到市集將要興起的潮流?如何創造一個自己享受卻未能預知收獲的行業?在為自己創造職涯的旅途,特別是一個嶄新的職業,她遇過什麼Trial and Error?更重要的是,如何抽身離開自己創造的潮流?
加行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詳細分享。

做市集,從來不止是做市集?
加行在搞市集前,其實並不知道所謂的市集是什麼模樣。「中學畢業後,我跟中學同學Kobe參加龐一鳴去歐洲的旅行體驗『一打人賣藝』,用basking 及Henna生活,」一群年輕人並不是柴娃娃擺路邊攤,而是真的要在旅途中賺錢生活,「我發現,在外地原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賣藝生活。」這個想法一直放在心裡,靜靜等待發芽。
加行及後進入浸大攻讀視覺藝術,畢業後,2014年Kobe組織nomad nomad ,讓年少時賣藝的日子為延伸:「nomad就是遊牧的意思,目的是希望如遊牧般能在香港找尋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透過市集文化、藝術實驗、駐場計劃、獨立生產四個方向去實踐理念,收集不同的故事,交換彼此對生活的熱誠,從而更深刻思考生活問題。」全是沒有固定的概念、流動的嶄新想法!
那第一次市集,是如何開始的呢?「2014年,我們在相熟的大埔生活書院進行第一次『派對市集』,有東西賣、有工作坊、有放映會、有講座,是一個包含地攤、工作坊、電影放映會,是有關尋找生活方式的小派對等。」

那次美好的派對經驗與迴響,讓她們決定要繼續辦下去。2015年,二人首次以畢業生身分,租用兆基書院天台,搞第二次市集,同樣有工作坊及音樂會等。「我們希望能探索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並提供試驗不同生活方式的平台。有見香港較鄰近地區較少自由擺賣的地攤,因此當時希望能定時舉辦活動,提供一個讓人隨意交流創意及技能的機會等。」
當然,去過nomad nomad的朋友一定感受到,那裡從來不只是市集,而是一個讓人快樂交流的平台,外行人實在不難不好奇:這些有趣安排與節目,意念是何而來?世上可沒有一本《市集搞手實用手冊》啊。
然而?後來她們辦了十多次市集,摸熟了籌劃方法,也形勢大好,為何卻漸漸淡出市集搞手的行列?

市集如能成為滿意的作品
不過nomad nomad還是心繫市集。今年5月,她們舉辦了「節果決明花見藝術市集」,以「花」為主題,「這是我們真正能用花做市集及每檔的佈置,參加的檔主不多,能做到『貴精不貴多』;人們也行得很舒服。」這次舉辦市集的經驗,大大滿足了她心中對於市集的要求與想法。
加行坦言,這次市集各方面都是超額完成,「我們希望以後也能搞類似的主題市集,但實在要很多條件配合,可遇不可求。」
當nomad nomad已是本地市集搞手的「老大哥」,她覺得市集最珍貴的地方,是給新的手作品牌上場,分享品牌與作品的地方。「但弔詭的是,有水準有經驗又有叫座力的品牌,如何再吸引他們留在市集?這些都是讓本地市集整體的水平提高,卻能又保持新鮮感的挑戰。」她擔任了市集搞手至今,謙稱還一直在調整與摸索;但其實,她從中學會的市集舉辦技巧,已足以寫一本《市集搞手入行手冊》。

![]()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 加行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以及她將要另一市集搞手Dewil @ A.N.D對談的內容,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與Trial and Error Lab手作市集策劃人阿絹詳細分享。到時一起到來,交流大家對於市集Error的經驗啦! 日期:2021年12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市集控必睇】2022年,三個選物的關鍵字
【市集控必睇】2022年,三個選物的關鍵字
【把練習成為習慣】 Text /Gi Photo/ Andy + 網站
如果你是市集或本地手作產品的愛好者,一定能歸納每年的市集潮流。年前是皮革大熱,繼而是花藝、浮游花以至各式壓花飾品;近年有布藝帽子頭帶以至動物主題產品;疫情後則是心靈以至能量與宗教手作。當然更少不了為香港人打氣的作品。
距離明年還不到兩個月,被疫情蹂躪多時的我們,已回不了一無顧慮的從前;不如就拋開「2022年大熱pantone與款式」等老掉了牙的說法,嘗試用社會與人文關懷的向度,以及本地手作人的處境,預測明年本地作品的潮流,歸納為三個未來買「嘢」的關鍵字。
1.治癒「嘢」,從放負中轉化力量
過去兩年疫情籠罩全球,大家不得不收埋自己,總不禁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好怕沒job在手;直至疫症稍緩的今天,我們還是累積了不少負能量,無處抒發。不少插畫師率先「自救」如下圖的FarewellNotes,創作治癒、放負與暖心的作品。有時,懂得齊齊圍爐,自嘲一笑,苦澀就能轉化為苦笑,right?

2. 環保「嘢」,為地球先生盡一分力
疫情期間,誰都一定有叫外賣。有環保組織調查及估算,疫情前市民一星期購買外賣的次數約1,350萬次,疫情期間上升至約2,110萬次,升幅達56%,令塑膠垃圾數目大增;最無奈是,疫症竟持續接近兩年,堂食限制令外賣生活將沒完沒了。
於是不少關心環境的手作工藝師,鑽研以回收、升級再造等材料去創作,這定是一股巨大的創作潛力 —— 微小的力量,一定能為受苦的地球帶來幫助,那怕只是一點點。
或者你會問,「疫情令經濟壓力大增,何來心情消費?」那麼就學習簡樸生活;在迫不得已消費時,盡量只購買對地球友善的產品;以更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與環境,一同創造令地球可持續發展的另類消費力。

3. 本土「嘢」,留住香港味
「我真係好鍾意香港」,或者是你我仍選擇留在這裡努力的理由!鐘意香港,可以有多少方法呈現?食本土菜、講廣東話、用文字或錄像記低童年回憶之外,當然是用設計與藝術,讓時代巨輪下的香港味不致消失。而我們更應該相信,年輕一代的手作工藝,不單留住香港最美的回憶,更有能力為這裡創作更多屬於香港人的新作。

「每一次你所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Anna Lappe
未來一年,就一起把練習成為習慣,一同珍惜每次難得購物的機會,並以此支持繼續用心創作的人吧!
相關文章:
「把練習成為習慣」是什麼?
據說要養成一個習慣,要21日。而有怎樣的習慣,決定你是怎樣的人。接下來的日子,邀請你跟我們一起練習,直至把練習成為習慣。
【創業解謎】去手作市集擺檔前的四個思考練習
【創業解謎】去手作市集擺檔前的四個思考練習
【文創先行者專題】 Text /Gi +Gina Photo/ Andy
市集,對手作工藝師而言,是展示作品、與客人交流以及實體銷售的舞台;對顧客來說,則是認識本土品牌、購買獨特手作產品、打卡與閒逛的平台。而對 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如我,遊走市集更是最喜歡的工作之一,既能觀察文創界別趨勢,又能認識新品牌新工藝,還可探訪有份擺檔的實驗室伙伴(Fellow)。 如果你擁有自己的品牌,也決定無論如何也要在市集初試啼聲,但一直未有方向,那不如用一點時間想想以下四個問題;如找到答案,或者能令你信心大增。
1. 產品定價,是成本的幾多倍?
誰都知道控制成本至關重要,但定價不是高於成本,就叫做售價。有些品牌就算定價為產品成本的九倍,消費者都可以接受,重點是你是否能夠說服購物的朋友,為什麼你的產品值那麼貴。這些理由可能是物料、設計、做工、品牌形象……當然,要有人願意購買,亦為市場所接受,你的產品的定價才算及格。
2. 你的陳列產品方法是?
擺市集並非在超市貨架賣貨。手作產品的陳列,是有很大的學問。如果無從入手,不如先試試做好分類,並因應銷售地方,如提供的桌子大小,去調整產品位置,選擇跟品牌形象相襯的工具,如淺色枱布、木架、飾物架、紅酒箱、鏡子等,以突出重點貨品。
另外亦要利用道具擺設,提高消費者共鳴的情感,例如把秋葉跟大地色系飾物放在一起,就能突顯秋冬主題,或會大大提高吸睛度!記住,純粹把產品放在桌上,是很難讓人挑起購物意慾。
3. 包裝如何突顯品牌美學?
就算你很環保,不想浪費地球物資,但也要注意包裝與陳列,一定要有美感;使用循環再用的雪梨紙、卜卜膠都要三思。例如產品盒內加一張自家設計的產品保養卡或品牌簡介卡,已能提升產品格調,令消費者認識品牌獨特性。
4. 如何用產品攝影做視覺營銷?
你的產品 mood shot 如何,你的品牌格調也必如何!你希望消費者如何使用你的產品?怎樣感受你相信的價值?更重要是,如何令人在網上看一眼相片,就決定去市集支持你的品牌?學習影一輯風格配合品牌的 mood shot,或者是當前急務。
![]() 想為自己為一手一腳建立文創小品牌找出前路,在品牌的包裝設計、陳列及視覺營銷上有所進步,可以來 Trial and Error Lab 的 Trial Academy,或會找到出路。 |
相關文章:
「嘗試學院」是什麼?
Trial Academy由Trial and Error Lab 創立,為有志投身文化創意產業的青年,提供與職志和創業相關的課程或工作坊等。
【第四波疫情】手作市集停辦,又豈止少了一個購物勝地與打卡位?
【第四波疫情】手作市集停辦,又豈止少了一個購物勝地與打卡位?
【第四波疫情】手作市集停辦,又豈止少了一個購物勝地與打卡位?
【文創先行者專題】 Text / Gi Photo / 受訪者
唔準諗即答:你今年去了多少個手作市集?
一個?三個?因為疫情而無去過??
市集,對手作工藝師而言,是展示作品、與客人交流以及實體銷售的舞台;對顧客來說,則是認識本土品牌、購買獨特手作產品、打卡與閒逛的平台。而對 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如我,遊走市集更是最喜歡的工作之一,既能觀察文創界別趨勢,又能認識新品牌新工藝,還可探訪有份擺檔的實驗室伙伴(Fellow)。
可惜自去年中旬,因着疫情及種種原因,大部分手作市集都得取消;直至最近兩三個月疫情緩和,手作市集才漸見復甦;手作人與文青亦終能在現實世界 connect。究竟手作市集的搞手,如何令客人放心遊逛?怎樣推動入場人次?第四波疫情來襲,手作市集又會無限延期嗎?而身為本土文創的支持者,疫情下又如何支持艱苦經營的手作工藝師?

疫情下:曾停辦市集大半年失收入
本業為中學教師的Brian(文惠龍),全職跟拍檔夏競業舉辦手作市集「LIFE MART」已三年多。 Brian 說當初被手作市集的蓬勃所吸引,「2012至2014那幾年,工廈、小店、九龍城書節、JCCAC等地都辦很多市集,給這城市一番新鮮、活力之感。」 他加入時正是市集走向普及、大眾化的時候:「我想為本地市集加入新元素,令文創業界有更大發展。」他口中的新元素,包括主題市集、邀請插畫師及店舖合作等,並開發不同地方舉行,漸漸讓「LIFE MART」為人熟悉。
直至 2019 年下旬,他們卻經歷本地手作市集首個寒冬:「2019年6月打後,我們主動停辦市集,因當時有更重要的事要做。」而至 2020年2月疫症爆發, Brian 坦言影響更大:「場地既不開放,客人也不逛市集,我們急急取消三、四個市集,然後就一直停辦。」故此今年上半年,他跟不少手作工藝師一樣,只倚靠積蓄生活,「但我們更需要支付市集固定開支如倉存租金,真箇足襟見肘。連我工餘做的插畫、文字創作、乾花花藝作品也乏人問津。」
幸好,入秋後,手作界別迎來一線曙光。

今年秋天:業界見小陽春,新品牌新工藝湧現
9月中第三波疫情過後,疫症漸漸受控,「大家習慣了戴口罩、量度體溫及洗手,逛街、去市集的信心大增;於是我們重辦市集,並做好防疫措施。」但他觀察到,人們在市集的消費模式,跟過往略略不同:「失業率高企,客人消費審慎了;但願意來市集的,都是支持本地工藝的有心人。」
是故他跟拍檔競業,由 10 月開始,幾乎每個週末都舉辦不同主題的「LIFE MART」市集,希望擺檔的手作工藝師「密密賺」,積殼防饑。競業亦指出,因今年大半年沒有市集,9月打後報名參與市集的手作人大為踴躍,工藝種類也更多元化,「從前市集只集中於布藝、皮革、木工、書法、插畫等,最近報名者有六成是新品牌,也出現少見的金屬線編織、木片畫、噴漆、Laser Cut、3D 打印等工藝;對客人來說,一定多了新鮮感。」對文創界來說,更帶來久違的新氣象。的確,只要做好手藝,並把早前Work from home鑽研的新工藝新作品,「睇準時機」放到手作市集,定能為客人帶來耳目一新之感。
故此在10月份的市集,競業就曾錄得超過一萬入場人次:「應該是大家都『餓』了很久,太想逛市集了。」 雖然檔主的營業額或許追不上疫症前,但競業與 Brian 都會花盡心思構想新點子,務求帶旺氣氛及人流。「例如早前大家不太開心,10月1至2日那次市集就以『負能量』為題,並舉辦『負能量運動會』、『療心空間』等創意活動,希望人們來市集不止消費,也能釋放負能量。而 11 月尾的《分手展覽 3.0》市集,在『分手展覽』之外,更在兩個地方同步進行,讓不同活動連貫兩邊,務求打破市集場地的限制。」競業補充。

第四波疫情來襲:手作人應作更多嘗試
第四波疫情來襲,跟香港所有人一樣,他們大感無奈,卻不失盼望。Brian說:「這一年我們已學會隨機應變。所有事情快來快去,市集取消又好、沒收入也好,都要接受;畢竟人命總比賺錢總要。」
競業則表示,一天未停辦市集,一天都會跟手作工藝師共同進退:「我們最近就免去一些長者、NGO檔主的場租,也邀請學生到來觀摩及參與展覽;希望為社會帶來不同的可能性,連結更多人明白工藝的意義。」
Brian認為要是實體市集因疫情再次取消,因市集的意義在於交流及連結,故暫不考慮改為網上市集。但身為手作人,他建議即使未來沒有市集,手作品牌都要嘗試用其他方法來吸引客人,「例如在社交媒體做Live 互動直播,同時搞好網店等。但這些都非一朝一夕,客人要點點滴滴地累積。」曾當教師的他,也鼓勵可多教授工作坊:「小班教學既不受限於限聚令,又能賺點收入。」而最重要的,是要讓手作工藝的價值承傳。
或許我們更要思考的是,香港要是因種種因素停辦手作市集,意義不單在於少了一個逛街、打卡的地方;更有可能是一個城市的本土手作工藝,走向枯竭的象徵。
相關文章:
「文創先行者專題」是什麼?
走訪文創界別的先行者,把他們創立品牌的Trial and Error Lab一一剖析,以此激勵彼此,吾道不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