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Error Friday】Text / 黎祉穎 @時代論壇  Photo / Gina + 受訪者

近年來,在坊間及教會界中,都見愈來愈多市集出現,更多人對籌辦市集萌生興趣。早前Trial and Error Lab「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講座邀請兩位年輕市集搞手分享經驗,講解辦市集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提到要小心的法律問題、挑選品牌進駐市集和攤檔排位上的多個考慮因素、辦市集所需的成本和時間等。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由文化藝術實驗工作室nomad nomad創辦人黎加行(右一)及市集團隊A.N.D創辦人葉匯盈Dewil(中)分享。

 

香港市集多元且全球化

文化藝術實驗工作室nomad nomad創辦人黎加行曾多次籌辦市集,她辦市集的初心在於把文化和藝術放在日常生活中,而又能維持生計。在市集中,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亦能結聚起她欣賞、有天賦的人,幫他們推廣,替他們找自己的路。同時,她亦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行市集,藉此向公眾推廣藝術。她說:「nomad就是遊牧的意思,透過市集文化、藝術實驗、駐場計劃獨立生產去實踐理念。」

至於市集團隊A.N.D創辦人葉匯盈Dewil,她自去年起便和中學同學一起辦市集:「我曾參加在本地的小型市集擺檔,例如工廈市集,但做法一式一樣,人流不多,檔主之間也甚少交流。」而令她萌生辦市集念頭的原因,是她曾到台灣的市集,認為那裡的氣氛很好;而且當地的市集都有完整的主題,這使她往後辦的市集都有明確的主題。

她們認為香港的市集有甚麼特色?加行認為,香港市集的產品會關注香港人關心的事;Dewil則提到,香港市集的特色就是密集,而當中的產品又多種類,亦非常全球化,不同地方的工藝都可以在香港找到,故亦會衍生很多fusion的產品

2021年5月nomad nomad以「花」為主題的市集,設有不少工作坊,並把黎加行心中對佈置的藝術要求實踐。

 

市集內可多設不同活動

加行近期辦的市集亦配合工作坊等不同元素,她認為多辦其他活動,如導賞團、講座等,可吸引更多人流。她同時希望市集不只是一個買賣的地方,亦希望檔主和顧客間可以有更多直接的交流,讓顧客更了解產品和品牌,而這亦是市集比網購優勝的地方。

Dewil則建議,檔與檔之間可預留更多空間,讓人可逛得更舒服,甚至可製作「打卡位」,即使要少放些攤檔、賺少些,也希望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Dewil亦提醒,要小心思考和預備市集整個過程要用的物資、人手和要完成的日期,盡量不要有遺留。另外,若市集人流太多,可以選擇派籌,讓人分時間入場。加行也提到,市集不可以揀些太偏僻的場地來舉行,特別是少檔位、無特別主題賣點的市集,否則無人會來。

 

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她們亦提醒,有意辦市集的人要注意法律上的問題,例如辦市集前,要確保自己或場地有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有些市集會以會員制避開這項要求。如果市集有售賣自家製食品的檔攤,要看看檔主是否有食物製造廠牌照,否則屬於違法。

Dewil補充,有些品牌會和很多其他不同的品牌分享食品製造牌照,要小心這是否合法。Dewil亦提醒不要接受賣冒牌貨的品牌,特別提到有關著名的卡通人物,例如迪士尼,這些大企業有追究的權利。在疫症陰霾下,她又提醒要小心政府的防疫條例,例如在限聚令下,在檔與檔間要放防疫膠板;亦要小心市集突然被取消,故要提早與場地一方和檔主講清楚賠償與退款問題。她們亦提到要處理保險和消防條例等問題。

2015年在香港兆基創意書院第一次舉辦的nomad nomad市集,可謂開創了香港的地攤文化風景。

 

挑選品牌進駐要看多個因素

至於挑選品牌進駐市集方面,Dewil認為若品牌願意在產品上配合市集主題會加分。她亦不會理會品牌的大小、新舊,只會看其產品是否可以展現到手作人的創意和工藝、是否吸收人,以及新的品牌是否可以承擔一個市集的工夫。而她另有一個堅持,就是不會揀些賣「淘寶貨」的品牌。她會依照產品的獨特性和品牌管理(branding)為參選品牌排序。

加行分享,如果是有超過五十檔的中型市集,當然可以揀些有叫座力、老資歷的檔,同時又可揀選新的品牌,讓顧客有新鮮感同時給新品牌一個機會。但若只是小型市集,就不得不放多些老資歷的檔,少些新品牌的檔。

她亦會確保每個種類的品牌的檔數目都會相近,不會有某些種類有太多檔;而售賣同種類產品的檔,也不會安排在附近,令互相搶客的情況減少。Dewil則會讓參與的檔主表明自己想和不想與哪些類型的攤檔做「鄰居」,讓排位可盡量滿足所有人。

手作品牌有branding,市集搞手都一樣有品牌管理,Dewil(左)及加行(右)實在「突破盲腸」。

 

市集搞手都要有品牌管理

談到會否在商場辦市集,加行認為不值得為「商業味」太濃的地方做宣傳,檔主亦未必做得開心和賺到錢;Dewil就籲人認清自己想做的市集種類,明顯地有些類型不適合在商場辦;定位不清亦會令參與的檔主和顧客感到混亂。加行提醒,市集搞手都有自己的品牌,各有其特色,以吸引適合的檔主擺檔。

至於和其他機構合辦,加行認為除非雙方有良好溝通,對方亦可信,否則自己辦其實更簡單。Dewil亦提醒,要小心合作機構拿市集搞手的名氣去爭取資助,提議可以親身考察場地,然後才決定是否合作。

 

辦市集辛苦但有滿足感

曾籌辦多次市集,加行分享其實辦市集可賺的錢不多,而且辦一次要花上三個月;所以寧願多花心思辦好市集,而非專注在賺錢上。Dewil認同並補充,每次市集扣除成本如場地租金、人手、佈置等後,可賺的錢其實不超過數萬元。

雖然辦市集辛苦亦沒大錢可賺,但加行和Dewil都樂在其中,因為加行認為辦市集好玩,亦令她有滿足感;Dewil則覺得把理想中的市集模樣帶到現實令她很有滿足感。

被問到成為全職市集籌辦者是否可行,加行認為會很疲累,因為要辦得多才能維持生計,她也憂慮,其實香港行市集的人不多,他們亦未必會想經常逛些相似的市集。Dewil則笑言,要有足夠的愛和時間才能全職搞市集,也因為要多辦才能維持收入,故也要有十足的精力。而且未必經常有合適的場地。

看見現今香港愈來愈多人辦和行市集,Dewil預想市集未來會存在至少十年,但她強調多了市集並不代表質素會提高,因為籌辦的門檻降低了。但愈來愈多市集會使手作界和市集趨向專業化,否則他們會被淘汰。加行則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嘉年華式的市集,這樣會吸引到更多人參與其中。

二人對市集的想像與願景,並不受困難限制;她們深信要堅抱初衷,即使香港的市集被指泛濫,但只要讓藝術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並搭建平台給手作工藝師展現光芒,即使有多大挑戰、身兼多職,也都願意堅持。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第 1791期,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承蒙應允標題及內文略經Trial and Error Lab修改,特此鳴謝。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