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紙,反映一個國家的文明


【另類職志專題】 text/ gi photo / gi

認識《和紙之美》這本書,是在澳門的「边度有書」獨立書店。

那夜是一個討論「城市還需要書店和書本嗎」之類題目的讀書會,我跟赴會的香港友人,在書會開始前隨便探視書店四週,遇上了這小書,書名《和紙之美》令我忽然醒悟 —— 沒有紙,就沒有書本,也就沒有書店,城市也就欠缺了閱讀的人文風景。

怎麼我們一直沒有注意紙張的美麗?怎麼我們從不關心紙張的來去?不如,就把這書帶回家,學習理解,紙是什麼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拿起這書,先是被書紙吸引:微黃的書紙,印上大小和行距適中的字體,各個篇章皆以畫作間隔,還有各式和紙的照片,讀起來好舒服。一本選紙與設計恰當的書本,其實在細讀之先,已帶來美好的觸感和經驗。

翻到書的序言,負責撰寫的台灣中央大學教授巫佩蓉提到日語之中,「紙」的日文發音與「神」(kami) 相同,日本人把紙推崇為至高無上的位置 —— 這句讓我不禁驚訝起來 —— 紙在日本人竟是如此重要,日本這一個惜物的民族,竟對紙張敬重有若神明。

這句話是誇張了嗎?讀着讀着,就會明白;因為這書作者就是日本民藝運動之父柳宗悅,雖已於1961年去世,但因他生前提倡日常工藝品需要使用才顯出美麗,是故發明了「民藝」一詞,就是民眾的藝術的意思,至今還影響着日本以至亞洲各國的藝術界。

在這書中,他分享到心中每張美麗的紙,都由大自然孕育的植物、當地珍貴的水源,以及富有經驗的造紙職人製作,正正就是獨一無二的工藝品。這些紙,不應束之高閣,而要用來畫畫、寫作,甚至貼在窗框,才不枉一張紙艱辛來到世間的任務。

這書結集了他四處走訪和紙職人,又或個人觀察而寫成的三篇文章,當中不單涉獵日本造紙的專業技術,也有許多關於紙的雋語,不如我就選幾句書中的話,跟大家分享。

「和紙為可尊貴至此?有諸多原因,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紙張無可比擬之美,這股美源於正統的質材。紙兼具剛柔之美,放眼天下,再也找不到其它事物可以比擬。

潔白的紙本身就是一件藝術品。真是不可思議,明明只是一張書寫用紙,光裸無暇的紙面,卻蘊含另一種美感。美紙來美夢。」

紙沒有私欲。它並未憎恨世上某個特定的對象。於是,紙張有股親切的特性。不仔細觀察的人,也許漠不關心;親近紙張的人,會感到一股難以割捨的緣分。」

人類使用多少張紙?我們可以藉此來推測一個國家的文明程度……從日常用紙可以看出國民的素養。不重視和紙的人,也不會重視美感。」

「現代人對待紙張輕忽怠慢,原因出於人們製造出許多可以輕慢的紙張,亦有一說是人們已經失去追求正統紙張的心意。」

「現代紙品之所以差,就是因為它悖離長年的傳統,人們汲汲營利的心,毫不猶豫地捨棄美感。」

誠然,若然連一張紙也不會珍惜,又怎稱得上是一個愛護自然、敬重傳統的人?書中的每一句,都是向我這種對紙張以至大自然毫不溫柔的人,大力的當頭捧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和紙之美: 柳宗悅給惜物者、匠人的生活美學態度》
柳宗悅著,侯詠馨譯,2017年出版

貓應該是日本人以外,最珍惜紙張的民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關文章:

源起:以紙為生,真的可行嗎?

以紙為生。楊慧 Because

一個香港造紙職人的日本遊記

書店的故事,就是自己的故事

一紙一筆畫出新旅程。Fionsay

讓紙在油墨裏滾動!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每季也會開展一個多媒體專題,帶大家走入非流的職志世界,了解不同職業、工藝的故事,與及在香港發展的可能性和血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