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集控必睇】2022年,三個選物的關鍵字
【把練習成為習慣】 Text /Gi Photo/ Andy + 網站
如果你是市集或本地手作產品的愛好者,一定能歸納每年的市集潮流。年前是皮革大熱,繼而是花藝、浮游花以至各式壓花飾品;近年有布藝帽子頭帶以至動物主題產品;疫情後則是心靈以至能量與宗教手作。當然更少不了為香港人打氣的作品。
距離明年還不到兩個月,被疫情蹂躪多時的我們,已回不了一無顧慮的從前;不如就拋開「2022年大熱pantone與款式」等老掉了牙的說法,嘗試用社會與人文關懷的向度,以及本地手作人的處境,預測明年本地作品的潮流,歸納為三個未來買「嘢」的關鍵字。
1.治癒「嘢」,從放負中轉化力量
過去兩年疫情籠罩全球,大家不得不收埋自己,總不禁胡思亂想,覺得自己技不如人、好怕沒job在手;直至疫症稍緩的今天,我們還是累積了不少負能量,無處抒發。不少插畫師率先「自救」如下圖的FarewellNotes,創作治癒、放負與暖心的作品。有時,懂得齊齊圍爐,自嘲一笑,苦澀就能轉化為苦笑,right?
2. 環保「嘢」,為地球先生盡一分力
疫情期間,誰都一定有叫外賣。有環保組織調查及估算,疫情前市民一星期購買外賣的次數約1,350萬次,疫情期間上升至約2,110萬次,升幅達56%,令塑膠垃圾數目大增;最無奈是,疫症竟持續接近兩年,堂食限制令外賣生活將沒完沒了。
於是不少關心環境的手作工藝師,鑽研以回收、升級再造等材料去創作,這定是一股巨大的創作潛力 —— 微小的力量,一定能為受苦的地球帶來幫助,那怕只是一點點。
或者你會問,「疫情令經濟壓力大增,何來心情消費?」那麼就學習簡樸生活;在迫不得已消費時,盡量只購買對地球友善的產品;以更負責任的態度,來對待自己與環境,一同創造令地球可持續發展的另類消費力。
3. 本土「嘢」,留住香港味
「我真係好鍾意香港」,或者是你我仍選擇留在這裡努力的理由!鐘意香港,可以有多少方法呈現?食本土菜、講廣東話、用文字或錄像記低童年回憶之外,當然是用設計與藝術,讓時代巨輪下的香港味不致消失。而我們更應該相信,年輕一代的手作工藝,不單留住香港最美的回憶,更有能力為這裡創作更多屬於香港人的新作。
「每一次你所花的錢,都是在為你想要的世界投票。」~ Anna Lappe
未來一年,就一起把練習成為習慣,一同珍惜每次難得購物的機會,並以此支持繼續用心創作的人吧!
相關文章:
「把練習成為習慣」是什麼?
據說要養成一個習慣,要21日。而有怎樣的習慣,決定你是怎樣的人。接下來的日子,邀請你跟我們一起練習,直至把練習成為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