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ial Academy | 手作人知識產權淺談
【Trial Workshop | 試做蚊型企業家】手作人知識產權淺談
每件手作產品是手作人嘔心瀝血地「生」出來的BB。可是,如果你發現世上竟然有另一個我--另一件跟自己個「親生仔」至少有90%相似的產品,你可以如何處理?
A. 吞聲忍氣
B. 去鵝頸橋打小人
C. 好嬲!但唔知可以做乜
當你懷疑被人侵犯知識版權時,除了以上的方案,你還可以選擇採取法律行動!今次請來一位事務律師跟你分享手作人怎樣保障自己的版權,還會解釋如何辨別何謂「參考」和「抄考」,以及如果真的被人「抄考」了,可以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為了學習保護自己的權益,極力鼓勵你參加啊!
手作人知識產權淺談//
日期:8/12 (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
費用: $100 (包一杯飲品)
名額:20-25人
對象:手作品牌的經營者、關注手作產品的知識產權的人士
課程內容:
1/ 甚麼是「知識版權」?
2/ 參考 vs 抄考:怎樣才算是被侵犯版權?
3/ 如何保障自己的版權?
4/ 不同地區保障版權的處理方法
5/ 如果發現被侵犯版權,可以採取哪些法律行動?
6/ 個案分析和討論
導師簡介:Karen Law | 事務律師
Karen現職蘭桂坊集團法律及策略事務部副總裁,擁有香港大學的法律系碩士及學士學位。她在知識產權領域擁有超過16年經驗,包括法律,合規及商業營運的範疇。2014年,她榮獲亞洲商務法律女性大獎頒授最佳知識產權管理獎。2014及2015年,她的團隊曾獲得國際著名知識產權媒體World Trademark Review《世界商標評論》,頒授中國最佳知識產權業界大獎和亞太區最佳知識產權團隊大獎。
———————————————————
有關【Trial Workshop | 試做蚊型企業家】:
成為「企業家」,唔係叫你賺到盡、擠壓其他人,而是要穩打穩紮,學好「睇住盤數」!只有勇敢面對創作成本、人工、營業額,計計數,先可以讓自己的品牌或創作持續發展。由簡單的市集擺檔行情,到小店開支管理,我們找來「過來人」一齊交流,分享撞板經驗,讓大家都能夠更有準備,嘗試第一步(雖然未必賺到第一金)!
Trial Academy | 咖啡師基本概念分享會
【Trial Workshop | 試做工藝職人】 咖啡師基本概念分享會
作為藝/偽文青,週末去cafe飲咖啡和打卡是常識吧?
愈來愈多人喜歡飲咖啡,咖啡師逐漸成為一種受歡迎的職業。到底是不是熱愛飲咖啡(日飲十杯!),或者能夠拉得一手漂亮的咖啡拉花,就可以成為咖啡師?如果想以咖啡師為職志,要考取哪些專業資格,以及需要哪些條件和性情呢?要是初入行,應該選擇到連鎖店還是小型咖啡店呢?
Alternative Cafe的兩位咖啡師,將會跟大家在咖啡的香氣中,分享以咖啡師為職志要考慮的地方。他們還會示範手沖咖啡的技巧,以及教大家由嗅覺到味覺辨別各種咖啡的特色,喚醒各種感觀進入咖啡世界。
咖啡師基本概念分享會//
日期:15/12(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Alternative Cafe(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
費用:$300 ( 送一包 100G 精品咖啡豆)
名額:15-20人
對象:有意以咖啡師為職志的人士,有興趣了解咖啡師工作內容的人士
課程內容:
1/ 我想做咖啡師,如何入行呢?
2/ 做咖啡師的基本條件與要求
3/ 咖啡師的工作內容
4/ 要考取哪些資歷有可以成為咖啡師?
5/ 有辣有唔辣:大型連鎖店 vs 小型cafe做咖啡師的取捨
6/ 咖啡師的困難與前景
7/ 實習環節:導師將會示範手沖咖啡的技巧,跟大家從香氣到味道辨識各種咖啡的特色,分享一起品味不同的咖啡。
導師簡介:
歐陽榮漢 | 營運經理及培訓師
Steven Tsang | 精品咖啡杯測師 及 咖啡培訓師
歐陽榮漢擁有國際精品咖啡協會 (SCA) 的Barista Skill、Brewing、Roasting和Sensory Skill共四科的認可資格。Steven Tsang則同為SCA的註冊培訓師,以及擁有美國咖啡品質協會 (CQI) 頒發之杯測師 Q Arabica Grader資格。
————————————————
有關【Trial Workshop | 試做工藝職人】
「工藝大師」,除了要花長時間鑽研和練習,仲要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知識,讓自己可以有更多資源,去發揮更大的創作空間!這個系列的的工作坊,會跟大家一齊學習新技藝,使用新科技資源,無論你本身是不是「大師」,都可以一齊來,增長知識、練習新技術。
10大店舖買手不會告訴你的入貨秘密
10大店舖買手不會告訴你的入貨秘密
Text/ Rita + Kuen + Gi Photo/ Gi + 突破書廊
近年愈來愈多人嘗試創立手作品牌,做一些小生意,你也可能是其中一位。要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產品,你可能也想過要拓展寄賣點,進駐商舖做零售。不過,要過到店舖商品買手(Buyer)這一關,才算拿到入場券!
「想入舖頭做生意,我的產品靚就得啦!」少年,你這樣想就太年輕了!其實在見店舖商品買手之前,其實首先要連 – 過 – 九 – 關呀!到底如何才吸引到他們揀選自己的貨品?他們的入貨準則又是甚麼呢?今個月上旬在Trial and Error Lab舉行的Trial Wrokshop,負責營運突破書廊,也了解買手工作的突破機構文創產品品牌經理溫婉暉(Entory),就披露買手平時不會告訴你的十大秘密 —— 唔係又平又靚就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個個都入舖,唔通個個都入到舖咩?
首先,你的品牌發展到哪個階段?老老實實,就像拍拖,在對的時間,遇上對的人才成事。
Entory指,要先問問自己,有沒有在手作市集或網店,累積到一定的客源和口碑,「手作人最好先多參與市集,多跟人介紹自己的品牌,建立關係;同時觀察客人及市場對產品的反應。」他日若有機會入舖,就能有一定的客人到商舖支持自己的產品。
「因為商店是非常現實的戰場,假如產品銷售效果不理想,在寄售期完結後,可能店舖就不再跟你繼續合作。」很殘酷吧?沒辦法,商業世界就是如此啊。
好了,如果我已經有一定客源呢?Entory語,也未必一定是入舖時機,「要衡量自己的產品是否有完整的『系列感』,以及有足夠貨存。」
有「系列感」是什麼意思?她指產品要有統一性,能夠展示完整的訊息和形態,「例如你的產品是水杯,便要有不同的顏色或款式;若你是插畫師,你的產品就可能要有筆記本、鎖匙扣或明信片等不同的類別。」那麼,最少有幾多個款式才算是一個系列?「通常雙數商品會擺得好看一點,而一個系列有四款就比較有啲睇頭。」這真是買手才知道的秘密啊。
同時,產品貨存一定要充足。「平均而言,大概一至三個月需要補一次貨。要是產品暢銷,一個星期可能已賣去一半貨品,所以每款產品最少要有三至四件庫存。」
大家應該計到條數,就是一個系列是最少要有四款貨品,而每款要有四件貨,那麼即是最少要有十六件貨品做庫存!這對於手作人是Happy problem,喜的是獲許多客人支持而密密補貨,憂卻可能因為勤於跑市集或接訂單,又兼顧補貨而忙到一頭煙。因此在考慮入舖做零售前,要衡量自己有沒有足夠的貨量,以及生產貨品的能力。如果以上都未做到的話,那你還是先別想入舖好了。
2) 觀察,觀察,觀察﹗
因為這一點很重要,所以要說三遍。當你的品牌開始步署入舖做零售,但應該approach哪種店舖呢?我如何觀察自己的產品適合什麼店舖?
Entory說,要先去逛街看看,「你要到目標店舖逛一逛,看看他們有哪些產品。要是店中已有跟自己同類型的產品,除非你的貨品很獨特,否則買手未必會考慮再入購類似的作品。如果店中沒有相似的產品,買手看中你的成數就有可能提高。」啊,就是人無我有,我就有機會了。
此外還需了解不同店舖的特色形象,至為重要的是巿場定位,「你心儀的店舖屬於哪一類?到底是風格較傳統的商務印書館?還是中產消費模式,較着重生活品味的誠品書店?抑或是同樣着重生活品味,但貨品價錢相對平民化的突破書廊?」然後你可以問自己,「我的產品會令這些市場定位的店舖看上眼嗎?」另外就是店舖的目標客羣,「它們多數吸引哪一類的顧客?那些顧客的購買力和喜好又是怎樣?」一定要透過多觀察,才可以辨別自己的品牌適合哪種店舖。
3) 拆帳與抽佣的問題
鎖定目標店舖後,最緊要先為自己的產品定下零售價。因為跟買手見面,是要拿着零售價,去跟對方商討拆帳,或稱為抽佣。
Entory叮囑各位:「唔係巿儈,入到舖Buyer一定跟你講拆帳,是很重要的。」
一般而言,店舖多數會就每件貨品的零售價抽佣30-40%,這就是所謂的七三、六四分帳;舉個例,一件貨品的零售價為$100,每賣出一件產品,你獲得$60,店舖就得到$40,這就叫六四分帳。
但是買手與手作人的拆帳,應是七三、六四還是五五,甚至三七?如果我像水魚般給買手壓價,提出一九分帳怎麼辦?
Entory笑言,雙方就拆帳討價還價,是一個尤如跳舞的過程,你退兩步,買手就進三步,「所以你要有自己的底線,不能對方說什麼你都應承啊!若對方提出的拆帳比率太過分,你可以拒絕的。」
但現場有手作人問,「我不滿意店舖A買手提出的拆帳比率,但我真的好想入舖啊,我提高零售價咪得囉?那就可以賺返多少少啦?」Entory不同意,「這樣不太好,若你未來把產品帶到店舖B和C,對方拆帳比率很理想,難道你又減價嗎?」意思是,如果你按照拆帳比率,隨便調整同一產品的零售價,這對你的品牌形象是有損害的,「以我過往經驗,如顧客或店舖A發現了,或會感到不滿,甚至作出投訴。」
所以,在得出你的零售價,以及心中理想的拆帳比率之前,先要了解如何計算產品成本。請看下一點。
4) 成本及批發價該如何計算?
產品成本是怎樣設定呢?對營銷菜鳥而言,實在未必了解自己產品有哪些製作成本,以為只要零售價比材料費高,就叫做「賺錢」。
這種想法實在太天真了!其實除了材料費,成本還包括包裝費、運輸費、人工等,若你請人幫手製作,又或邀請模特兒拍攝宣傳照,更要把人工計算到成本之中。大家亦容易忽略產品製作時間,認為把生產的時間都加到成本之中,售價會變成天價。
可是即使你有多喜歡做手作,但你總不成不吃人間煙火吧?最重要的,其實是你期望要賺多少利潤。
成本組合計算:(以下為假設價錢)
材料 | $30 |
包裝 | $10 |
運輸 | $10 *以上是「梗價」,絕不可讓步 |
人工 | $10-40 *這視乎手作人花了多少時間完成產品,可把時薪計進去 |
利潤 | $10-?? *這部分也是可以調整的,視乎手作人想賺多少 |
Total Cost | $70-?? |
到了這裏,其實心水清的朋友就知道,以上的成本組合,其實就是批發價了。
而零售價又是如何設定?第一個方法,是去坊間店舖尋找同類型的產品,看看對方定價再作參考。第二,是用你的批發價,估算心中的拆帳比率,計算拆帳後自己能否獲取成本。
零售價計算:(以下為假設價錢)
七三分帳 | 手作人 $70 |
店舖 $30 | |
零售價 | $100 |
*假若總成本為 $70,你的零售價是$100,那就賺回成本和利潤了。 |
5) 那是否將產品售價壓低就愈有優勢?
當然不是啦!你以為可以逃出買手的法眼嗎?產品批發價格可以壓到奇低,貨品質素也不會好到哪裏。
所以批發價與售價要經過嚴謹計算,手作人計算利潤時也要不卑不亢,別隨便壓價。Entory說﹕「事實上店舖與供應商(手作人)是互相需要的:供應者需要找地方賣貨,店舖也需要入新貨,為店舖帶來新刺激,所以這是一個你情我願的洽商過程,沒有分誰尊誰卑。」不過她笑言過程像追女仔﹕「當然啦,也要視乎誰愛誰多一點。要是買手愛你(的產品)多一點,就自然願意付出對你較有利的條件。」至於如何成為買手眼中的「筍盤」?請重看第2點。
6) 銷售協議必知的四大術語
聽住啦,第一是第3點曾提及的「拆帳」。
第二,是「上架費」。有些店舖,例如格仔舖或一些大型連鎖店也會收取這種費用。
第三是「寄售」,即是買手入貨後,不會即時找數,要等寄售期過後才結帳,而寄售期大概為一個月至三個月不等。若你在某店寄售三個月,意味着你三個月後才收到錢。要留意好「寄售」期,千萬別隨便追數啊。
第四是「可收退」,這則是買手先找數。若貨品在寄售期結束後有貨品賣不出,你就要退回錢。不過店舖在寄售期間發現銷情不理想,會要求手作人換貨,以求改善銷售情況。若最終也賣剩(天啊!),手作人還是需要退錢給店舖。若不想發生這種事情,跟店舖商討銷售協議時,一定要留心,亦要跟店舖講清楚,要是最終賣剩貨品,應該怎樣處理,以免任何一方有損失。
有參加的手作人表示,曾試過與買手洽商合作條件,對方沒有準備協議文件。Entory提醒大家,跟店舖洽商時,口頭及文件的商業協議是同樣重要。就算對方沒有簽協議文件的打算,自己最好也要有一手準備。「因為文件才是保障自己的!」Entory再三強調白字黑字的重要性。
7) 包裝陳列都做好才是王道﹗
產品的包裝與陳列要顯示到產品的特色,才可以吸引人購買,而這也是買手所關心的細節。
Entory舉例說,Trial and Error Lab的上個階段,有位做手工香的Fellow名為Okapi Studio,讓她印象深刻:「他的產品盒蓋底附有香座,方便客人反轉盒蓋便可以點香。在店中寄售時,每款手工香都有sample,讓客人可以聞一聞不同香味的手工香,方便他們選購。」這就是陳列的好榜樣!「而且,他的每一款產品已預先包裝好,每賣出一件,店員便可以馬上補貨,不用拆東拆西再組裝才可以補貨,減省忙碌的店員們的煩惱呢!」他們對你的產品印象好,自然多多照顧你的寄賣位,閒時幫手好好打理。
要是與店舖關係良好,可以事前了解展示貨品的位置,留意貨架有哪些配置可以用來做陳列,亦可以因應不同貨架,去設計產品的陳列方法。記住,手作人是有責任預先準備陳列架和一切配件,例如用假頸公仔展示頸鏈。Entory苦笑曰﹕「試過有些產品需要用電,不過供應者並沒有提供電芯;到有客人想試貨時,店員就忙到頭都大﹗」
8) 你今時今日既服務態度夠唔夠?
基本的送貨、補貨、換貨、退貨的服務都是必須。
Entory說,遇過一些供應商覺得費時而不提供送貨服務,「但我們也很忙,往往不會特意花人力跟你取貨,最終就不採購他們的貨品啦!」
配套服務還包括貨架上的產品說明,讓人認識你的產品特性。特別是一些功能性的產品,就更需要陳列介紹。 假如你可以提供tailor-made等的服務,也可以在陳列中說明,因為如果有客人問到,店員通常也只會叫他們直接聯絡手作人,不會替你做協調工作。
9) 送貨時必備商務文件
齊備文件很重要的。Entory表示,很多供應商(包括手作人)都只記得出發票,卻很容易忽略了送貨單,「但其實送貨單也是很重要的文件,可以讓店舖作點收之用,以免發生『口同鼻拗』的情況。」
另外,寄售單、發票、退貨單也有點核的用途。寄售單會列明拆帳的比例,幾多個月後結帳等。而寄售單和發票分別在於,寄售單不會即時找數,發票則相反。如果自己不熟悉文件的處理,可以在網上找範本參考。
10)溫馨提示:跟買手見面要準備啲咩?
過咗咁多關,以上都只係你接近目標店舖前的預備。來到呢一步,終於都……登登登櫈!有機會跟商品買手直接見面啦﹗﹗
見工要有履歷,那見買手要帶什麼?最基本要有catalog/product list,給買手參詳,當中必須包含產品照片、貨品定價產品名稱和編號。如有上架時的陳列相片,就最好不過﹗方便買手想像到你的產品在店中上架時的模樣。
當然有圖又未必有真相,所以最好也準備一些貨品實物給供買手參考,讓他們實際感受你的產品。如果你的貨品款式很多的話,第一階段上架時,可以先預留幾個款式,待日後換貨時,可以為客人轉一轉口味。
但我的產品款有超多款式,都帶齊嗎?對,要把所有款式都帶給他們看看,因為就算今次合作不到,若買手下次需要入購貨品時,他們或會想起你。
Entory不嫌其煩再「醒」大家一個買手習性,「一開始跟你商討時,買手很少讓你知道他們的底牌,一般都會留待覺得條件適合,特別是批發價,才繼續跟你商議。」所以心裏要有預算:自己討價還價的條底線可以去到哪裏?對方有幾值錢?自己又值這個價嗎?會面時也別讓對方摸到自己的底牌啊!
說着說着,原來見買手實在是一趟意蘊深長的長征,途中必須經歷不斷嘗試,失誤,再嘗試,也正好切合Trial and Error的主題。這夜,在場的多半都是做手作的營銷初手,濟濟一堂,認真作筆記。每一個眼神,雖然充斥着對要如何進駐店舖的茫然,但同時也充滿要找到出路的堅定之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場加映 —— 過五關斬六將的 Trial Pop-up Store
一班年青設計師、手作人,在Trial and Error Lab嘗試製作新產品、練習新技術之後,再學習跟產品買手討價還價,接受重重考驗,終於能夠在商店內售賣自己的手作產品了!
說的是Trial and Error Lab 最新嘗試「 Trial Pop-up Store」,我們有5位Fellow(駐場伙伴),包括blackcred、Calli et Fleur、Fionsay、Little Pro-tato、Sea Glass Jewelry 852,他們的手作產品正在「突破書廊」作期間限定售賣。一起來看看他們的陳列、包裝與產品的技藝吧!記住明年2月27日就下架,要把握時機啊!
Trial Pop-up Store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突破書廊
營業時間:星期一、三至六 11:00am-8:00pm 星期二、日及公眾假期 12:30pm – 8:00pm
展期:即日至2018年2月27日
「Trial Workshop 嘗試工作坊」是什麼?
Trial and Error Lab 是與青年人同行,一起尋找職志新路的地方。我們每個月都會舉行一至兩個Trial Workshop,分三個單元 「試做蚊型企業家」、「試做蚊型企業家」和「試做營銷老手」等,與大家一起裝備自己,又會有不同行業的年青朋友來分享經驗,互相鼓勵。有興趣就要密切留意Trial and Error Lab的Facebook Page 啊!
當我想成為全職創作人,父母的反應是……
當我想成為全職創作人,父母的反應是……
text/ 突破輔導中心心理輔導員廖暉清 photo/ andy wong
家庭,是我們生命中的力量來源,但更多時是張力湧現的地方。在我的輔導生涯中,就看到不少年輕人尋夢,卻被家庭的張力拉扯,壓力甚大。
我認識的本地著名創作品牌”Chocolate Rain”創辦人Prudence Mak(麥雅端),背後就有這樣的一個故事。在上月「突破文化空間」開幕禮,我邀請了她跟兩位Trial and Error Lab的駐場伙伴Because(楊慧)與Fion(顏佳莉),讓兩代創業職人進行一場心靈對談,一同暢談創作路上的高低,以及父母如何看待她們的創作職志。
兩代手作人,出生年代不同,但面對的家庭掙扎與內心爭戰,還是相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創意‧由名字開始
名字滿載父母對子女的期望,這次3位對談的創作人,恰巧也為自己的品牌改了很特別的名字,帶有她們對藝術獨特的想法。要認識她們,不如先由名字開始。
Prudence於2000年創立Chocolate Rain。品牌的名字,源自她小時候的經歷。「我自小與父母在木屋區長大,每逢打風落雨便會漏水入屋,八號風球時屋頂更曾試過吹走,全間屋都浸水了,所以雨(Rain)就成了我的童年經歷。」雖然曾經苦澀,卻也有甜蜜,「至於朱古力(Chocolate),則是甜甜的回憶,因我那時沒有零用錢,若默書100分或考試成績好,父母就給我買朱古力作為獎勵,所以我覺得朱古力就是象徵開心。」她認為人生中的苦與樂,要是取得平衡,就能心滿意足,故自己的第一個品牌,以大頭而永遠微笑的女孩作icon,並喚作”Chocolate Rain”,「這名字代表了現實中苦樂參半的人生。」
而Because的「水木研社」成立於2016年,指研究紙品工藝的地方,「水和木是紙的基本,透過植物纖維在水的帶領下重組結合,慢慢成就一張有溫度的紙。」廿多歲的她好像參與了一種古老的工藝呢!她更取了「水木」的諧音,英文名稱是Somoodstudio,Somood在中東地區解作堅毅不屈,切合她同樣堅毅不屈地踏上手造紙創作的精神。
Fion則因為喜歡說話,所以去年把品牌名字改名為”Fionsay”,「我喜歡談天,想把自己的觀察、城市人生活或遊記跟分享,於是就叫Fionsay,意指我在說話,也用了fiancée(未婚妻)的諧音。」她不像Prudence和Because修讀藝術和設計出身,她跟Because同樣廿多歲,原本任職社工,後來離開社福界,當上全職創作人,透過插畫、文字及銀器設計帶出訊息,分享生活上的所見所聞。
[2] 掙扎‧在十字路上
三人走上全職創作路,並非一帆風順。「我真的可以嗎?」在別人質疑之先,其實都先經過自我掙扎。
Prudence自小喜歡繪畫,「但我當年會考藝術科竟只考得E級!」如此成績,又怎會獲家人支持?「是的,但我實在太喜歡藝術,不想放棄,即使辛苦,也設法半工讀進修心愛的藝術。」這真像她的品牌名字,苦樂參半。
Because畢業後則任職設計師,她曾以為自己會這樣一直幹下去,「我在設計公司工作,但愈做愈發現設計的自主面對很大限制,彷彿失卻當年喜愛設計的初心。」在自主的十字路上徘徊,她回想讀書時曾鑽研造紙藝術,「想起畢業後曾回母校分享自己所愛的手造紙和書,真的很開心,喚回我的passion。」這觸發她創立「水木研社」,嘗試開拓紙品工藝,成為職志。
至於Fion,當要在社工專業及興趣之間作出抉擇時,像許多年輕人,她暫時放下工作,隻身往英國參加工作假期,探索前路的可能性,「英國濃厚的藝術氣氛,讓我直面自己的愛好 —— 我真的很喜歡藝術啊!」回港後經過一翻掙扎及考量後,「我還是希望趁年青作出嘗試,不如試試給自己一年時間,看看能否在設計上創出屬於自己的路。」
[3] 張力‧家人的反對
創業本質就是帶有風險的,當決意走一條人人皆看為冒險的路時,反對聲音不絕於耳,而家人更是首當其衝,會說一些難聽的說話阻止,但其實心底是擔憂孩子走錯路,無法生存。她們三人都承受過這樣的苦楚。
Prudence說,父親曾詆毀她的作品不好看,也瞧不起她的拼布作品,「他甚至經常刻意把求職招聘資料放到我眼前,例如吃飯用來墊枱(笑)!」誓要她放棄創業念頭為止。
至於Because,她的父親最着緊她一手一腳辛苦造紙,到底能否賺錢,「最記得他說,『只要有錢,做咩都得』,令我很洩氣!」父親的價值觀跟她迥然不同,她唯有減少對話,避免爭執。
而Fion的媽媽就總認為她在Hea過生活,會覺得:「你不用返工,但好像天天外出,忙甚麼?」其實不明白Fion去Trial and Error Lab的工作室練習技藝及做創作。她無論如何努力,也似難以得到媽媽認同。
過程如此多阻力,為何她們還能堅持?
她們都說,要學習把這些都視為考驗。Prudence指,因受盡父親的冷言冷語、粗言攻擊、針鋒相對,培養了她今天打不死的精神,「此時此刻的我,反過來要多謝父親的嚴苛,」創業後她才明白客戶的刁難,絕對比父親更難應付,「沒有他,我今天就不能面對各種各樣的咀臉及挑戰,以及惡意的批評與攻擊。」父親的「非常教育」,她說絕對為她打了一枝枝逆境中的強心針。
在旁的Because就笑言,「所有為理想而活的人,其實都帶點傻氣。在他人眼中或許這叫蠢,甚至有點『戇居』。不理別人便是。」年輕的她認為,只要勇敢踏出重要的第一步,便不會走回頭路。Fion則認為行動最重要,為理想嘗試過、盡力過才甘心,「我不怕失敗,只怕沒真正實踐過。」
[4] 復和‧行動勝萬語
三位分享時,即使他們的父母不在現場,但我感覺他們也一樣曾站在十字路口上,面對子女不明朗的前途時,內心也充滿不安與掙扎,深怕子女捱苦,踏上一條辛酸路,既愛惜,又擔心,行動與態度顯得十分矛盾!
不過,三位的父母,並非完全在女兒的創業路上缺席,相反,他們其實已不知不覺參與在他們的創作中。Prudence很認同,她不諱言Chocolate Rain的著名的拼布藝術作品,是承傳了母親的手藝,「我小時候常看到她在一針一線的做女紅啊!」她今天藉住一針一線繡出了理想,甚至衝出香港,走出國際,也在倫敦擁有自己的設計室,「我也藉此帶父母一同出國,一家人共同見證及分享我的成就。」
而Because的父母雖多翻出言阻止,但跟行動上卻有意無意地支持,「我的造紙工場主要在家中大廳,媽媽起初只是旁觀,到後來卻主動地跟我一起造紙;而爸爸因在印刷廠工作,也會把一些能回收再造的廢紙帶回家,也親手為我做造紙工具。」他們都直接或間接地參與了女兒造紙的工藝。「沒有父母的無聲支持,我今天就沒有默默耕耘的動力了。」
Fion曾細緻地畫下外婆的樣子,媽媽看見作品後很高興,「她說我因畫得太神似,多番在親戚面前稱讚這作品。」從她甜絲絲的笑容,相信終於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欣賞。
[5] 無悔‧忠於自己好好生活
可是她們都是一個人走上創業路,沒有上班下班時間,事業幾乎佔據她們的所有生活,她們有後悔不能過往昔的生活嗎?會寂寞嗎?
Because說,許多時都要孤獨地面對創作,「但造紙令我感到與大自然融和,內心多一份平和;比起從前她較重視外表和物質的生活,今天我才是真真正正的過好生活。」Fion也說,希望珍惜有生之年去做自己所喜歡的藝術,「不後悔就是了!」Prudence則笑說自己很簡單,「跟爸爸媽媽吃每餐飯時,迫自己放下手機,一起吃飯談笑,就不覺得孤單了。」
Prudence如她的布藝一般,能屈能伸,一針一線拼湊出一幅幅美麗的作品;Because享受造紙過程中的童心,珍惜自己仍有的一份傻氣,作品也如她的性格般樸素踏實;Fionsay則令人想起待嫁新娘,襯托出其作品的溫婉。
忠於自己的理想及信念,溫柔地對抗家庭壓力,靜待父母明白,大抵就是眼前這三位女孩能堅持職志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今天至 5/12/2017,突破書廊。Breakthrough。Book。Gallery將舉行「Chocolate Rain法天娜與魔法黑森林展覽」,詳情請看這裏。
相關文章:
香港手作人,為甚麼到台灣參加展覽? —— 海外實地考察記 2017
香港手作人,為甚麼到台灣參加展覽? —— 海外實地考察記 2017
【2017 海外市集與展會直擊】Text + Photo/ Kuen
為期四天的Pop Up Asia 2017亞洲手創展,每天的活動由早上十時開始,從香港到來拜訪的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心想:「咁早有無人嚟呀?」早上我們10點半就到現場,點知真 — 係 — 有 — 人 — 嚟!仲要好多人!!(這幾天不是公眾假期,為何大家可以晨咁早就來逛市集,不用上班嗎?請問有沒有台灣的朋友可以解釋一下?)
早兩天接觸過日本、韓國工藝師,這天當然少不了香港參展朋友啦,我們遇到插畫品牌Dodolulu和皮具品牌Artemis Leatherware,他們都是第一次參加Pop Up Asia呢 (終於可以講廣東話實在太開心了~~)
問到他們覺得在台灣擺檔跟香港有何不同,Artemis的Joe說:「台灣朋友比較有興趣了解皮具的做法,以及着重產品的材質。他們會用心地聽你介紹,跟香港那種逛市集如同逛年宵的氣氛很不同。」
Dodolulu的Gigi(下圖)則說:「紙品和貼紙等產品在台灣比較受歡迎,而香港的朋友則喜歡可以『上身』的產品,例如:帽子和包包。」要去過外地擺攤,才可以知道到不同市場的消費者喜好,是大開眼界的好機會。不過,四天展期要幾千港元的費用,會不會覺得很昂貴?
Gigi認為,不能單用金錢衡量啊!「擺市集,客人頂多買一件兩件產品,但這裏不但是市集,更是一個展覧場,讓我可以遇到不同的商品買手,有很多的潛在合作機會,這跟市集擺攤不能相比。」
嘩!聽起來商機無限!既然如此,香港手作人快快跑到外地參加市集和展覧好了!「不,我曾到過台灣和日本參展,我會建議想到外地擺攤的手作人,先要累積一定的擺檔和參展經驗,以及產品要有完整的系列,例如:紙品類要有不同的種類和款式,由記事簿、貼紙到明信片都有,這樣擺出來才會讓人有統一的感覺。」Gigi的經驗,真的很值得香港手作人參考。
問到哪個階段的手作人才適合到外地參展,Joe亦不約而同地說:「要有相當的擺市集經驗,還有要非常清楚自己品牌的核心價值和想要表達甚麼訊息,這才可以令人記得你。」
從他們身上,我看到「機會係留畀有準備嘅人」 (咳咳,我知好老土)! 在跑到海外市集前,我們真的要花更多時間問清楚自己,到底想透過產品為人帶來甚麼訊息,還有實實在在、認認真真地鍛鍊自己,由磨練技藝、訓練擺檔時的談吐(要淡定有禮地簡介自己的品牌,不要掛住玩手機!),到構思檔位的佈置與陳列,令人經過都想停下來看一看。
下一個到海外參展的人,可能就是你啊。一起加油啊!
Pop Up Asia 相關文章:
直擊台北2018Pop Up Asia —— 香港人去台灣參加手創展,為乜?
【Trial and Error Lab 進軍台北 2018 Pop Up Asia 亞洲手創展】
我們是一個冒險者的羣體,相信不斷嘗試、修正,持續朝着目標進發。今年11月15-18日,我們將跟Lab Fellow(實驗伙伴)來一次冒險,參加台北 2018 Pop Up Asia 亞洲手創展。
我們要為手作人帶來什麼視野?對本地與外地市集帶來如何深度的分析?更重要的是,要為本地文創市場帶來什麼洞見與展期?請留意我們的媒體報道。
相關連結:https://trialanderror.hk/error-events/overseas-exchange/
初秋的多倫多市集遊記
初秋的多倫多市集遊記
要嘗試,除了要勇氣,也要眼界和視野!看過世界的廣闊和多元,往往可以引發更多想像力,讓我們的創作有更大的力量。
今年10月,在Trial and Error Lab的聯繫下,我們的「Lab Fellow」 Jason@手作J、Stella@軟石工作室受到多倫多華人青年機構Across u-hub的邀請,到當地舉辦工作坊和參與市集,跟本地年青華人藝術家交流。
作為「實驗室管理員」的我,也跟着他們一起結識當地朋友、上電台電視台等接受訪問。除了吃吃喝喝外,我們也逛了好幾個市集,一方面是去血拼(!),另一方面也了解當地市集的行情,再想想香港的市集有什麼可以繼續嘗試、繼續發展的空間。
以下就是我們小小的觀察,歡迎大家加入討論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觀察一:生物多樣化
香港的市集有一種生態,就是產品有一浪浪的潮流,例如:有一陣子流行皮革製品,整個市集會有三五七檔賣皮具;或者現在流行日式和布的圖案,市集就湧現各類以和布製作的布藝產品。當然,每位手作人的工藝、技術、設計總有不同,但作為市集愛好者(即是幾乎每星期都去市集巡視業務的人),見到這種情況,很快就覺得「膩」,提不起購買意欲。
來到多倫多的市集,心想:他們會不會也有這種風潮呢?
咦?全場超過100檔,竟然沒有兩檔是一樣的!
我逛了好幾個市集,在香港市集「老是常出現」的產品,諸如tote bag啦、各式各樣的羊毛氈產品啦、各類型的帽子啦,一件也看不到!
「為何這裏的市集無人賣tote bag呢?」我問當地的朋友。
「因為要是想買,去買演唱會的紀念版tote bag就行了。」朋友笑說。
嗯,市集是因應當地人的喜好、品味而生,這是去不同國家的市集尋寶的樂趣。然而,我關注的,還是市集貨品的「生物多樣性」:由飾物、紙品、掛畫、到仙人掌盆栽、嬰兒口水肩、啤酒、果醬都有。整個市集所見,琳瑯滿目,包含各種材質技巧,由外到內的產品,令人愈逛愈高興(我的銀包則愈來愈瘦,因為買了不少東西,嗚)。
我想,這一方面是手作市集搞手的功力,但同時亦可能是因為他們的市集顧客不是香港現時定位的「文青」、「OL」、「女性顧客羣」。他們的「目標客戶」反而真的是附近的居民,是很樸實的生活購物選擇。他們的市集,是比較似「墟」的性質,很落地、很踏實。或許也正因為貼近生活,他們的產品包裝都是「實而不華」的路線,但只要細看,每一檔都有其獨特的故事、背景,甚至期望透過手作去改變世界的想法。
其中一個令我印象深刻的產品,是這些金屬小飾物。
我喜歡設計簡單的飾物,所以被這個小檔吸引。跟檔主傾偈,才知這些金屬是來自回收電器、飛機和不再配戴的飾物的金屬(例:銅或銀)。那些金屬本來會送去堆填區,可能污染水源和泥土,但經檔主回收重用,可以減少浪費資源和減低對環境的污染。看似簡單,但檔主花了好多時去擦亮、消毒(也要處理廢料內可能有的毒物),再打磨這些金屬,才讓他們能閃爍如新。
香港的市集(特別是在商場、市區辦的),目前仍多是朝向較單一的「文青」顧客羣,所以產品大多是飾物。我們未來是不是要開闊市集的顧客對像,同時也連結一羣更多元、更多不同故事的手作人呢?
如果市集的小檔內容更多姿彩,同場競爭可以減少,我們會不會可以不用花最多時間去鑽研更花俏的包裝,而是去追求更有意義的作品,讓自己的品牌不僅能存活,還能讓世界變得更好?(遠目)
觀察二:善用閒置空間
多倫多的「地大」,總讓我這個典型香港人恨得牙癢癢!
或許是因為地價/租金不是天價,他們對於地點和空間的使用,跟香港很不一樣。我們去過一個市集,它的舉辦地點是多倫多的downtown,鄰近鐵路站,交通很方便。而市集所在地,平日是一楝辦公大樓,類似香港中環區的甲級商業大廈。大家想像下,就好像IFC或中環中心,它竟然在週末開放兩層全層開放式辦公室做市集!
更難以置信的是,這個佔地兩層的市集,竟然只有130檔!每檔還要有六呎長的桌子!如果由香港的市集搞手來經營,我估計檔口數目至少增加一倍,而且每一檔的空間會減半,由原本六呎乘兩呎的面積,變成三呎乘兩呎。最近,我試過在香港逛市集,因為地方實在太細,大家只能像行年宵一樣,單程單方向走,你基本上連靠近小檔的機會也沒有(後面的人潮洶湧的湧上來啦!!)。
所以,來到這邊,我反而回憶起幾年前香港手作市集最初給我的快樂:慢慢逛、慢慢傾。那是一個讓人在一式一樣的城市生活裏,喘一口氣的空間和機會。而不是買買買、賣賣賣、打打咭就走了。
那天,正當我四出跟檔主聊天時,我的朋友忽然跟身旁的一對母女談天:
「你的小寶寶很可愛,年紀有多大?」朋友問。
「她剛剛出生不久呢!」年輕的媽媽回答說。
朋友再跟她們談了一會兒,我們就繼續逛市集。
「她們是你的朋友嗎?」我問。
朋友聳一聳肩,笑說:「不認識啊!只是見她的小寶寶很趣緻,所以便跟她聊聊。」
理想的市集氣氛,原來不是一個散貨場,不是年宵,而是一個閒逛的地方,與人相聚的空間。無論彼此是否認識,會不會購物,大家都願意交流和傾談,不會有一種買完東西就要匆匆離開的無形壓力。我知道這樣說一定很「離地」,因為香港的場租很貴。
但那是不是一定不可行呢?
我想起草原地圖(他們最近功成身退了,嗚嗚)的一個活動,叫「交換草場」。人人在草地上擺檔,展示自己的「貨物」,例:二手物、食物或提供音樂表演等服務,大家只要用物品或服務互相交換即可,無需用金錢購買。人人抱着一份悠閒的心情四處逛,讓人與人的關係回歸最原始的方式。有一次「交換草場」剛好在中環的海濱長廊草地舉行,其實即使在香港的心臟地帶做市集,只要做法有改變,也可以營造閒適感。
怎樣在場租與市集的原意之間,我們努力找到平衡呢?我們如何發掘更多閒置地方,可以讓手作人、藝術家一同與公眾交流?我沒有答案啊,大家會不會願意一起尋找出路?
觀察三:畫,全部都係畫
去過「生物多樣化」的市集,我們又參觀了一個極度「單一」的市集!
那是一個「繪畫市集」,由風景畫、人像畫到寫實派畫作都有。Jason和Stella覺得大開眼界,「想不到賣畫如此受歡迎。」他們說。想不到只賣單一產品,而且不是高級的畫廊,還是有好多市民大眾來參與這個市集。
多倫多人對於畫作的喜愛(特別是掛牆畫,用來裝飾家居),自然是有其社會文化處境。香港地少人多,先別說要掛起一幅畫,一般人的家可能連一張書桌都容不下,所以香港很少有市集以賣畫為主,最接近的可能是Affordable Art Fair,雖說是售價可以負擔得起的藝術展,但價錢仍然偏昂貴,於是畫作成為某些階層的玩意。
那天,我邊走邊想的是:我們在香港能不能也辦一些細型的、只專一推廣某種技術的市集,或是交流聚會?「主題市集」在香港並不陌生,大都是以特定節日或「噱頭」作招徠--這些都很花心思,也是很好的嘗試(早前我們的Fellow有參加一個「喪屍市集」,看起來都很有電影感!)!
但以單一工藝技術交流作為主題的,似乎較少。
記得我年多前曾經參加過一個木匠研討會,由做傳統入榫到新派小型木器的師傅,甚至連樹藝師都有。他們一起討論在香港做木工的困難與前境,交流各種可行的合作方案。我發現即使是同一種材料,可以有不同的做法和風格,很豐富呢!我在想,如果香港可以有木匠市集,邀請各種木器職人一起擺檔,你說會有多精彩啊!只是我不知道以單一材料或技術做市集,會不會有吸引力呢?香港有沒有足夠的市場/顧客去承接這種市集和交流呢?各位手作工藝師或市集愛好者又有沒有興趣或意見呢?
觀察四:擺地攤,也是香港特色?
說回今次Jason和Stella參加Across U-hub的「Crafteria造藝場」,同場有超過30個年青華人藝術家參與,以大笪地形式舉行,每個檔主把產品放在地上擺賣。
「即是擺地攤啦!香港經常都有,有多特別?」或許你會這樣想。
但原來外國人不習慣蹲下來,所以加拿大的市集多數有桌子,方便人拿起產品觀看,所以這個市集改用地攤的方式擺賣,原來對外國人而言,是非常有東方色彩。為了方便顧客由上而下看清楚產品,地攤的展示方式跟平日擺檔的方式有不同,每個檔主都各出奇謀,但對於平日遊走各種市集的Jason和Stella而言,簡直是手到拿來!無論是室外較大空間的檔位,還是室內較細小的空間,他們都可以靈活變化,把產品排列得美觀吸引之餘,還可以讓自己有位置坐下來休息,果然訓練有素。
大概,這就是香港手作人特質——靈活變通,遊刃有餘!希望我們的手作人們和市集搞手,可以一起繼續發掘更多有趣的方法,去接觸人羣,發揮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想跟Lab Fellow在市集中交流?不一定要到多倫多,在香港也可以啊!今個星期日(5/11),另外四位Lab Fellow將會參與good lab的「社企市集」,歡迎大家跟他們聊聊天,認識他們的創作故事。
(全文完)
Text/ Kuen + DY Photo / Kuen
創意,你我都可以有嗎?
創意,你我都可以有嗎?
「我覺得自己沒有創意」,跟阿源名句「我覺得自己是零」,該是大家創作時遇上樽頸位,說得最多的話吧!
謬斯女神從沒有垂青你的腦袋?你真的沒有創意?
早前Trial and Error Lab的「又開放週」舉行了本地紀錄片《原來我 Creativity is》的放映會,導演用了不同方法去說我們都有創意,都懂得創作;在映後座談會,該片導演楊曉芙(Sharon),及擅長環保設計的KaCaMa Design Labi 成員之一陳少華(Match)更一起討論他們心目中的創意為何物。
原來,創意是很落地、很生活,只是我們一直都定義得太狹窄、太嚴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創意,就是共享與空間?
談到創意,許多人首先想到是天馬行空,絕世好橋,而且不能向別人透露丁點,怕被偷橋。但Sharon製作《原來我Creativity is》時,卻是因着別人的慷慨分享,才能成事。
「不少觀眾都驚訝,這條片為什麼有那麼多來自不同電影、廣告的片段,看起來那麼豐富。其實大部分都是我在外國的公開資料庫(open source)中下載,不用錢買的。」這讓她覺悟到,要讓創意蘊釀,是要有人願意一起分享養份和創意,「我們的城市都需要這樣的共享概念,而不是讓想創作的人單打獨鬥。」
像Trial and Error Lab共同工作空間,或者也同樣為創意提供空間。「是的,Creativity其中一樣好重要、好需要的,就是空間。」Match認為,空間對於創意都頗重要的,「因為有一個實際空間,才可以聚集一班有創意嘅人去產生火花同蘊釀不同的可能性,將創意變成一個可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好橋,不是要石破天驚嗎?
不過,若果我天生沒有創意呢?(我真是這樣的一個人呀!)即使有幾多共享資源或空間,還是想不到idea啊!
Sharon笑說,根本每個人都好有創意,「人人都有的,我們無論係要幾點起身、點紮頭髮、穿邊對鞋、今日要面對啲咩決定,這些都是創意啊。」但創意不就是翻天覆地的想法嗎?
「不,其實我們解決每一個問題, problem solving也是一種創意。」她說自小就不是那種有藝術天份去做創作的人,「讀中學時,我看到隔離位同學上堂會畫公仔,另一個同學就有鋼琴演奏級,當時我覺得自己生來就是無創意、無天份的人!但後來我發現自己好中意解決問題,好似我近年好想問,什麼是創意?什麼不是創意?當我發現了問題,就會好想找答案,然後就有energy走下去。」
因為這個解決問題的渴求,讓她腦子激發不同的解決方法,她最後決定用一套關於創意的紀錄片來找尋答案,「拍吓拍吓,我終於明白創意『就係我,就係你哋』 —— 意思是,每個人心裏只要想做好一件事情,就會有動力,去解難、去開創,所以我哋每個人都有創意的!」
Sharon還分享了一個秘密,就是她用上很admin的方法做創作,而不是什麼我們想像的沖涼和上廁時爆出好橋:「拍這紀錄片之初,我開了一個excel,記錄一個又一個人關於什麼是創意的訪問。這excel最後記錄了150人的訪問!我就是這樣去解決我的問題啊!」
Match即使是被視為靠藝術天份做創作的設計師,竟也很認同:「其實我哋designer唔一定比一般人更有創意,只是我哋會為解決問題,會嘗試將許多不同的ideas實踐,」所以,千萬別覺得自己沒有創意,「好的ideas其實每個人都有,只在於你有沒有嘗試去踏出實踐的第一步。」
Sharon的記錄片,就正正想鼓勵人不要覺得自己的創意是零,「我好想透過紀錄片,告訴一些很抑鬱、很不開心,或者覺得社會其實無改變嘅人知,其實我們每個人,都一路做緊嘅嘢,都有創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失敗,令我無哂創意?
記錄片又提到,有記者問愛迪生:「你失敗過一萬次有什麼感覺?」愛迪生答:「我無失敗,我係成功証明一萬個不可行的方法。」觀眾看到這個片段,都像被安慰 —— 失敗原來不是那麼負面,不一定要一步到位。
Match不諱言,自己所屬的KaCaMa團隊也曾經過許多失敗者,要有許多試驗,才有現在那麼多有趣的社區project,如合舍、麼地道公園等。「大家看我們現在好像很成功,但其實都經過許多error。每個error給我們一個機會,去發掘準備得未足夠、未夠好的地方。以我們回收固體廢料做upcycling藝術品為例,其實我們至今還未解決到回收system不完善、香港沒有合適生產商的問題。從Business角度,我們是失敗的,但如果換個角度,只代表我們某些部分未準備好,並不代表要去放棄,也不代表將來不會成功。」他的團隊於是用problem solving 的方法來激發創意,「我們會慢慢想下,有什麼還未解決,還可以繼續進步。」
Sharon更認為,每次失敗,都是製造的未來成功。這想法很老套嗎?她以紀錄片漫長的製作經歷作例子,「製作這片期間,我不斷跟teammate做許多rough的版本,用意是讓idea都先拋晒出來。但之後我幾乎掉晒所有版本!過程中,其實我們都儲起了不同的idea,才能累積成現在的final product的精華。」
創意,或許就是error404和 default,當我們不再只向着單一目標去走,容許錯誤作為創意滋長的養料,新的可能性和創作就會發生。
「其實每樣東西都係一個Cycle,就像大自然一樣,永遠不會浪費任何東西。」Sharon如此提醒。是的,當我們埋首於電腦前,苦思如何解決失敗,或許可以走出房間,看看大自然的循環,就會明白,所有經歷,即使失敗或成功,都不會白過。
(全文完)
Text/ Janet + Gi Photo / Andy Wong
《原來我 Creativity is》社區放映
《原來我》是一套關於創意的短篇紀錄片,由香港獨立電影人楊曉芙執導、CNEX監製,訪問六位不同領域嘅人物(發明家、創業家 、心理學家、環保創保人、空間設計師、喻伽導師)為我們解釋創意思維的運作,以及如何重拾創作動力。
紀錄片將於香港不同地方舉辦放映體驗會,如你的社區、機構或學校希望播映,可跟他們聯絡啊!
Trial Academy | 買手入貨流程分享會
【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買手入貨流程分享會
無論你是做手作、設計、獨立出版,若要接觸更多人羣,就必須要嘗試拓展寄賣點!
但到底買手們按什麼準則去挑選貨品?怎樣才可以成功游說他們入自己的貨?跟他們商討抽佣拆帳時,又要準備甚麼呢?
這一連串的問題,商品買手平時不會告訴大家,但今次我們與「突破書廊」合作,他們派出頭號買手,分享他們平時揀貨的標準、抽佣拆賬的思考方式,怎樣可與商店討論得更順暢,也更有利!
如果你想入商舖做銷售,又或者想知道如何吸引商品Buyer,歡迎你參加今次的分享會,一起鑽進商品buyer的腦袋,看看有什麼秘密!
買手入貨流程分享會//
日期:3/11(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
費用:$100(附飲品一杯)
名額:20-25人
對象:手作品牌的經營者、有意進駐店舖做零售的人士
內容:
1/ 人賣我又賣:我夠資格入舖未?
2/ Buyer揀貨準則大揭秘:係咪產品夠靚夠平就無敵?
3/ 致勝關鍵:產品的包裝與陳列
4/ 暗黑貨品出土:未能成功上架的產品,到底衰D乜?
5/ 與Buyer討價還價的要點
6/ 入舖擺賣要留意的條款與風險
7/ 個案分析和討論:歡迎勇者帶同自己品牌的產品,即場向Buyer查詢會不會入貨(頭盔mode:就算Buyer覺得有潛質,還是要安排正式見面再傾)
報名連結:https://goo.gl/nr41GV
講者簡介:温婉暉 | 文創產品及發展經理
現職突破機構文創產品之品牌經理。曾為廣告公司市場及營業副總監、職業訓練局零售營銷課程導師。由展覽零售至市場營銷均有豐富經驗,曾帶領中央採購團隊,搜羅來自本地至海外不同的產品作零售及批發。
網頁:突破書廊。Breakthrough。Book。Gallery
------------------
有關【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
所謂「營銷老手」,講求的不是你有幾Talk得,或者有幾識包裝你的產品,而是你有幾了解你的創作和產品故事。要學識美圖、設計不難,要明白點樣運用這些工具和平台,讓你的故事、創作和理念,接觸到目標對象才是重點啊!跟我們一起討論,互相刺激,一齊整理你的品牌故事,再發揚光大啦!
Trial Academy | 海報設計概念入門
【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海報設計概念入門
手作人不時開辦工作坊,宣傳海報是吸引人的第一個渠道。
怎樣才可以吸引到人呢?海報要放幾多資訊?有產品造型照啦、工作坊的名稱啦、舉辦的日期/時間/收費啦......一大堆資料要怎樣排列在海報上,才有焦點有看頭?
這個課程不只是教你如何用AI或Photoshop製作海報(小畫家已退休),而是一起學習像設計師一樣思考,運用圖像、顏色和文字的律動,排列出突顯產品個性,又令人看得舒服的宣傳海報。
一起學習think like a designer啦!
--------------------------
海報設計概念入門//
日期:29/9(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Trial and Error Lab
費用:$320/位
名額:10-12人
對象:手作品牌的經營者、有平面設計的基本概念為佳
課程內容:
1/ 海報種類介紹:不同功能的海報,有不同的設計考慮
2/ 設計海報前的三個思考點
3/ 海報設計的基本概念:
- 文字閱讀方向
- 文字與圖像的比例
- 排列內容的先後次序與取捨
- 版面設計與配置
4/ 唔識AI點算:商用版與家用版製作海報的示範
5/ 無圖、無字款點算:各類有用的資源大公開
6/ 個案分析和討論
報名連結:https://goo.gl/Mo11yv
講者簡介:Kai Tang | Freelance Graphic Designer
曾為突破機構的平面設計師,亦是Trial and Error Lab其中一位海報設計師,設計出一系列別具個性的宣傳品。
有關【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
所謂「營銷老手」,講求的不是你有幾Talk得,或者有幾識包裝你的產品,而是你有幾了解你的創作和產品故事。要學識美圖、設計不難,要明白點樣運用這些工具和平台,讓你的故事、創作和理念,接觸到目標對象才是重點啊!跟我們一起討論,互相刺激,一齊整理你的品牌故事,再發揚光大啦!
Trial Academy | 手作產品攝影技巧入門
【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手作產品攝影技巧入門
想吸引人留意自己的產品,拍一輯美美的造型是常識吧!美圖、tune色、調校燈光、加特效等等......令產品變得亮麗悅目。
美麗的照片固然可以吸引眼球,但如果想長久地得到客人的支持,就要學習怎樣用照片,把品牌的創作故事好好傳達出去。
今次的課堂我們將會學習的不只是研究怎樣美圖,而是怎樣使用適當的工具、光線、道具,跟你的產品結合,向人呈現你的品牌故事 ,認識你做創作時的想法,令人看到造型照時,可以想像到那件作品與自己的關係。在一買一賣之間,引起大家的共鳴。
上次錯過了的朋友,請把握今次的機會,一起學習用照片講故事吧!
--------------------------------
手作產品攝影技巧入門//
日期:15/9(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Trial and Error Lab
費用:$350/位
名額:10人
對象:手作品牌的經營者、有基本產品攝影概念為佳
課程內容:
1/ 產品排列的位置、角度教學
2/ 選取拍攝背景、構圖及擺設道具
3/ 運用燈光技巧突顯產品形象的技巧
4/ 後期編輯和修飾產品的基本知識
5/ 課堂實習:預留一半課堂時間為攝影實習,歡迎大家帶同你的作品做攝影道具,導師將與參加者有討論和交流。
器材要求:
參加者需自備器材,可以是手機、單鏡反光相機或數碼相機、無反光鏡相機(所有器材必須可以調校光圈和快門)
報名連結:https://goo.gl/G8ANJz
導師簡介:黃國榮 | Andy Wong
現為突破機構主責攝影師,負責 Breakazine! 突破書誌和網媒 Little Post 「一小步」等的攝影工作。畢業於理工大學設計系(美術及設計教育)。曾擔任《U-plus》雜誌(2001-2007)封面及專題攝影師,參與系列短片《趁還有墟 - 收集小店風情、留下人情回憶》製作,並於誠品書店(香港)展出其攝影作品。
有關【Trial Workshop | 試做營銷老手】:
所謂「營銷老手」,講求的不是你有幾Talk得,或者有幾識包裝你的產品,而是你有幾了解你的創作和產品故事。要學識美圖、設計不難,要明白點樣運用這些工具和平台,讓你的故事、創作和理念,接觸到目標對象才是重點啊!跟我們一起討論,互相刺激,一齊整理你的品牌故事,再發揚光大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