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Error Friday】 Text / 麥嘉殷 @ 時代論壇 Photo / Gi
過去幾年香港經歷社運及疫情的衝擊,局勢急速變化,自由空間慢慢地收窄,相信每個人都總會有無所適從或感到無力的一刻。特別對一群創作人士來說,面對社會局勢的變遷、身邊有朋友牽涉在社會事件中,他們會有些質疑自己是不是要保持正能量進行創作;有些又因疫情導致工作少、收入少,而感到困惑和疲倦;有些腦袋更容易「乾塘」、「無橋」,需要長時間醞釀idea,甚至要熬夜工作。創作人可能缺少機會,彼此抒發感受,面對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一月中,Trial and Error Lab舉行了「拯救創作人肝臟圍爐會」,圍爐會約有二十人參與,當中有活動策劃、獨立紀錄片導演、演員、廣告撰稿員、媒體編輯等。大家雖然互不認識,但在過程中,大家練習分享,彼此聆聽和回應,有真誠的溝通。
在第一個活動中,活動設計者龐一鳴希望大家先思考作品的「價值」。兩個人分成一組,每組獲派一本被包裝紙覆蓋的書,要先摸一摸書的厚度,並根據書的封面以及裡面的內容,為它定價。到最後大家得知這本攝影集小說值$250,參加者的反應不一,有人會覺得「很貴」,有人會認為那是合理的,因內容非常豐富,有照片,又邀請了模特兒拍攝。策劃這次活動兼一拳書館店長的龐一鳴提到,有時作品只能在價錢上呈現其價值,但如何可讓對方也接收到創作人希望表達的價值,也是值得創作人深思。
接下來的遊戲,讓大家體驗創作者與接收者的溝通過程,活動分成四個人一組,不斷換人分享。每個人先分享一件自己過去失敗的事(error),之後覆述別人的error以及思考它與自身的關係,最後從別人口中聽回自己的失敗事件。事後,有參加者表示分享很深入,「好赤裸」,沒想過要再面對多一次自己的error;亦有參加者指原來自己看為很嚴重的事,在別人眼中都不是那麼嚴重。另外有參加者指,起初會很擔心別人怎樣看自己的error,但原來每個人的著眼點不同,可能在換人分享時已各自加入新元素,變成了另一個故事。
圍爐時要放下自己執著
透過遊戲,龐一鳴事後表示,希望創作人接受創作成果有時不只一個解讀,要容許多元,並且要持久地聆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建立接收回應的機制,這樣才能處理到創作時所產生的迷惘。「圍爐的作用不是去申訴、講述有幾困難,聽其他成功的故事去鼓勵自己,反而是放下自己的執著:對方收不到我傳遞的信息……」。另一方面,這遊戲亦能讓大家分享失敗的經歷,他指自己參考了《受壓迫者教育學》,當中巴西的教育工作者推動農民識字教育的經驗 ── 教育工作者要自己和農民輪流找到對方不懂的範疇來出問題,背後的理念就是讓大家充權。龐一鳴相信,大家都是能力面對自己、聆聽別人,甚至回應別人。
參加者兼獨立紀錄片導演Sharon事後接受訪問指,這次的活動讓她有一種「上水抖氣」的感覺,因她太長時間將自己困在「山窿」,有時在表達上也會有避忌,因此不斷地累積了一些壓力。而另一位參加者紋身師大舊提到,身邊有創作人朋友在經歷社會事件後質疑自己的創作,不知道要如何應對。對他來說,這次活動讓他再反思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實踐自由,實踐自己所做,會思考如何回應。龐一鳴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無力感,有迷惘的一刻,可能會覺得「依家呢一刻就係好無希望」、「無出路」,但當聽別人的分享或解讀時會發現,原來有些人還有目標,會得到啟發。他舉例,在他任店長的一拳書館也放了一本簿,讓前來的人寫下對書館的看法,當中也有不少說話鼓勵到他。
有時候,不論是在社會或是教會,似乎都缺少這一類坦誠的「圍爐」,分享可能都較為流於表面,也無機會練習分享自己。龐一鳴認為,「漫無邊際地講,反而講唔到」,重要的是大家有開放的心態,願意分享自己的失敗,「講自己的不成功」,例如是自己的陰暗面、平時的躲懶。同時也要讓別人回應,就好像當日的分享遊戲那樣。他盼望大家在不同的群體中繼續練習分享自己,「每個人本來都識溝通,都識反思、回應別人,只不過無機會練習。」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特此鳴謝。
相關文章: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