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不必是職位而是使命 ︳黎柏然:上帝開路我就去做


【Error Friday】     Text / 黃曉道 @ 《時代論壇》   Photo / Mark Cheng

(製圖:Trial and Error Lab)

在社福界打滾十餘載的黎柏然,從青少年服務到學校社工,曾接觸過不少物質及心靈上貧乏的人,並轉化他們的生命,協助他們重過正常生活。他在一個分享會中打趣地說,社工的工作說穿了其實就是「維穩」,即透過分配各種社會資源及進行心理輔導解決貧窮問題,為弱勢爭取權益,並「使社會順利運作」。

大學畢業時剛好碰上雨傘運動,啟發黎柏然思考做社工的意義。畢業後他一直從事青少年工作,亦處理過不少危機,包括學生自殺等事件。他表示,面對學生自殺的情況,首先要做的不是問責,而是探討學生為何要自殺。他又表示,學生自殺的原因歸根究柢在於自身無法在群體中找到價值,因此社會須為青年人創造機會,並肯定他們的價值。

曾為駐校社工,黎柏然切身地感受到現今學生的掙扎與壓力。他在分享會後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二〇一六年爆發的學生自殺潮促使他組織倡議團體,他指政策倡議須不斷堅持並靜待時機,才能看見明顯的轉變。他以二〇一八年的「臨臨案」為例,說明當時社會聚焦於虐待兒童的議題,便能使相關政策能得到改善。他認為只要仍有人堅持,社會終會進步。

現在黎柏然轉而負責課程及活動策劃工作,他指駐校社工要擔任各種本不屬其職責的工作,由幫助分班到負責為學生拍照也可能要做,形容現時工作發揮空間較大,也較有意義,「透過創造工具和活動,培訓學生、老師和家長。」

他希望人們破除社工必須處於體制內的迷思,指社會工作不必是一個職位,更像是一個使命。他指很多人即使沒有社工身份,亦在做社工的工作。他以藝術家程展緯及深水埗明哥為例,「他們雖然不是社工,但工作的內容和目標與社工一致,都在於滅貧和為弱勢爭取權益。」

黎柏然指社工是上帝給他的召命,一直以來自己的求學及工作經歷都是上帝在開路,成就了今天的自己。面對當今的社會環境,黎柏然表示,自己也會有緊張與恐懼的時候,但亦只能活在當下,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做到就做」,就算將來「殺到埋身」,亦可坦然面對。他又援引聖經,指「非以役人、乃役於人」,以及「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是他作為基督徒社工的使命。

分享會由突破機構主辦,主題為「今時今日仲做有理想嘅社工,係咪好Error?」,於六月廿四日假突破中心Trial and Error Lab舉行,約有二十人出席。

在Error Friday分享會中,黎柏然(右)指如今當社工很難,只能力求以人為本,在隙縫中「盡做」。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特此鳴謝。

 

相關文章: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當眾人都以為區議員有求必應,是誰的Error?

黑暗中對話:笑着去營運社企,可能嗎?

陳偉霖:不過Error人生,就要找到自己的顏色

江記:破釜沉舟為本土動畫找新路!

共享房屋,香港人又諗錯哂?

開一間書店,是浪漫的錯誤?

尋找職志之旅,就是尋找生活之道

擁有得愈少物質,我們生活愈接近幸褔

從賣豆腐到做紮染 —— 懂得甚麼,就做甚麼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