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讀書會——如果繪本能成為每個人的樹洞?
由著名繪本畫家袁明珊(貓珊)任教的「嘗試學院 Trial Academy」之「繪本創作研習班」來到第二屆,在8月16至9月12日的「繪本創成展」,將於突破書廊展出十多本畢業作品。許多人都沒有創作經驗,卻又想把心中的意念化成繪本或圖文集,該如何踏出第一步?又如何用繪本表達對心底最深的想法,傾吐有關成長、親情、愛情、動物以至價值觀的獨特想法?更重要的是,繪本往往不只抒發個人情感,青澀、純真的故事,如何能成為別人的樹洞,帶來療癒?
不如這個下午,就來聽聽這群年輕作者分享,也來分享你心中有關繪本的想法。
詳情
日期 | 2021年9月11日(六) |
時間 | 3pm-6pm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對象 | 對繪本創作感興趣; 喜歡對繪本及童書閱讀; 想知道自己能否創作繪本; 想貪心地一次過讀十多本繪本的你 |
費用 | 免費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9月6日(一) |
活動報名
https://bit.ly/fest2021-applynow
關於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1
Trial and Error Lab每年招募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稱為實驗室伙伴或Lab Fellow!),透過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以及創意企劃,讓他們實踐職志。每年舉辦大型活動Trial and Error Fest,讓公眾認識青年的試錯成果,同時藉此推動勇於嘗試、敢於撞板的社會氣氛。今年首次舉辦主題展覽「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狒狒」,藉著50多個故事,表達緊張與恐懼乃人之常情;你與我在困難中並不孤單。
「You are not alone」手作市集及限定工作坊
頹頹頹!攰攰攰!忙忘亡?!唔想咁,又可以點先?來「You are not alone 手作市集」,行行街、圍圍爐。本土手作人以作品代替鼓勵,讓你從文創產品中感受溫度,又有力量繼續堅持,一起走下去!
市集更特設3個工作坊,讓你嘗試做一天手作工藝師,感受文創溫度,從創作支取力量!
市集詳情
日期 | 2021年9月4日至5日(六、日) |
時間 | 1pm - 7pm |
舉行地點 |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庫(B/F)及一樓(1/F) |
費用 | 免費參加 |
市集工作坊一:石頭彩繪工作坊
石頭雖粗糙平凡,但當繪上字與畫後,頓能成為治癒人心的溫暖小物。
課堂中會用上白色的石灰石,以Acrylic (塑膠彩)在其之上作畫。今回將會與各位描畫代表希望和生命力的野菊。
石材大小有異,分配將順心隨機,完成後作品遇水不褪色,並能即場帶走。
若日子太苦,就來與之敲石指天,忘憂作畫。
工作坊詳情
時段 | 1:00pm-2:00pm 2:30pm-3:30pm 4:00pm-5:00pm 5:30pm-6:30pm |
費用 | $400/位 (已包括作品之包裝及所需工具與顏料的借用) |
備註 | 此為收費工作坊,名額有限,需預先報名。 |
工作坊報名
https://bit.ly/fest2021-applynow
導師簡介
「文字師」(https://www.facebook.com/bewordist)
從事繪畫及文字藝術創作,喜歡於石頭上作畫的她,近年的創作以寫詩為主。透過在石頭上作畫題字,把靈魂注入讓人感覺難以動搖而且堅毅的石頭。
市集工作坊二:「集夢」工作坊暨展覽企劃
每個人對夢想都有着熱情和期盼,會在心裡綻放光芒,但每日勞碌的工作,拼命地生存,你心中的光被磨滅了多少,又剩下多少?
現在的你,還記得當初那個夢想嗎?那個觸動你心靈,令你奮不顧身都想達成的夢想。你心中的光其實還在,只是被遺忘了。你願意一起尋回它嗎?
不如就藉着收集代表夢想的捕夢網,共同創出一個閃耀的作品,盼以此點亮大家對夢想的熱情!
此工作坊將請大家寫下夢想,然後導師會教大家編織捕夢網的基本步驟與技巧。最後導師會將收集製成的捕夢網,拼砌成一幅配上一個個小燈泡的香港地圖,寓意點亮不同的角落,藉此把追夢的力量傳遞給每個香港人。
工作坊詳情
時段 | 1:00pm-1:45pm 2:00pm-2:45pm 3:00pm-3:45pm 4:00pm-4:45pm 5:00pm-5:45pm 6:00pm-6:45pm |
費用 | 全免 |
備註 | 工作坊費用全免,名額有限,先到先得。 工作坊完成後,製成品將作展覽之用,不能帶走。 |
工作坊報名
導師簡介
The Dreamcatcher 捕夢者-香港手作小店 (https://www.facebook.com/the.dreamcatcher.xxx)
創立品牌,是希望鼓勵大家勇敢實踐夢想,用捕夢網承載着自己與別人的夢想,祝福大家尋回對夢想的熱情和期盼。
市集工作坊三:Together We Shine Bright 浮游花油燈瓶體驗
在浮動不穩的世界入面
花依然燦爛盛開
輕輕的搖曳起舞
這些微細的動力
化成為一點燭光
燃亮起每個黑暗角落
不如在這工作坊,運用天然植物和油燈專用液態蠟,親手製作能照明實用、綠意生活點綴兩用的浮游花油燈瓶,體驗從藝術中尋找自我的力量。
💕Let us all be the Light in the Dark,
and Together we Stand Strong & Shine Bright~ 💕
工作坊詳情
時段 | 1:00pm-2:00pm 2:30pm-3:30pm 4:00pm-5:00pm 5:30pm-6:30pm |
費用 | $400/位(原價$580,已包括作品之包裝及所需工具與顏料的借用) |
備註 | 此為收費工作坊,名額有限,需預先報名。 |
工作坊報名
https://bit.ly/fest2021-applynow
導師簡介
Bonny Tsang @ Kaleidoscope萬花瞳 (www.facebook.com/ks.flowerart)
品牌創辦人。MIFPA 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rofessional Aromatherapists (IFPA) 英國註冊香薰治療師師。專業押花/乾燥花花藝證照資格導師。
備註
市集只限會員參與。點成為會員呢?只需要市集當天即場登記即可!
-
- Trial and Error Lab 將會收集你的個人資料作防疫用途,而在未經閣下的同意下,我們並不會使用你的個人資料作另外用途。
- 會籍期限:僅在Trial and Error Fest 2021期間(8月16日至9月12日)生效,並只適用於你本人,而在市集後我們將會取消所有會員帳戶。本活動負責人確保個人資料將於 31 天後被銷毀。
關於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1
Trial and Error Lab每年招募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稱為實驗室伙伴或Lab Fellow!),透過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以及創意企劃,讓他們實踐職志。每年舉辦大型活動Trial and Error Fest,讓公眾認識青年的試錯成果,同時藉此推動勇於嘗試、敢於撞板的社會氣氛。今年首次舉辦主題展覽「每個人的心裡都有狒狒」,藉著50多個故事,表達緊張與恐懼乃人之常情;你與我在困難中並不孤單。
繪本創成展:新手作者為孩子描繪溫暖繪本
繪本創成展@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新手作者為孩子描繪溫暖繪本
【為城市研習一件事專題】 Text /Gi Photo /Andy + Becky
每天,新聞消息日覆一日地荒誕;即使我們是否別人的父母、師長抑或長輩;總會痛心年輕孩子,在不正常的世界所受的苦楚,而心生內疚。
台灣兒童文學工作者、小大讀書會創辦人林真美老師曾說,「我們必須先捐棄掉屬於成人世界的那些既有成見和方式,然後,去重拾人原有的敏銳感覺,才有可能漸次看到那個在綺麗中,企圖顛覆成人目的,特意呵愛小孩的繪本世界。」
或者,當成年人習慣以理性思維,直面世界的苦難時,繪本可以成為大人與孩子以外的「第三隻眼睛」,以童心童語透視人性深層未被污染的價值觀?

繪本帶來盼望亮光
著名繪本作家、插畫家貓珊(袁明珊),是如此相信。「一本好的童書,能夠感動人,帶來盼望與思考。」深受日本繪本大師田島征三有關社會議題的繪本影響,她立志要用繪本把心底相信的美善描繪,讓大人小孩閱讀更多好的繪本,貓珊2011年到英國劍橋大學攻讀兒童文學碩士。
畢業後,貓珊專注繪製融入本土元素與生命價值的繪本。像她在2018年版的《最後的告別》,就把孩子以至成年人難以理解的死亡,透過繪畫小老虎與媽媽,在中環橫街雜巷的老社區中,為爸爸準備喪禮的過程,淡淡地探討生死議題。
然而,她並未停步,今年初在嘗試學院Trial Academy「繪本創作研習班」開班教授繪本創作,「香港需要有更多繪本作者。愈多不同風格的繪本,就會有愈多不同的孩子閱讀,讓繪本的主題更廣闊,讓更多孩子明白世界本是美好。」她更希望驗証心中的想法 —— 不一定要畫家或作者才能創作繪本,只要有一顆童心,人人都可製作繪本。
那麼,這個繪本創作班,最後來了什麼樣子的人?

屬於本土的九本繪本誕生
「每一個都是天生的繪本作者!」貓珊咪起雙眼笑說。多名學生中,有文職、社福界、插畫師、手作工藝師等;未曾受過繪畫訓練的,大有人在:「但他們顯然都已有心中想說的故事,我只是輔助他們而已。」
橫跨幾波疫情,經歷逾半年的課程,貓珊在斷斷斷續的課堂中,把繪畫、撰文、顏色運用、印刷等心得傾囊相授;因為疫症肆虐,最後階段同學都只能各自創作,但幾經艱苦,九本繪本終在今年十月誕生。綜觀眾多繪本,有技巧成熟的印刷書,也有青澀的手製本;但全都符合繪本的製作原則,有嚴謹結構、彩色繪圖、完整封面封底;普遍有20多頁,有些更長達60頁,「同學的繪本全都超乎我的想像 —— 實在太精彩了。」

九本作品涉獵的主題甚廣,有幫助孩子認識情緒、死亡議題;有對自由與選擇的叩問;也有少數族裔眼中的本土社區生活風景,更有勇敢面對困難的堅毅。
「其中有幾位同學,不會用電腦繪圖,那他們如何克服呢?一位就用木顏色畫出童稚般的畫作,畫風十分可愛;而另一人更用不同顏色圖案的紙膠帶製畫,」如台灣著名兒童文學作家黃春明的撕貼畫般,以五顏六色的紙膠帶,拼貼出多幅西貢麥理浩徑的風景;該同學構思好故事及Story broad後,花上一個多月拼貼成28頁的繪本,「教過這班同學,我更相信繪本並不是美麗的畫集;他們的製作都擁有單純的童心與巧思,就是最好的繪本。」
當來你來到突破書廊,看這小小的繪本展覽,親身閱讀這九本繪本,定會感受到一羣新手作者,在這個似是扭曲的世界,依然用盡全力,把心中相信的價值觀記下來,定意為孩子帶來感動與溫暖。展期由即日起至11月8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出繪本簡介*
《行山看風景》文圖:Terrence Chan @HKMT
四隻小動物相約到西貢麥理浩徑遠足,沿途雖然都在一起,但大家的步伐、欣賞到的景色、感覺的涼風卻完全不一樣。同一樣的事物,每個人感受與看到的東西都不盡相同。即使大家都在香港行山,但看到的都是不同的風景。此繪本全本以紙膠帶拼貼製作。
《小魔怪來襲!》圖文:黃希賢 @ Heiyinhoho
當朋友難過時,我們可以做什麼?遇上小魔怪突然來襲,操控呵呵的一舉一動,更改變了他們的生活!究竟呵呵與藍呵會怎樣與小魔怪相處?
作者以自身患上抑鬱症的經歷為藍本,創作繪本《小魔怪來襲!》,告訴小讀者陪伴和聆聽的力量,都比一切都強大。來一起學習理解和安慰憂傷的心靈,擁抱那些不能抹走的傷痕。
《一雙手》圖文:余依蒨 @Carriezantangle (圖上)
似是疫情下教人衛生知識的繪本。但其實這是關於照顧別人、自我照顧的繪本。創作意念源於作者一次深刻的體會:傳統觀念認為,我們要照顧別人,盡力幫忙;但假如我們自身未準備好,或根本沒能力照顧好自己時,又何來能力幫助別人呢?希望讀者閱讀後,明白自我照顧的重要性。
《隔離外太空》圖文:B.Lue·偽文 (圖下)
地球病了,她也病了,染上武漢肺炎,去世並去了另一個星球。那麼死後的世界是怎樣的?有天堂、地獄嗎?原來死亡是離開熟悉的地球,身處神秘外太空,才記得地球孕育生命的美麗。
怎樣延續未來的希望?在於我們選擇珍惜及愛護眼前的事物,還是繼續放肆破壞。
《說星球的事》圖文:陳家曦 @Wusoul
Wusoul胡鬚由自己的小星球出發,找尋一個在夢中出現的人。故事講述他乘坐小樹葉,從自己的世界飄到其他星球的一段歷險旅程,進行一段沒有預訂、沒有行程,只是隨風而來、隨緣而走的旅程。他並不知道自己的下一站是哪兒,只等待小樹葉飄落地上,看看能否遇到那個人。他一直期待著陸的那天。卻不知自己悄然經歷了一次珍貴的成長過程。
《騎呢隊友智爺爺》圖文:葉子
動物遇到困難,一同經歷失意、碰壁,幸有智者好友從旁指點。認識自己的長處、短處後,各動物一步一步找到方向,走出困境,一個一個找到理想的工作。當中嘗到的不單是友情,還有無私的支持,守望同行,勇敢邁步向前。一羣表情的豐富動物,表面在搵工,其實是尋回自我。
《你看見嗎?》圖文:徐痴筋
「兒子,你快來看!」
「爸爸,走慢點吧!我褲子快掉下了。」
離開香港前,少數族裔爸爸帶兒子回到小時候居住的社區。
回憶,遊賞,道別。
一急一慢,一個回味過去,一個幻想未來。
至於眼前擦身的互動,微妙的差異,你又看見嗎?
風琴式的 fold out book ,像清明上河圖般,能拉出很長的街景。
《籠中鳥》圖文:李婉嫻
嵐嵐住在安舒區,無憂無慮不愁食住,只要聽教聽話,甚麼也不缺,卻困在籠內。
悠悠住在山野間,生活無常,今天不知明日事,卻享勞碌得來之樂,在天空自由飛翔。
若要離開牢困日子,唯有不放棄,努力堅持,走過艱難,才能自由翱翔天際。
《我都有表情符號》圖文:Dr. Dawning Leung
每個人也有情緒,也有自己的表情符號。這繪本協助小孩認識不同的情緒,並鼓勵他們製作屬於自己的表情符號,藉此提升小孩的表達能力。為了增強小讀者的多感官閱讀能力,使用了特製的觸感物料來繪圖,讓大家可以體驗到「觸得到的表情」。
![]() 嘗試學院Trial Academy「繪本創作研習班」,師生將於Trial and Error Festival 舉行繪本展,歡迎到場參觀。詳情請看這裏。 繪本創成展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日期:2020年10月26日至11月8日
時間:12:30pm-6:30pm
地點: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突破書廊
(書廊開放時間或受環境因素有所變動,如有疑問請到inbox查詢)
|
相關文章:
「嘗試學院研習班」是什麼?
此系列可視作文創設計者(其實是任何人)的特殊興趣班,精選各種有深度、有內涵、有姿勢又有實際的題目,並不限於文創領域的學習,讓參與者能離開自己熟悉的範疇培養創意。透過研習的模式,帶來更有深度的學習和體驗,發展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從中獲益。詳細課程介紹請看這裡。
十月勁打風響警號:插畫師以微縮畫喚起全球暖化關注
十月勁打風響警號:插畫師以微縮畫喚起全球暖化關注
【為城市做一件事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 受訪者 Design/ Mandy
如果維港水位上升,會展沉進海底,要怎麼辦?
西洋書法及插畫家Mandy Chan(陳綺雯),全職教授西洋書法及水彩,並創立品牌「Mstandforc」售賣手繪賀卡及文創產品為生,盼以手寫書法的溫度,為人送上溫暖祝福;但大學時修讀環保政策社會科學的她,心願更是能學以致用,用藝術喚醒大眾關注環境污染;而她尤其關注全球暖化問題,決定在十月進行一項「實驗」,去回應她心中的問題。
描繪末日的水中畫像
別以為全球暖化問題只影響北極熊,近年的科學研究就顯示,氣候變遷已導致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至2050年,許多沿海重要城市如曼谷、胡志明市、上海及孟買等都可能被淹沒,全球沿海城市受影響人數將會超過1.5億。」Mandy很擔憂訴全球暖化對人類未來的影響。
當大學同學畢業後做環保政策研究或倡議,以減緩全球暖化速度,她則思考如何為此盡一份力:「我想嘗試用藝術來做環保教育,但不知如何入手。而時間一分一秒過去,人口膨脹對資源需求上升,環境污染愈來愈嚴重,再不動手就太遲了。」
舉行過不少個人畫展的Mandy,花上大半年把搜集的資料和報告,構思用圖畫表達複雜的數據;籌備多時,她終以「末日的沒頂」為題材,用三厘米水彩微縮畫,繪畫多個著名國際大都市逐漸沉沒海底的景象。她更把畫展命名為「末頂」,把末日香港、孟買等城市沉沒海底的景象巨象化。
懂潛水的朋友,或能想像水中廢墟的荒涼;但Mandy更希望一般人也能明白「末日」、「沒頂」的危機:「我想嘗試以此具體地呈現全球暖化問題,讓人想像自己居住的地方,終有沉沒的一天。是故我筆下的著名高樓大廈、地標沒入深海,並不是要嚇人,而是希望讓人一目了然,明白誰都不能把全球暖化置身事外。」

阻止末日並不止看張畫
當低窪城市因全球暖化而被水沒頂,意味經濟命脈中斷時,Mandy指出解決方法有許多:「一般人認為遷都、移走居民就可解決危機等,但人的情感呢?歷史建築呢?動物棲息地呢?這些就如墳墓般,只能永埋水底。」
別說那麼遠,香港近年已受盡全球暖化帶來的極端天氣影響,「像2018年颱風山竹,就讓大澳及杏花邨差點被洪水浸沒。」想起不久前的新聞畫面,再憶起電影中被水淹沒的三峽古城;原來危難真的不遠矣。
若說到要為全球暖化做些什麼,Mandy認為別輕看個人的微小力量:「雖說減少碳排放、源頭減廢、自備外賣盒等都是老生常談;但近年就有科學家發現北極的臭氧的破洞居然逐漸縮小了。要相信每人踏出一步,即使環境多不正常,還是能帶來正面影響。」
正如畫中熟識的城市,要麼被冰般湛藍的海水淹沒,要麼仍被黃金般和煦的陽光照耀,還是可以選擇,只要我們願意改變。

此展覽Trial and Error Lab舉辦的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其中活動,每年Trial and Error Lab 計劃參加者(稱「實驗室伙伴」)都會以大型展覽展示年輕人的試錯成果。過去一屆共有16位實驗室伙伴,包括Mandy在內,當中7位會以展覽形式呈現過去一年的成長與創作,以「如常創作」去回應不尋常的環境,透過其作品表達對不同議題的關注。詳情請看:shorturl.at/jktL1
《末頂》Water Town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展覽日期:10月5日至11月1日 |
相關文章: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嘗試開展以多媒體形式,帶大家走入非主流的職志世界,了解Trial and Error Lab當中的實驗室伙伴,他們不同的職業和工藝故事。
【失敗都要擇日?】暴風般的Error世代,每天活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
【失敗都要擇日?】暴風般的Error世代,每天活在正常與不正常之間
【為城市做一件事專題】 Text / Gi Photo /Andy
人,有時總需要「放負」。
記得年前,跟同事到台南考察,閒逛巷子發現貼上一張「無用生活節」海報,歪歪斜斜的字體,圖案是一名失敗的摔角手,趴於無人擂台上。似是頹廢的圖文引來我駐足細看,心裏頓時有很大共鳴 —— 在爭勝的賽道上實在累透,當人生已沒有成功可以炫耀時,能跟一羣自認失敗者「放負」,毫不負面,反而是坦白地接納自己的表現。當時我四處打聽如何參與這個不知做什麼的節日,可惜還是跟「無用的人」緣慳一面。

國際失敗日帶來的啓示
從台南回到香港,我的一班同事,也居然在世界另一端的芬蘭,找到一個異曲同工的「國際失敗日」。源自芬蘭10月13日的International Day for Failure,那天學校會讓同學分享失敗經驗、餐廳酒吧給客人痛哭訴苦;甚至一般人都會大膽創造嘗試與失敗經驗,例如抱着被拒絕的心態約會心儀的人。
這些節日活動在散播負能量嗎?不,它們暗藏玄機,鼓勵社會擁抱敢於犯錯與勇於嘗試,才能讓人成長與尋獲出路;因追求一步到位的成功,並不是每個人必須要走的路。如果香港有一個地方,讓人慢慢嘗試,面對失敗,失敗跌倒又再嘗試,可以嗎?我們更是渴望告訴主流社會:在這個只歌頌成功、豐功偉業的世代,失敗的經驗被隱藏,失敗的人被歧視,上主卻從來不如此看待人的生命。人生各種經驗,包括嘗試與失意,都值得擁有接納與修正的空間。
2016 年我的同事就展開這樣的Project,命名為Trial and Error Lab,為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提供共享工作空間、培訓、創意企劃等,讓非主流職志的年輕人得到同行支持。我們更借用International Day for Failure 的概念,每年10 月舉辦Trial and Error Lab 開放週,大肆慶祝「嘗試犯錯日」,用各式「搞錯」分享會及趣味節目,冀把犯錯、嘗試與失敗精神發揚光大,以另類方法「放負」。

在2020 年堅持嘗試犯錯
來到2020 年,「嘗試犯錯日」仍是Trial and Error Lab 重要活動;但在社會運動與疫症底下,當2019至2020年社會面對超乎想像的「不正常」,作為與年輕人同行的羣體,要如何回應?裝作若無其事,還是停止創作?苦思良久 —— 我們大膽地決定不停辦,不止如常進行,舉行時間更由過往一個星期的開放週,變成一個月的Trial and Error Fest。因為在近一年面對無數挫敗後,我們悟出:世界變得愈是脫序失常,愈要堅持生活如常,才能和不正常共存;這也是我們從一羣Trial and Error Lab 實驗室伙伴身上看到的堅持。
是故今年整個10月,我們以「不正常____研究所」為Trial and Error Fest的命題,讓實驗室伙伴以多個展覽呈現過去一年的成長;在艱難中如常創作的他們,將透過多個展覽,以作品表達對不同議題的關注。同時邀請四位本地設計師合作,以「正常不正常」為題,獨家創作限量產品於突破書廊售賣;我們更嘗試舉辦一系列工作坊及活動,如10月16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經驗分享會,讓大眾從不同人身上,體驗不一樣的失敗與試錯經驗。
這一年,究竟年輕創作者如何以正常的手作及藝術,去記載時代不正常狀態?或者,黑與白 / 正常與不正常 / 對與錯 的界線愈是模糊不清,創作的意念才愈見豐富多變。只盼望看過他們的創作,我們依然相信出路的可能。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日期:即日至11月1日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 突破書廊及1樓 展覽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0 (繪本創成展延至11月8日,另突破書廊開放時間或受環境因素有所變動,如有疑問請到inbox查詢) |
(原文刊於《突破人》十月號 ,承蒙轉載,標題及內容略經作者修改)
相關文章: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集過往成果展與開放週與一身,今年命題為「不正常__ __ 研究所」,冀回應過去一年社會面對超乎想像的「不正常」,鼓勵公眾堅持活出「正常」生活,積極面對環境挑戰並尋找出路。內容包括 19-20 年度 Trial and Error Lab 計劃參加者作品展覽、聯乘本地設計師推出獨家限量產品、共享工作空間開放參觀、工作坊、精選「試錯餐單」主題美食以及其他推廣活動。
【獨家創作期間限定】鹿馬不分的不正常世代 以文創產物喚回初心
鹿馬不分的不正常世代 獨家創作文創產物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為城市做一件事專題】 Text /Beatrice + Gi Photo /Andy
黑是黑,白是白,在過去的日子,黑白難分,正常或不正常已難以言喻。若黑白是非變得異常地模糊,還能持守初心,相信一雙手所作的,能為人帶來真善美的價值嗎?
今天,我們依然相信真理。
Trial and Error Lab 十月份舉辦的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不正常__ __ 研究所」就找來幾位同樣相信「堅持,活出正常」的本地設計師合作,以「正常不正常」為題,獨家創作一系列限量產品,鼓勵彼此在不尋常的世代,如常創作、如常生活,緊抱心中力量,面對每一天的未知。

藉鹿馬與造紙創作 嘗試為「正常」發聲
當鹿馬不分,瘋狂變成尋常,就要為不正常的生活妥協?
在本地插畫品牌「Pearlcatcat」所創作的《鹿是鹿/馬是馬》扣針明信片套裝上,畫師把鹿或馬的圖案,印於壓克力扣針上,套裝並包含一張鹿與馬的插畫明信片。可愛的動物背後,暗喻要為真理堅持,別默不作聲。
手造紙品 「水木研社 Somoodstudio」,亦特地以《混.常》手造紙卡表達信念。在造紙過程中,造紙師透過水的流動,把顏色自然混合,生產每張獨一無二的圖案與紋理,帶出正常/不正常混疊,把抽象意念化為具象創作。紙卡更印上有關不正常生活的雋語,以此作擺設或放於書中,實在是生活中堅持初心的提醒。

以生活創作 叩問社會光怪陸離
而當人類以為病毒細菌都可輕易制服時;命令大自然一草一木都要消失,這竟算正常?
早前有港人就要求呼吸「正常空氣」,向有關部門建議砍伐木棉樹,以防樹木飄絮引致鼻敏感。擅長以詩入畫的 「Wordist 文字師」,以此概念創作《光怪魂石》彩繪綠松石;把詩畫繪在每顆不一樣的綠松石上,並鑲嵌於卡紙上,可座枱成為藝術擺設。石上繪有木棉樹、水母及月亮,盼與人一同思考生活、生存以及生命跌宕,是正常抑或無常。

另一城市的怪現象,是搓手竟成你我不可或缺的物品。以往搓手液只用於醫療,如今卻成生活必需品,早前更需以高價搶購,實在光怪陸離。本地手工袋品牌「Pursful」是故設計的《n̶o̶n̶ Daily》搓手液套掛飾特別版,以燙金印上刪除線劃去的「n̶o̶n̶」,提醒人們留意日常與不尋常的模糊界線;更重要是,即使在不日常的生活,她以此提醒仍要堅持「正常」的美感,故此搓手液套掛飾用黑色荔枝紋皮製作,既典雅亦便於穿搭。
在疫情下,不一定要放棄日常,生活,還能堅持對美的追求,對嗎?
*以上獨家聯乘產品限量推出 30至100件不等,在突破書廊的實體店及網店分階段發售。

聯乘本地文創品牌 推出獨家限量發售手作產品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發售日期:即日至11月1日,售完即止 發售時間:12:30pm-6:30pm 地址:九龍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突破書廊 展覽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0 預購網站:https://btgalleries.breakthrough.org.hk/pages/trialnerrorfest2020 (書廊開放時間或受環境因素有所變動,如有疑問請到inbox查詢) |
相關文章: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集過往成果展與開放週與一身,今年命題為「不正常__ __ 研究所」,冀回應過去一年社會面對超乎想像的「不正
常」,鼓勵公眾堅持活出「正常」生活,積極面對環境挑戰並尋找出路。內容包括 19-20 年度 Trial and Error Lab 計劃參加者作品展覽、聯乘本地
設計師推出獨家限量產品、共享工作空間開放參觀、工作坊、精選「試錯餐單」主題美食以及其他推廣活動。
同行如敵國?讓工藝有百花齊放的一天
同行如敵國?讓工藝有百花齊放的一天
【另類職志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 受訪者

眼前的兩師徒,完全打破主流社會對於師傅與徒弟的想像 —— 為師者較年輕、二人情同姊妹,品牌更做相同工藝。
不是「同行與敵國」嗎?做手作人已經不容易,把獨門手藝教懂學生,被抄襲了怎辦?從事押花藝術的Irene與Pauline笑曰:「我們是師徒,也是愛的密友。」在追求品牌成功、生意額、like數的賽道上,原來還有另一條路,可以攜手同行。
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
訪問這天,徒弟Pauline戴上老師Irene的手做植物圖案布口罩,一起把春夏盛開的「飛燕草」清雅粉紅小花,以不同工序保鮮,製成押花飾物,化成永恆。但見 Irene細心指導, Pauline言從計納,好不合拍。
「雖然Irene比我的年輕,但在押花工藝上,她是我的啟蒙老師。 」正職為玩具工程師的Pauline,從小喜歡手作,擅長布藝、攝影,「可是我找不到一門手藝可在工餘專注發展 —— 直至遇上Irene。」
Irene早於2010年創立個人品牌Present Present Botanic Art Studio,並到台灣、日本及荷蘭學藝,修讀押花技術課程,考取證書成為導師,才三十出頭已成為香港少數的押花老師。2016年,Pauline參與 Irene的課程後,從此人生不再一樣。

「Irene這個miss(老師)跟我遇過的導師不同,我參加了她不少課堂,學會基本功後,當她知道我掌握了平面押花飾品、立體花飾等技巧,看到我的興趣愈來愈濃厚,就慢慢把教學移師到教室外邊。」原來Irene觀察到Pauline對花藝的熱情與天份,鼓勵她多走一步,「我帶她和幾個學生去手作市集擺檔,讓她們把個人作品售賣,學習定價、應對客人、了解市場等技巧。」Pauline自言沒想過有人欣賞自己的押花作品:「若不是Irene miss給我動力,常在工藝以至人生各方面提點我,我想我不會如此投入呢!」
因為Irene深明,學生要累積實戰經驗,找到合適的風格、客人與市場,才會更喜愛押花藝術。其實年紀輕輕的她,為何如此努力推廣香港少見的押花藝術?

教識徒弟,不一定無師傅
原來,押花不單是工藝與藝術,Irene 指出:「押花需要高度的技術,才能把脆弱的花瓣永恆保留,更重要是能保存花朵背後的故事。」她憶述一次難忘的經歷:「有次客人小心翼翼地帶來一些康乃馨及玫瑰,希望我能製成畫作及首飾;原來這是客人剛去世的媽媽,生前最後的插花;當做好作品後,連我自己也很感動。」鮮花能在凋零前被賦予新的生命,不論對做的人還是與收的人,意義也的確重於泰山。
Irene早已有自己的花藝品牌,當Pauline工藝達到一定水準後,也鼓勵她創立個人品牌,「這條工藝之路我也走過。若擁有好的手藝和作品,再走向市場,那麼自己與整個市場的水平都能提升。」Pauline終也大膽嘗試,以Pozzimade為名,發展自己的押花品牌,開設網上銷售平台,到市集擺檔;師徒倆更先後加入Trial and Error Lab成為實驗室伙伴,學習及實踐手作工藝品牌的營運方法。

但有謂「同行如敵國」,Irene身為老師,教學時有否把知識「留一手」,讓學生難以抄襲?「我的押花作品複雜度很高,即使抄到外形,也不易模仿當中細節。」她更相信,藝術是屬於每一個人,獨一無二,「要在工藝上精益求精,需要求變與不停創作;我與學生一天不願固步自封,就一天不會出現 copy cat 。 」她把Pauline的作品拿上手審視,說道:「她有能力創造獨特的作品,看細微之處就知道是她做的,只是還稍欠信心。」
「我知道自己的工藝未夠完美,創作經常裹足不前,Irene miss又說中我的弱點了………」Pauline的眼眶濕潤起來,「但我不會因信心不足而『抄考』老師,會嘗試建立個人風格,希望把押花融合首飾設計,讓人能把美麗的花朵放到身上。」
當Pauline永遠尊稱Irene為「miss」,Irene也總溫柔提醒Pauline時;一日為師,終生為父,場景不一定在學校,也能在商業社會發生 —— 於生意競爭以外,其實還有更大空間,讓手作工藝百花齊放。(二人的訪問短片,可到 https://youtu.be/_7Z02HANdOY 欣賞)

Pauline個人展覽:「總有花在身旁。Flower finds a way」@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
![]() 在香港這片石屎森林,總有小花小草常伴身旁,從來看似低調沉潛的存在物,也可以成為首飾的主角。Pauline將從香港不同地方,遇到路旁小花小草和生長於樹上的落花,把它們製成乾燥花材,重新組成數件花藝首飾。展覽希望喚醒生活繁忙的香港人停一下,看一看這些從不於花店裡展現的美——儘管這麼細小脆弱仍站於路旁堅強地溫柔的存在。 日期:10月5日至11月1日 地點: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地下走廊 |
相關文章: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嘗試開展以多媒體形式,帶大家走入非主流的職志世界,了解Trial and Error Lab當中的實驗室伙伴,他們不同的職業和工藝故事。
19-20年度實驗室伙伴作品展覽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每年的公眾活動也是一個平台讓 Trial and Error Lab 計劃參加者(稱「實驗室伙伴」)展示其試錯成果。過去一屆共有16位實驗室伙伴,而當中有7位將以展覽的形式呈現過去一年的成長與創作,望「如常創作」去回應不尋常的環境,透過其作品表達對不同議題的關注。
末頂
以一系列透過呈現城市沉沒於海底的景像,希望以微型水彩畫作喚起人類對全球暖化關注。當這個經濟發達的城市驟然沒入深海,身處其中的我們又豈能置身事外?
- 作品媒體:微型水彩畫作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中心地下走廊
Mandy Chan
全職⻄洋書法及插畫家,品牌「Mstandforc」主理⼈。畢業於香港城市⼤學環保政策社會科學學⼠,曾到英國伊利進修⻄洋書法。2019年舉辦「微縮世界」個⼈⽔彩風景畫作品展,亦剛於今年9-10月於誠品香港店舉行「#3CM的微縮世界」。
捕鯨文化.古今以後
以前到現在,對人類來說,鯨豚是甚麼?是食物?是玩具?是燃料?還是共同生活的伙伴?展覽將以鯨豚角度思考對待這地球以及其他生物的態度。
- 作品媒體:和諧粉彩 X 手雕印章:強烈色彩對比,以及手雕各種鯨豚印章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書廊
Emma Wong
自小愛海與游泳,中學畢業後成為主題公園海洋生物訓練員。及後辭職到台灣花蓮修讀自然資源與環境管理學位,並創立品牌「海印」,以手雕海洋印章來為沈默的海洋生物發聲。及後回港從事海洋教育工作。
Amanda Chan
全職JPHAA和諧粉彩正指導師。大學畢業後曾到美國主題公園實習一年,回港後因適應城市步伐而感到困擾,於是成立品牌「Metime」,希望藉和諧粉彩及其他工藝教學,讓香港人能抽空享受減壓的metime。
空
展覽將邀請50人用和諧粉彩繪畫心中的天空,除希望透過繽紛色彩的畫作,參與者在作畫過程放鬆,更邀請欣賞展覽的人嘗試抬頭放空,享受metime,讓心靈自由地在喜歡的天空飛翔。
- 作品媒體:和諧粉彩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書廊
Amanda Chan
全職JPHAA和諧粉彩正指導師。大學畢業後曾到美國主題公園實習一年,回港後因適應城市步伐而感到困擾,於是成立品牌「Metime」,希望藉和諧粉彩及其他工藝教學,讓香港人能抽空享受減壓的metime。
花傷.花鑲 | 從傷口綻放之美
I’MPERFECT | The Blossoming Wound
大自然的一花一木,跟人一樣,經歷過風雨而留下「不完美」的傷痕,但懂得欣賞那份美的人有幾多?這展覽跟多位手作工藝師共同製作每件展品,皆蘊含一種植物,藉此分享Bonny Tsang與每位好友在Trial and Error Lab齊上齊落的微妙故事。
- 作品媒體:花藝、皮革、繩索、繪畫等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12日至10月25日|突破書廊
Bonny Tsang
曾任大學研究工作,28歲時突患上罕有眼疾,令雙目近乎失明,現左眼僅餘一成視力,努力鑽研香薰及押花/乾燥花美學,現為全職國際認可的註冊香薰治療師及專業押花/乾燥花灌膠師,並創立花藝香薰品牌「Kaleidoscope 萬花瞳」。
花。四季。生命
每個季節都有不同種類的花盛放,展覽希望表達四季的花不停更替,像人的生命一樣不停變化;每朵鉤花亦細意染色,寓意每人也可為生命加上屬於自己的色彩。
- 作品媒體:鉤織花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中心地下走廊
Carrie Pau
擅長手鉤花的OL,成立品牌「My Fancy Handmade」,一朵一至兩厘米直徑的小花,由鉤織到上色,要耗上數小時。她不直接用顏色繡花線,是因她曾身心重創,希望借此讓人明白色彩得來不易。
總有花在身旁。Flower finds a way
從不同地方遇到路旁小花小草和生長於樹上的落花,製成乾燥花材,重新組成花藝首飾。透過展覽喚醒生活繁忙的香港人停下,看看從不於花店裡展現的美麗生命。
- 作品媒體:壓花飾品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中心地下走廊
Pauline Lee
任職玩具工程師,從小對不同工藝充滿興趣。直至遇上兩位恩師,決定全程投入乾燥花、押花和保鮮花工藝,創立品牌「Pozzimade」,期望讓花飾伴隨生活,充滿色彩自信地迎接每個女生的生活日常。
遙「搖」祝福
每天聽着社交距離、隔離、限聚等限制,特別是長者和小孩難免感到得沉悶孤單。是故展覽以手搖音樂盒,配合手繪紙譜上真摯的問候和祝福,讓參觀者為掛念的人,即場拍攝短片,無阻隔地送上一份關懷和有趣的小心意。
- 作品媒體:手搖音樂盒奏出本地以至世界各地的童謠,配上手繪紙譜
- 展覽日期及地點:10月5日至11月1日|突破書廊
Kristi Tsang
由祖父祖母撫養成人,主力手搖音樂盒及畫作,並創立品牌「Bubble Dreams Garden」,記錄小時候跟爺爺、嫲嫲一起的生活點滴,也因為嫲嫲患腦退化症,希望藉著創作讓更多人認識腦退化症,冀望以創新的產品及工作坊,讓祖父/母跟孫兒有快樂互動的回憶。
有關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
「Trial and Error Lab 每年招募有志投身文創產業的青年(稱他們為實驗室伙伴!),透過共享工作空間、培訓、創意企劃等,提供發展品牌及非主流職志的實踐機會,大膽展開試錯旅程。而每年我們都會舉辦成果展覽,讓公眾欣賞年輕人的試錯成果;藉此推動社會接納撞板、嘗試與犯錯的氣氛。今年我們首次聯乘突破書廊和Alternative café舉辦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或許這活動未必有華麗的空間與內容,但我們熱誠真摯的每個小嘗試,或許能為你在不正常的氣候中帶來點點盼望。」
小誌創成展:記錄正常不正常的時代聲音
小誌創成展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記錄正常不正常的時代聲音
【為城市研習一件事專題】 Text /Gi Photo /Andy

當正常/不正常,再也沒有中間線。
日常生活,不再如常;反常事物,變得尋常。
當世界變得愈瘋狂失常,如何堅持生活如常,跟「不正常」共存?
或者,堅持發聲,把想說的話,加以整理、編輯及製作,製作自己的「 Zine 」(小誌)或小書,以紙本留下記錄,就是「正常」的創作生活。「 Zine 」就是每個人把心中的想法加以整理、編輯及製作,用任何方式製作的創作。 《突破書誌Breakazine》 編輯顧問梁柏堅與藝術家黃天盈(又名天藍) 同是Zine愛好者, 去年聯訣Trial Academy 嘗試學院「一小誌製作研習班2020」教授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學習小誌(Zine)的形式、編輯脈絡、技巧、內容與製作技術。一班學員的小誌剛剛誕生,並將於9月21日至10月11日的「小誌創成展」展出。
《突破書誌Breakazine》 編輯顧問梁柏堅與藝術家黃天盈(又名天藍) 同是Zine愛好者, 去年聯訣Trial Academy 嘗試學院「一小誌製作研習班2020」教授來自不同界別的青年,學習小誌(Zine)的形式、編輯脈絡、技巧、內容與製作技術。學員的作品剛剛誕生,並將於9月21日至10月11日的「小誌創成展」展出。
愛上「誌」各有前因
梁柏堅與天藍鐘情小誌多年,梁柏堅平日很留意坊間有趣的雜誌與小誌,因其多年編輯經驗,過去四年受邀開辦「一小誌製作班」;前年他亦做了一本小誌,把自己用廣東話翻譯的聖經,造成一本聖經模樣的小書;後來他把小書擴寫,去年出版個人著作《時勢好惡,做基督徒好難》。
天藍則修讀藝術,並專注手造書藝術,至今做了逾70本迷你書,2012年創辦的《蛋誌 | eggwich 》扭蛋迷你雙月誌已出版到第41期,本地至亞洲共16個售賣點,為香港小誌界開創一抹獨特的風景。

與青年經歷不一樣的做誌旅程
二人對於做小誌各有重點,他說:「過往我開班教做小誌,多關注內容編輯鋪排。」天藍則強調應用:「或者我有不少出外學習做書的經歷,自己也有教班,會給同學具體製作指引,如何由零開始做自己的作品。」不說不知,原來她曾是柏堅的學生:「之前從他與和同學身上學到許多,這課程正好把累積的知識分享。」
疫情下課程實在不似預期,課堂不時中斷;終於,十一位同學於這個似是正常又不正常的抗疫時代下,跨在越整整八個月的課程中,生產了十一本小誌。同學構思的小誌主題與內容,有些關乎疫情或運動;有些則關於情緒、個人或家庭, 都是獨一無二的聲音。在如今香港的言論與出版狀況下,一個人能把心聲好好整理,殊不容易;今時今日,實在要格外珍惜每本小誌的誕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展覽中有趣的小誌簡介:
《人.鳥》許淑敏 (左)
風琴式的小書,side A畫了香港的城市野鳥如噪鵑、黑領椋鳥、紅耳鵯等,Side B則在每種野鳥背後,畫了牠們出沒時間及地點。

《小朋友看世界》夏競業
年輕爸爸與兒子、妻子一起創作的小誌。以小朋友的感覺作主導,媽媽繪畫插圖,兒子負責填色,透過創作,作者發現孩子原來已悄悄成長了。
《入屋》Jess Chan (左上)
記錄2019年的大半年,有關「顏色」進入家居空間的討論;像日記本般,記錄一家人在安全與危險的抉擇,以及彼此的情緒。
《兩盒 THX!》 六月 (左下)
疫情下煞停了很多工作、計劃,但有些事由始至終都停⋯⋯不了⋯⋯
《焦慮十講》Kaku (右)
讓我們在這個壞時代共享焦慮,不致絕望。
《土耳其背包》BAG Of DOOM 李日康 Angus Lee YH(左)
2016 年土耳其恐襲,當時朋友身處伊斯坦堡的見聞使作者極震撼並衍生了後續創作。恐懼、暴力;命運的分歧為兩組主題。透過文字,也透過香港機場的影像介入,細思事物的性質如何被人類的情緒擺弄;彼方此地的機場又面對何種一體兩面的命運。
《關於月》許美媚(右)
一本描述月相的小誌,分享作者對月亮盈虧圓缺時的感受,由滿月作起始,然後弦月、殘月,再以新月作結。
《微縮世界小誌—歷史名勝篇》陳綺雯 Mandy Chan (中)
以底片攝影的塑膠筒尺吋作參考,把世界各地的自然景觀、歷史名勝和人文風景一一收攏進3公分的水彩微縮世界。這次的小誌系列收錄了12個地方的歷史名勝,打開塑膠筒,都可用微縮的角度帶你細味世界上宏偉壯觀的名勝背後的小故事。
《香港樓梯舖-土瓜灣篇》莊盈 (右)
此為「香港樓梯舖」計劃的第一本小誌,趁街道還未完全變得陌生,與時間競賽,搜集香港各區樓梯舖的人和事,藉小誌製作和網上平台,記錄和分享這城獨特的城市景觀。
《果籃》李佩思
每天都吃生果,我們有細心留意它們的內心嗎?作者把一個個生果,幾乎1:1地還原,小誌能「搣」開生果的內層果肉、桃,讓讀者思考自己所吃的是什麼。
小誌創成展 @ Trial and Error Fest 2020「不正常__ __研究所」
日期:2020年9月21日至10月18日 (開放時間或受環境因素有所變動,如有疑問請到inbox查詢) |
相關文章:
「嘗試學院研習班」是什麼?
此系列可視作文創設計者(其實是任何人)的特殊興趣班,精選各種有深度、有內涵、有姿勢又有實際的題目,並不限於文創領域的學習,讓參與者能離開自己熟悉的範疇培養創意。透過研習的模式,帶來更有深度的學習和體驗,發展多元化的思維模式,從中獲益。詳細課程介紹請看這裡。
「錯!係要咁試嘅!」成果展
「你,對上一次做錯決定,係幾時?
可能係上一秒、可能係昨日;又或者你自認一帆風順,從無錯過?
無論如何,有錯並不可怕,最怕只係唔敢嘗試,令人生原地踏步。」
一眾Trial and Error Lab實驗室伙伴(Lab Fellow)與Trial Academy研習班學員,進駐大半年,將大膽展示佢哋如何試錯認錯再改錯帶來嘅成果,包括主題展覽、週末市集、分享會等。
當然「錯事」點止咁少?打算嚟「做錯事」嘅朋友,仲可以玩世上最錯嘅電流急急棒,兼且去成個樓底咁高嘅「你有幾錯」打卡位,畀全世界知道你有幾勇敢犯錯;我哋自己亦會將Trial and Error Lab歷來錯事開誠公布,有錯就一齊認。
5月20至26日來Trial and Error Lab ,「錯!係要咁試嘅!」成果展,一齊嚟試錯吧!
**Trial and Error Lab 成果展報名連結:http://bit.ly/2Y6OKob
=============== Trial and Error Lab 成果展 =============
展覽│週末市集│才藝表演│音樂│分享會│工作室開放│手作工作坊
日期:20-26/5(星期一至日)
時間:12pm - 8 pm (星期六、日提早一小時完結)
地點: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一樓Trial and Error Lab HK(佐敦站C2或柯士甸站F出口)
報名連結:http://bit.ly/2Y6OKob
4大類活動:
1⃣展覽——
・ 海岸.印象展覽 @海印 Ocean Stamps
・ 花時間、花心思、花故事 @Present Present
・ 手工皮具的價值 @H14
・ 一小誌創成展
・ Trial and Error Lab 咁試咁錯報告板
・ 「手作工藝商品化」研習成果
・「你有幾錯」打卡位
・ 工作室全面開放參觀
2⃣週末市集——
・ 手作市集 Trial Market
・ 才藝及音樂表演 @\表演徵集/路過露兩手@Trial Market 手作市集
・ 十大試錯原則照相區
3⃣體驗活動——
・ Lab Fellow 工藝實驗室
・ 一連五晚 Trial Academy 開眼界系列 & Error Friday X 龐一鳴「遊戲設計及帶領技巧研習班」遊戲實踐
4⃣分享會——
・ Trial Academy 開眼界系列1:試錯,就要連死都不怕
・ Trial Academy 開眼界系列2:如何透過煮食創建「共享型」社企?
・ Trial Academy 開眼界系列3:從手作產品到藝術展品
・ Trial Academy 開眼界系列4:眾籌乜都得?
・ Error Friday:做一個擁抱負評的網絡主播?@Jon Jon Jonathan
・ 海岸.印象分享會 @海印 Ocean Stamps
・ 小誌的意義 對談會 @黃天盈 X 梁柏堅
・ Lab Fellow 招募說明會
・ 文創產業微型觀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