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驗課程:自由工作者商業合作101
工作坊簡介
身為自由工作者的文創品牌經營者或自僱人士,由把作品以友情價售予相熟朋友或放到網店小試牛刀,至走向商業世界,當中要經歷的嘗試與錯誤,實在不足為外人道:可選的合作單位眾,要如何令自己突圍而出?如何寫出專業的計劃書或報價單?定價如何不趕客又不蝕本?怎樣跟客戶議價讓對方理解合理公道?而最基本的問題可能是——為什麼我要走向看似複雜的商業社會?此課程將會透過經驗分享和案例,讓參加者理解以上概念和原則,也解開應用各項商業文件的謎團,讓你進行商業合作前,打下一枝強心針。
工作坊重點
- 商業合作:踏出成事的第一步
- 認識各文件的基本用途
- 報價的思考功課:應該如何定價?
- 與客戶的傾談技巧
工作坊對象
經營手作品牌、提供客制化產品或服務,並有意探索商業合作的朋友。
工作坊資料
上課日期 | 2021年11月12日(五) |
上課時間 | 7:30pm-9:30pm |
堂數 | 1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200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1月9日(二) |
報名連結
導師簡介
Beatrice Wong
現為Trial and Error Lab管理員,專注為Lab旗下之Trial Academy擔任策劃工作。
曾任公關顧問公司(agency)多年,擅長為大小企業及公司籌辦活動,聯繫不同單位及媒體合作。及後成為Slasher,並創立植物設計品牌,為各大品牌如SKII、Philips、Listerine、新都會廣場等,度身訂造個性化禮品及佈置服務。
Nico Tang:與誌訣別書——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
Nico Tang:與誌訣別書——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
【Error Friday】 Text & photo / Nico Tang (鄧烱榕,前《what.生活文化誌》、《號外》主編)
對於雜誌編輯的最初想像,應該來自《流行示威》。記得高中時看到書裡一個關於《號外》的專訪,才知道香港原來有本如此有型的雜誌,也彷彿從黃源順身上獲得了某些啟發。而後來BAND 5學校出身的我,竟然順利升到上大學,仲要主修中文,於是就很理所當然地夢想著,畢業後要當一名雜誌編輯。

#當一名雜誌編輯夢想成真
又非常幸運地,我在沙士翌年畢業,面對經濟不景,找了三個月工,終於被《Golf Digest》取錄,算是成功入行。而一年之後,更透過自薦竟然就順利加入《號外》,能夠與黃源順和曾凡一起工作。當時那種夢想成真的感覺,真的到今天仍然清楚記得。
而我在的雜誌路上,也是非常一帆風順,加入《號外》後一年,就能跟「師父」盧燕珊一起合編閱讀別冊CITY BOOK REVIEW,邀到老師也斯一起創作專題連載,又自己膽粗粗地走去找剛拍完《烈日當空》的麥曦茵,策劃短篇視覺小說「讀本寫真」。在工作以外,我更先後與同事TERRY和LEO仔成為同一屋簷下的室友,更邂逅了現任太太雙宜。那是我廿多歲的雜誌人生,像拼了死命般勇往直前,而且十分享受,十分自我感覺良好。
2009年,由於很多同事都去了國內發展,本是最嫩的我瞬間就成為了最資深的。當時作為副主編,因為對上主編一職懸空了,所以在內容上我得到的創作空間突然變成前所未有地多,再不是一兩本別冊或一兩個封面故事,而是整本雜誌!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前所未有地多的責任和義務。某程度來說,從前那種熱血的編輯態度,已經不足夠或是已經不可行,需要的是更多的計算更多的顧慮和更多的權謀。
當然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畢竟沒有太多人廿多歲就可以掌控一整本雜誌的內容。可是,努力了兩三年後,最終還是適應不到。很多前輩勸我要趕快成熟起來,但當時的我卻把那些所謂成熟的條件,視之為限制,限制著我未能隨心所欲地做出最理想的作品。於是我貪心地渴求更多自由,同時也想證明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天真地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話俾大家聽,在香港做雜誌其實還有很多可能!
#試圖做出一本純粹的書誌
於是30歲那年,我離開了《號外》,在三聯書店李安的支持下,與太太雙宜和設計師BILLY,三個人一起創辦了《what.生活文化誌》,以一期一主題的書誌形式,試圖做出一本純粹以美好內容來吸引讀者購買,不需要依附於廣告系統而又可以生存下去的刊物。結果創刊第一年,第一期「自主身體」便獲得了HONG KONG PRINT ADWARDS的最佳創意大獎,第二年憑著「現代山海經」再次蟬聯桂冠,但到了第三年,連試刊號共出版了六期的《what.》,因為在業績上仍未能回本而停刊了。

#像輪迴一樣回到號外
《what.》的失敗,終於使我能夠深切地反省自己的不足。雖然在編輯層面上,我認同自己有著一定的能力,但作為一名經營者,則充滿了各種缺陷與遺憾。就在這個時候,命運安排了我再次回到《號外》,這次更是出任主編一職。太太提醒我要好好思考和尋索當中的意義,就像輪迴一樣,是否存在著某種課題未解決,所以再來一次。最初我以為這或許是想我學習經營,或是學習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中國人的管理模式,也順著這個位置的需要,按著劇本努力扮演主編的角色。
真的,在回歸《號外》這三四年來,我真的很盡力地去做了。可是,在經歷了40周年及500期特刊後,我才終於明白到,原來自己根本成熟不了,儘管表面上裝作如冷靜堅強,但其實內心深處仍舊是當年那個愛橫衝直撞的死小孩。當我意識到自己根本做不來的時候,反而奇怪地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就像:「呀,原來就是這樣啊。我就是只有這個程度,最多就只能夠走到這裡了。但也不賴吧,也走得夠遠了呢。」
如果是以前,或許我會繼續逞強繼續逼迫自己去改變去適應,但喝過茶後就知道夾硬來的結果,不單只會傷害到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於是,我決定選擇離開,因為我已經明白到,回歸《號外》這堂課,是想我學會好好放下,好好道別;在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完結;能放下最重要的部份,才有另闢新徑的可能。所以,這次我不單只要放下《號外》,更要告別「雜誌」——現在我已經知道,要把內心那片星空之美分享出去的方法從來都不應該只局限於一種。

#因為雜誌而遇上過的每一人成就了今天的我
是中年危機也好,是時代轉變也好,是生命裡剩下的日子已不多也好,趁著還有一點體力和精力,也趁著我十年大運的最後幾年,我想為自己的下半生踏出新一的步。在這裡,我想衷心感謝這14年來,因為雜誌而遇上過的每一人。你們的好與不好,成就了今天的我;多謝你們和我一起建立出各種各樣的關係,更多謝你們承受過我的好與不好。在情人節的這一天,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擁抱這些屬於自己的,好與不好,然後昴起頭來繼續經歷人生。
也致仍在《號外》的戰友們,很抱歉這次我要捨你們先去,請你們再一次包容我的任性,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也請你們繼續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盡力去成為你自己所嚮往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哪怕那個自己並不是太完美。
明天(2019年2月15日)就是我在《號外》的LAST DAY,我知道雜誌的世界很大,但雜誌外的世界更大,而最終我們都會在另一個更大的世界裡重聚。現在我先出去看看,下一站,我們再見!請呀!
(編按︰文章原刊於Nico Tang個人臉書,授權轉載。標題為Trial and Error Lab所加,蒙作者允許,特此鳴謝。)

**下次9月3日的Error Friday,將請來Nico分享書誌、雜誌的編輯人生是失敗還是成功? ——誰都知在廣告經費與言論自由收窄,紙張油墨人工製作費卻不合理地上脹的年代,紙本是「賣一本蝕一本」,他與《Breakazine》總編輯彭正雄(阿彼/ Peter),為何仍沒放棄雜誌出版?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1-errorfriday/
![]()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當捲進死要出書、摺書再出書的error loop,要逃走還是留守? 日期:2021年9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實驗課程:做好品牌形象!字型運用及排版設計班(實戰)
課程簡介
要做好品牌宣傳,最容易犯的錯誤是在掌握基礎排版技巧之前,就開始天馬行空,令資訊在版面上亂飛。因此當我們進行排版設計時,必先練習好字型與版面編排,方可在正確的結構中加上個人創意。要好好掌握排版技巧,沒甚麼比親身實戰來得更有效!導師將即場指導學生進行排版練習,在練習過程中讓你有效掌握排版技能,從而有效地提升品牌形象。
課程內容
基礎概念、課堂實習、個別導修
課程重點
- 印刷稿小知識
- 實戰AI(Adobe Illustrator)排版練習
➤ 圖像與文字配搭的處理技巧
➤ 各種基礎AI使用技巧 - 分享排版設計中的常見誤區、難題及注意事項
- 提升對品牌形象的管理力
課程對象
有意了解或提升排版設計技巧的手作工藝師/品牌創辦人(主要針對小型商品以及市集常見文創產品)
其他事項
- 學員需自備已安裝AI的手提電腦及充電器
- 學員可帶同自家品牌卡片或宣傳印刷品,與導師進行交流問診
課程資料
上課日期 | 2021年12月10日(五) |
上課時間 | 7:30pm-9:30pm |
堂數 | 1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300 註:同時報讀「做好品牌形象!字型運用及排版設計班 (基礎)」可享組合優惠$480(原價$600)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2月3日(五) |
報名連結
導師簡介
水水(@動力神社)畢業於HKBU視覺藝術院,動力神社插畫品牌的創作人。對插畫、平面設計及手造書工藝有濃厚興趣。曾於2016年獲得靳劉高設計獎,得獎作品為個人設計詩集《字裏駐足》,其作品結合了平面設計、文學與造書工藝。而插畫品牌動力神社則以情緒共生為主要題材,希望透過插畫傳遞情緒健康的信息。
行業分享會:Freelancer權益保障淺談
Freelancer生活「Free」,是朝九晚五「打工仔」最羨慕的地方。但一不小心,辛辛苦苦做的工作隨時都「被Free」— 即。係。走。數!T__T
不要誤會做Freelancer很「爽」,其實他們是自己的老闆,要負責找客戶、談細節、傾價錢,工作賺的一分一毫都有血有淚!如果遇上無良之徒,蓄意拖欠薪金或者獲不合理待遇,真的要「喊出嚟」!
今次 Trial Academy 嘗試學院請來前職工盟組織幹事Martin和香港自由工作者服務工會主席Junno,他們處理過很多僱傭關係甚至自由工作者的案件,將會分享Freelancer如何保障自己的權益。原來不想被拖數、走數,是有方法預防的!想知道怎樣捍衛自己的合理權益。快來一起學習吧!
分享會對象
現職或有意成為Freelancer的人士,或有興趣認識Freelance行業的人士
分享會重點
- 與客戶洽談合作時要注意的地方
- 被拖糧,怎樣處理?
- 白紙黑字的証據:Quotation, Invoice與其他文件
- 分享預防走數方法和追討方式
- 個案討論和分析
分享會資料
上課日期 | 2021年10月21日(四) |
上課時間 | 7:30pm-9:30pm |
堂數 | 1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免費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0月19日(二) |
報名連結
導師簡介
Martin | @前職工盟(HKCTU) 組織幹事
專責處理僱傭關係案件,教人辨別真自僱假自僱,認識如何保障自己權益等等。
網站:http://www.hkctu.org.hk
Junno|@香港自由工作者服務工會主席
早年負笈台灣,深受台灣地區文化影響,在台灣從事freelance工作多年,近年專責推動freelance模式工作權益保障。
實驗課程:手作產品攝影聖誕special!
課程簡介
聖誕快到!又是推出節日手作產品的好時候。要在云云手作品牌中突圍而出,拍得一張引人注目的產品照片實在重要。
此課程為已有攝影理論基礎的手作朋友而設。「平時影相已經好難,還要拍攝具節日氣氛的相片,怎辦?!」不用擔心!在課堂上導師將即場指導學員,與大家一起實戰拍攝吸睛的宣傳照。導師亦會分享具聖誕氣氛的產品照片特色,教授構圖上的顏色配搭、拍攝燈光的運用、小道具的擺設、背景的選取等等如何昇華聖誕氣氛,務求幫助學員在課堂期間完成實用作品。
導師作品圖輯:https://bit.ly/2XzWroN
課程內容
基礎概念、課堂實習、個別導修(讓學員即場拍攝可使用的產品宣傳照)
課程重點
- 認識具聖誕氣氛的產品照片特色
- 導修練習,以聖誕為主題練習:
-產品角度及排列位置
-選取合適拍攝背景、構圖及擺設道具
-運用簡易燈光技巧突顯產品形象
-攝影小秘技(上堂你就會知) - 導師從旁指導的實習時間
課程對象
手作品牌經營者並已有攝影理論基礎,想提升構圖、用色、採光等技巧及照片整體質素之人士
其他事項
參加者需自備器材,必須為可調校光圈和快門的單鏡反光相機、無反光鏡可換鏡頭相機或手機。
鼓勵學員帶同手作產品及拍攝時所需的道具,與導師進行交流討論及攝影實習。
課程資料
上課日期 | 2021年11月13日(六) |
上課時間 | 2pm - 5pm |
堂數 | 1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550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1月10日(三) |
報名連結
導師簡介
黃國榮 Andy Wong
現為突破機構 Breakthrough 主責攝影師,25年來涉獵不同類型的攝影工作,當中累積超過10年產品攝影經驗,亦有負責 Trial and Error Lab、突破禮品系列的拍攝、Breakazine 突破書誌專題、網媒 Little Post 「一小步」、《U-plus》雜誌(2001-2007)封面及專題等拍攝。作品包括系列短片《趁還有墟 – 收集小店風情、留下人情回憶》,並於誠品書店(香港)展出其攝影作品。
實驗課程:IG排版用色法則
課程簡介
有沒有想過怎樣能夠在芸芸 IG shop 之中突圍而出呢?
IG 至今已經成為小網店的主要銷售渠道,而IG的版面就好像以往實體店年代的櫥窗設計一樣重要,成為吸引顧客進店選物消費的第一步。
真正能吸引人的 IG 小店,絕對離不開獨特的產品和定位;而IG當中的影像和文字,就是傳遞品牌特色的唯一途徑。品牌魂、靚相、排版、內容選材和顧客群的考慮,缺一不可!
課程內容
概念分享、個案分析、經驗分享
課程重點
- 品牌與顏色運用的入門概念
- 靚相、排版、內容選材同顧客群原來息息相關?
- 「IGable」 的攝影原則和技巧
- Story vs Post feed 排版 tips
- 實用手機App 推介 x 即場試用
課程對象
手作品牌的經營者、有意提升經營 IG 技巧的店主
課程資料
上課日期 | 2021年9月30日 (四) |
上課時間 | 7:30pm-9:30pm |
堂數 | 1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200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9月27日(一) |
報名連結
導師簡介
Anna | 人氣網店《Pursful》主理人
2015年畢業於香港浸會大學視覺藝術系。自大學開始着手打造夢想中的個人化包包,初期設計的圓筒形筆袋售賣後,得到客人讚賞,成立品牌Pursful (前名為All About Bagss) Anna一直利用網上平台銷售其產品,IG shop 現時有接近 9,900 followers;在pinkoi 網上購物平台自開館以來售出超過8,000件產品。網店:https://www.instagram.com/pursful/
【寄賣之成就解鎖】帶產品到店舖寄售前 思考五件事
【成就解鎖】你帶產品到店舖寄售前,要思考的五件事
【品牌營運專題】 Text /Gi + Gina Photo /Andy
近年愈來愈多人嘗試創立手作品牌,做一些小生意。要讓更多人認識自己的產品,進駐商舖做零售,拓展寄賣點,是讓品牌升到另一層次、更是為人認識的好方法。別以為產品「又平又靚」就能獲店舖買手垂青,不如先考慮以下五點,進駐寄賣點及獲利的機會才會大增。
1. 巿場定位
先了解自己的產品,適合甚麼種類的店舖。是風格較傳統的書店?還是中產消費模式,較着重生活品味的生活用品店?再思考自己的產品能吸引哪類顧客,其購買力與喜好。要是能因應店舖寄賣位置的大小、主要客群,以致其他進駐品牌,再調整產品類別、價錢等,才能成功踏出拓展寄賣點的第一步。
2. 產品定價
想想自己產品的零售價格,以及可接受的上下限。只因跟自己擺賣市集不同,進駐寄賣點的純利(net profit)會相對較少;是故跟寄賣點買手傾談條件,跟對方商討拆帳,或稱為抽佣時,要思考建基於批發價、零售價的分帳後,自己能獲利多少。
3. 產品包裝
當產品進駐寄賣點後,包裝與陳列實在非常重要,因這能顯示品牌及產品特色,吸引客人購買的意慾。方法有很多,例如護膚品要有陳列sample,方便客人選購。另外產品要有統一性,系列式的包裝及陳列,能展示完整的訊息和形態。
4. 供貨能力
One-man band的手作工藝師,特別要思考有否足夠時間的供貨,甚至是送貨、換貨、退貨服務的能力。如果你並非全職營運品牌,平日要上班,假日又要跑市集;若獨個兒再兼顧寄賣店舖送貨、補貨、換貨、退貨,若沒有助手,想必分身不下。
5. 展示品牌優點
見面及傾談條件時,宜準備catalog / product list,給買手參詳,當中必須包含產品照片、貨品定價產品名稱和編號;如有模擬上架時的陳列相片更佳。最好也準備貨品實物,給買手實際感受你的產品。記住他們不一定懂你的專業,所以要出盡法寶,讓對方認識產品的獨特性,成功進駐寄賣點的機會便會大增。

![]() 【進駐寄賣點竅門】
上課日期:7月9日 (五)
上課時間:7:30pm-9:30pm
![]() |
【品牌新平台】讓有溫度有靈魂的本土手作 被看見
【品牌新平台】讓有溫度有靈魂的本土手作 被看見
【品牌營運專題】 Text /Gi Photo /Andy
愛情,講求緣分;人海中未尋得心儀對象,會否只是真愛來臨前的必經階段?那個不認識的「它」,是否也跟你一樣,正在不斷Trial and Error,苦苦等待由Lost變Found的瞬間?
其實初創文創品牌與消費者的關係,正正「像極了愛情」!既似是接收不良的Wi-Fi,在連綫與失聯之間游走;更彷彿像欠缺合適的電訊平台與手機,未能令彼此遇上。 文創品牌與愛情,想找對的人,難道只能一直眾裏尋他?
以平台連繫文創品牌與消費者
或者,Trial and Error Lab的全新計畫「Trial and Found」就是一個幫助初起步的文創品牌,成為連繫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平台,作為彼此Lost and Found的中心點,讓有溫度、有靈魂的本地文創品牌,在合適的寄賣點遇上真心欣賞的客人。
正如從未認識世界某些美麗的人與事,可能你從未在大型網購平台遇過它們;但在「Trial and Found」或會發現,這些本土手作品牌的創辦人,原來都在用擅長的東西,堅持一些美的信念,守護一些善的價值。
目前「Trial and Found」的首個試賣點為深水埗「一拳書館」,試驗階段有多個本土手作工藝品牌參與,包括插畫、刺繡、紙膠帶、花藝首飾、銀綫首飾、水泥與流體藝術等,品牌包括:一籃野、巖水工藝、W Jewellery by Winnie、Lettuce Hill、HK Masking Tape、呵呵與藍呵、Error505及Bubble Dreams Garden(下圖、左上起)。未來冀能邀請更多初創文創品牌加入,讓有特色的文創品牌與懂得欣賞的客人,都能遇上(Found)彼此。有關「Trial and Found」的詳情,請瀏覽:shorturl.at/jovI6。
Trial and Found首個試賣點 —— 一拳書館
地 址:九龍深水埗大南街169至171號大南商業大廈3/F |
![]() 嘗試學院Trial Academy「Let’s Talk」
參加方法:
|
「Trial and Found」是什麼?
Trial and Error Lab的全新計畫「Trial and Found」,是幫助初起步的文創品牌,連繫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平台。首個試賣點為深水埗「一拳書館」,試驗階段有多個本土手作工藝品牌參與。
巖水工藝:從銀行職員到水泥師傅的堅持
巖水工藝:從銀行職員到水泥師傅的堅持
【另類職志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 受訪者
「當你真心渴望某些東西時,整個宇宙都會聯合起來幫助你完成。」《牧羊少年奇幻之旅》一書透過少年聖狄雅的尋寶旅程,把吸引力法則具體描述,激勵不同時空的讀者;而每個人都可以是牧羊少年,只要心中擁有一個不放棄的夢,就會成真。本業銀行文職的工藝師Alfred正是如此。

銀行職員為理想變身水泥工匠
約30歲的Alfred,學業成績不特別優異,繪畫卻十分出色:「我總在教科書上畫畫,每年學期完結,書本總畫滿公仔,不捨得棄掉。會考時自修美術科,藝術創作分數亦不錯。」中學畢業後他沒再升學,加入銀行從事文職及銷售員。
然而無師自通、擁有才華的人,彷彿發光的燈泡,即使放到桌下,還是掩蓋不了光芒。「平日工作空閒會在白紙畫公仔。即使同事的話題只是金融與工作,但竟留意我畫畫不錯……」2015年某天銀行美術部的同事,竟然找他幫手作畫,放到公司使用:「從沒想過可在公司大展所長,即使無償也用心繪畫,因這實在肯定了我的畫功啊!」在銀行業界打滾幾年,他眼中枯燥的工作,居然帶來亮光。
而這次「貼堂」更迎來人生最大的轉捩點。一位讀過大一設計學院的同事Gerry,一直渴望擁有自己的文創工藝品牌,看到Alfred的畫,重燃了希望。
兩位年輕人一拍即合,「畢竟我們需照顧父母,不能裸辭;經過一年多的討論,2017年才雙雙辭去職,各自努力賺錢,再用這筆錢發展品牌。」他跟爸爸學水泥工程,成為裝修工程中的水泥師傅,Gerry則考獲燒焊牌照,當上燒焊師傅;這真是鐵了心的意志力!
從文職到藍領,二人苦不堪言,還是樂在其中?「能以一雙手實在地做工,也能為工藝技術打好基礎,故此即使每天回家累得倒頭大睡,我們都十分享受。」
然後他們要進行一個更瘋狂的計劃。

有計劃有方向有阻滯地做夢
2019年中,他們在上水租個小倉庫做工作室,每天開會、畫畫及做工藝,研究發展方向,這在別人眼中或許是「燒銀紙」,「的確我們沒收入,但早已計劃用儲蓄支付家庭開支,故從沒少給家用;且這一年不是白過,跟有美術根基的他一起,補足了我藝術理論的不足,我又能給他框架以外的嘗試。」
經反覆嘗試,他們決定以剛在香港流行的流體藝術(Fluid art)、矽膠與水泥工藝起家,作品既藝術又富實用性,如水泥相架、流體藝術實木茶几等,「都是坊間少有的文青風與工業風成為作品風格 ,應有市場吧?」他們思忖道。
去年中他倆把品牌命名「巖水工藝」,終推出市面,「我們把作品放去 PINKOI, ESTY及IG等網絡平台售賣,但反應一般,我們很沮喪,又找不到前行方向。」於是去年7月進駐Trial and Error Lab租用共享空間工室,以為能破斧尋舟,「但簽約前一天,Gerry因經濟壓力決定退出品牌,回去做燒焊師傅!我只能硬着頭皮支持下去。」

上天沒苦待這滿有計劃與夢想的年輕人。疫情稍緩,有訂單找上門,又尋得寄賣點,亦參加了不少手作市集,反應越來越好,收入開始穩定,「雖然拍檔只能精神上支持我,但因在Trial and error Lab 有管理員及其他工藝師同行,亦參與嘗試學院的課程,學習品牌營運知識,開始知道全職工藝師之路如何走。」
他更嘗試開辦流體藝術畫工作坊,「我不能言善辯,但開班給我很大的滿足感,明白做好作品之餘,分享工藝才能讓外界認識與欣賞手作工藝,把這文創市場擴大。」
Alfred是先把自己的境界擴闊了。或許未來仍是未知之路,他會一直營運工藝品牌?還是回去當水泥師傅?只知當他堅持,宇宙的力量就會施以幫助。


星河概念的畫作,要用恰當比例的樹脂膠液,以人手傾斜搖晃,才能匯流成獨一無二的流體藝術畫。

用青州英泥加入鐵粉,才能做出獨特的海藍。全人打磨成富士山狀,像把富士山帶回家。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嘗試開展以多媒體形式,帶大家走入非主流的職志世界,了解Trial and Error Lab當中的實驗室伙伴,他們不同的職業和工藝故事。
Winnie the Wire Artist: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
Winnie the Wire Artist:繞出Comfort Zone
【另類職志專題】 Text / Gi Photo / Andy + Vanessa Li + 受訪者

所謂「出路」,主流社會普遍認為是「高薪厚職有出色」,但在這充滿可能性的年代,願意放下別人的期望,勇敢試錯,找到合適的發展方向,才是真正的出路。擁有建築碩士學歷又興趣廣泛的Winnie認為,所選擇的志業不一定是建築專業,「我看的路,是更闊的。」
本來不想把興趣變成工作
「周身刀、張張利」,是Winnie(談穎怡)予人的印象。「我的興趣都圍繞藝術及創作,包括吹長笛、結他、鋼琴、唱歌、做甜品等。」但偏沒想過用興趣謀生。「我不想把喜歡的事變成工作,那會令快樂的泉源被扼殺。我只想透過藝術抒發情感與想法。」
及後進入香港中文大學修讀建築學士及碩士課程,改變了她的想法:「我的性格不算天馬行空,算是較邏輯思維的人,卻又很喜歡藝術。建築正正結合我的興趣 —— 對美感的追求與理性思維。」
但,這會是她的出路嗎?

遇上金屬線藝術
「一日都是建築帶來的錯。」Winnie笑言。讀書期間要邀交建築模型,她曾用金屬線製作功課,把心中的草圖繞成立體模型。「建築與金屬線的關係,是兩者都講求空間感,並需要透過實踐,砌出模型,落手落腳才知圖則是否可行。」
無心插柳下,她愛上了金屬線藝術,自學繞成不同擺設及首飾,由於香港並不太多人做這工藝,她也只是做給身邊好友。2014年,一次學校舉辦工藝市集,負責同學邀請她到場擺攤:首次擺檔反應不錯;為她心中埋下一顆未知的種子。

畢業後,Winnie順理成章加入建築師樓工作,亦像一般建築系畢業生,預備工餘考取建築師牌照。「入行後,發現要由零到有,見證草圖、圖則建成建築物,是很漫長的事,過程我不一定能完全參與其中。我需要做大量文書工作,壓力很大,鮮有滿足感。」
為尋找壓力出口,即使工作繁忙,她也要重拾兒時興趣,吹長笛、彈結他、做甜品;她更拿起金屬線,經營網店,開始接朋友圈中的訂單,「誰料自此萬劫不復啊!」她大笑道。

做一場有期限的追夢實驗
「比起建築工作,我可以在短時間內,獨力設計並完成金屬線藝術作品;更能看見客人拿起我的作品,面帶滿意的笑容,」她雙眼笑得像腰果:「相比參與龐大的建築團隊、經年累月才能目睹成果,金屬線藝術規模雖是較小,賺的金錢也不多;我卻能事事親力親為,那滿足感無疑更實在。」
種種鼓勵,令Winnie於2020年5月,決定辭職當上全職金屬線藝術師,並在同年加入Trial and Error Lab成為駐場實驗室伙伴,把品牌命名為 Winnie the Wire Artist,似是把自己定義為全職匠人。「裸辭時,人們總一臉驚訝地說:『你跳出建築工作的Comfort Zone(安全區),不害怕嗎?』,但其實金屬線藝術才是我的Comfort Zone,帶給我滿足、快樂和收入。」
這可是她人生計劃中的意外嗎?「不,我其實是一個Play Safe(行事謹慎)的人,原只打算全職一年;後來才發現一年能嘗試的事情實在有限,」已進駐 Trial and Error Lab接近一年的她,慢慢想要發展銀線首飾系列「Arch」(拱),靈感來自建築常見結構之一「拱」,體現結構平衡與形態美,而金屬線的弧度,更冀望能像微笑般帶來快樂:「這大半年首飾系列還沒做出成績,所以我想再嘗試多一年。」
她明言,不會永無止境地追夢,暫計劃給自己兩年時間,並專心發展全手做金屬線首飾,然後帶着全新的視角與不一樣的體驗,回到建築專業:「日後回看,原來我曾有這樣的一段日子,人生無悔了。」有目標有方向肯練習願試錯,是Winnie青春熱血地追夢的方式;誰說追夢就一定要亂衝亂撞?

![]() 在嘗試建立品牌的過程中,會遇上很多困難或者樽頸位,有些人亦因此退出或放下原初的計劃。我們深明建立品牌的道路絕不簡單;青年人實在需要真誠的意見以及同行者與他們一起探索可能,幫助他們一步一步實踐出自己的夢想。嘗試學院 Trial Academy 是故推出全新的面談諮詢服務「Let’s Talk」,為大家的品牌把脈。 嘗試學院Trial Academy「Let’s Talk」
參加方法:
|
「另類職志專題」是什麼?
我們嘗試開展以多媒體形式,帶大家走入非主流的職志世界,了解Trial and Error Lab當中的實驗室伙伴,他們不同的職業和工藝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