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今時今日仲做有理想嘅社工,係咪好Error?
你是否擁有以下條件?
✅有愛心
✅唔怕辛苦
✅好想幫人
✅夢想係造福人羣
✅又唔怕做行政文件
✅喜歡對住人嘅工作……
「你不如做社工啦?有愛人又想幫人!」是否已經有很多人這樣跟你說過?
#社工係咪真係做到嘢?
當社會問題一籮籮,不論個人或家庭的求助個案大增,看來社工就像萬能俠,能以專業身份去解決服務對象問題,又能把資源放到有需要人士身上,更能倡議政策;實在滿足了想追夢的人!
#社工係咪真係幫到人?
但進一步地想,假如真的想改變社會,是否做社工才能圓夢?在服務機構的固有架構、一筆過撥款政策等限制下;大部分社工不再高薪厚職,制度與資源更成為社工發展的窒礙;愈講理想的社工,是否愈痛苦?
你仍未被以上理由打沉?仍然擁抱初心,想改變世界,想為服務對象與弱勢群體帶來新點子,更希望在主流與制度下,用社工專業來實踐夢想?好,就請來與你一樣的註冊社工黎柏然,分享今時今日即使做社工有幾error——但社會仍需要造夢的人!
如果你是……就要嚟呀!
☑新進社工,深感疲累想圍爐取暖
☑不論有否社福背景,都想探索轉行做社工的可能性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堅持在主流框架下工作
☑克服追求理想的孤單
分享內容
- 分享嘉賓黎柏然入入行初衷,原來並不是社工?
- 黎柏然曾任駐校社工五年,主要工作有何error?
- 做社工幫到人嗎?還是富有的人更有資源幫人、改變社會?
- 想做一個有理想的社工,如何在制度與機構的框架盡做?
- 在疫情前後,做社工最困難是什麼?如何克服?
- 黎柏然與身邊同業,有覺得入錯行嗎?是什麼最令身為社工的他們,知道即使很ERROR 仍然不想轉行?
- 給想入行社工的朋友的實用建議。
活動資料
活動日期 | 2022年6月24日(五) |
活動時間 | 7:30pm-9:30pm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 |
費用 | $130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2年6月22日(三) |
活動報名
嘉賓
黎柏然先生|循道衛理優質生命教育中心創意課程及活動發展主任
註冊社工,任職駐校社工五年,為做好社工,連編上課時間表與做畢業禮表演都要做埋。工作中無數學生與家長的故事在其生命揮之不去,令他對「社工專業能否幫人」有深刻思考。工餘跟朋友創立防止青少年自殺組織,近年投身青少年生命教育。由此至終,他仍相信自己一日社工,終身社工。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在無力時更要練習分享
【Error Friday】 Text / 麥嘉殷 @ 時代論壇 Photo / Gi
過去幾年香港經歷社運及疫情的衝擊,局勢急速變化,自由空間慢慢地收窄,相信每個人都總會有無所適從或感到無力的一刻。特別對一群創作人士來說,面對社會局勢的變遷、身邊有朋友牽涉在社會事件中,他們會有些質疑自己是不是要保持正能量進行創作;有些又因疫情導致工作少、收入少,而感到困惑和疲倦;有些腦袋更容易「乾塘」、「無橋」,需要長時間醞釀idea,甚至要熬夜工作。創作人可能缺少機會,彼此抒發感受,面對自己的情感與想法。
一月中,Trial and Error Lab舉行了「拯救創作人肝臟圍爐會」,圍爐會約有二十人參與,當中有活動策劃、獨立紀錄片導演、演員、廣告撰稿員、媒體編輯等。大家雖然互不認識,但在過程中,大家練習分享,彼此聆聽和回應,有真誠的溝通。
在第一個活動中,活動設計者龐一鳴希望大家先思考作品的「價值」。兩個人分成一組,每組獲派一本被包裝紙覆蓋的書,要先摸一摸書的厚度,並根據書的封面以及裡面的內容,為它定價。到最後大家得知這本攝影集小說值$250,參加者的反應不一,有人會覺得「很貴」,有人會認為那是合理的,因內容非常豐富,有照片,又邀請了模特兒拍攝。策劃這次活動兼一拳書館店長的龐一鳴提到,有時作品只能在價錢上呈現其價值,但如何可讓對方也接收到創作人希望表達的價值,也是值得創作人深思。
接下來的遊戲,讓大家體驗創作者與接收者的溝通過程,活動分成四個人一組,不斷換人分享。每個人先分享一件自己過去失敗的事(error),之後覆述別人的error以及思考它與自身的關係,最後從別人口中聽回自己的失敗事件。事後,有參加者表示分享很深入,「好赤裸」,沒想過要再面對多一次自己的error;亦有參加者指原來自己看為很嚴重的事,在別人眼中都不是那麼嚴重。另外有參加者指,起初會很擔心別人怎樣看自己的error,但原來每個人的著眼點不同,可能在換人分享時已各自加入新元素,變成了另一個故事。
圍爐時要放下自己執著
透過遊戲,龐一鳴事後表示,希望創作人接受創作成果有時不只一個解讀,要容許多元,並且要持久地聆聽別人的意見,嘗試建立接收回應的機制,這樣才能處理到創作時所產生的迷惘。「圍爐的作用不是去申訴、講述有幾困難,聽其他成功的故事去鼓勵自己,反而是放下自己的執著:對方收不到我傳遞的信息……」。另一方面,這遊戲亦能讓大家分享失敗的經歷,他指自己參考了《受壓迫者教育學》,當中巴西的教育工作者推動農民識字教育的經驗 ── 教育工作者要自己和農民輪流找到對方不懂的範疇來出問題,背後的理念就是讓大家充權。龐一鳴相信,大家都是能力面對自己、聆聽別人,甚至回應別人。
參加者兼獨立紀錄片導演Sharon事後接受訪問指,這次的活動讓她有一種「上水抖氣」的感覺,因她太長時間將自己困在「山窿」,有時在表達上也會有避忌,因此不斷地累積了一些壓力。而另一位參加者紋身師大舊提到,身邊有創作人朋友在經歷社會事件後質疑自己的創作,不知道要如何應對。對他來說,這次活動讓他再反思如何在有限的空間實踐自由,實踐自己所做,會思考如何回應。龐一鳴表示,其實每個人都會有無力感,有迷惘的一刻,可能會覺得「依家呢一刻就係好無希望」、「無出路」,但當聽別人的分享或解讀時會發現,原來有些人還有目標,會得到啟發。他舉例,在他任店長的一拳書館也放了一本簿,讓前來的人寫下對書館的看法,當中也有不少說話鼓勵到他。
有時候,不論是在社會或是教會,似乎都缺少這一類坦誠的「圍爐」,分享可能都較為流於表面,也無機會練習分享自己。龐一鳴認為,「漫無邊際地講,反而講唔到」,重要的是大家有開放的心態,願意分享自己的失敗,「講自己的不成功」,例如是自己的陰暗面、平時的躲懶。同時也要讓別人回應,就好像當日的分享遊戲那樣。他盼望大家在不同的群體中繼續練習分享自己,「每個人本來都識溝通,都識反思、回應別人,只不過無機會練習。」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特此鳴謝。
相關文章: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市集搞手分享經驗:未來十年市集不滅
【Error Friday】Text / 黎祉穎 @時代論壇 Photo / Gina + 受訪者
近年來,在坊間及教會界中,都見愈來愈多市集出現,更多人對籌辦市集萌生興趣。早前Trial and Error Lab「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講座邀請兩位年輕市集搞手分享經驗,講解辦市集要注意的地方。例如提到要小心的法律問題、挑選品牌進駐市集和攤檔排位上的多個考慮因素、辦市集所需的成本和時間等。
香港市集多元且全球化
文化藝術實驗工作室nomad nomad創辦人黎加行曾多次籌辦市集,她辦市集的初心在於把文化和藝術放在日常生活中,而又能維持生計。在市集中,她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同時亦能結聚起她欣賞、有天賦的人,幫他們推廣,替他們找自己的路。同時,她亦希望可以有更多人行市集,藉此向公眾推廣藝術。她說:「nomad就是遊牧的意思,透過市集文化、藝術實驗、駐場計劃獨立生產去實踐理念。」
至於市集團隊A.N.D創辦人葉匯盈Dewil,她自去年起便和中學同學一起辦市集:「我曾參加在本地的小型市集擺檔,例如工廈市集,但做法一式一樣,人流不多,檔主之間也甚少交流。」而令她萌生辦市集念頭的原因,是她曾到台灣的市集,認為那裡的氣氛很好;而且當地的市集都有完整的主題,這使她往後辦的市集都有明確的主題。
她們認為香港的市集有甚麼特色?加行認為,香港市集的產品會關注香港人關心的事;Dewil則提到,香港市集的特色就是密集,而當中的產品又多種類,亦非常全球化,不同地方的工藝都可以在香港找到,故亦會衍生很多fusion的產品。
市集內可多設不同活動
加行近期辦的市集亦配合工作坊等不同元素,她認為多辦其他活動,如導賞團、講座等,可吸引更多人流。她同時希望市集不只是一個買賣的地方,亦希望檔主和顧客間可以有更多直接的交流,讓顧客更了解產品和品牌,而這亦是市集比網購優勝的地方。
Dewil則建議,檔與檔之間可預留更多空間,讓人可逛得更舒服,甚至可製作「打卡位」,即使要少放些攤檔、賺少些,也希望讓顧客有更好的體驗。
Dewil亦提醒,要小心思考和預備市集整個過程要用的物資、人手和要完成的日期,盡量不要有遺留。另外,若市集人流太多,可以選擇派籌,讓人分時間入場。加行也提到,市集不可以揀些太偏僻的場地來舉行,特別是少檔位、無特別主題賣點的市集,否則無人會來。
要注意的法律問題
她們亦提醒,有意辦市集的人要注意法律上的問題,例如辦市集前,要確保自己或場地有申請臨時公眾娛樂場所牌照,有些市集會以會員制避開這項要求。如果市集有售賣自家製食品的檔攤,要看看檔主是否有食物製造廠牌照,否則屬於違法。
Dewil補充,有些品牌會和很多其他不同的品牌分享食品製造牌照,要小心這是否合法。Dewil亦提醒不要接受賣冒牌貨的品牌,特別提到有關著名的卡通人物,例如迪士尼,這些大企業有追究的權利。在疫症陰霾下,她又提醒要小心政府的防疫條例,例如在限聚令下,在檔與檔間要放防疫膠板;亦要小心市集突然被取消,故要提早與場地一方和檔主講清楚賠償與退款問題。她們亦提到要處理保險和消防條例等問題。
挑選品牌進駐要看多個因素
至於挑選品牌進駐市集方面,Dewil認為若品牌願意在產品上配合市集主題會加分。她亦不會理會品牌的大小、新舊,只會看其產品是否可以展現到手作人的創意和工藝、是否吸收人,以及新的品牌是否可以承擔一個市集的工夫。而她另有一個堅持,就是不會揀些賣「淘寶貨」的品牌。她會依照產品的獨特性和品牌管理(branding)為參選品牌排序。
加行分享,如果是有超過五十檔的中型市集,當然可以揀些有叫座力、老資歷的檔,同時又可揀選新的品牌,讓顧客有新鮮感同時給新品牌一個機會。但若只是小型市集,就不得不放多些老資歷的檔,少些新品牌的檔。
她亦會確保每個種類的品牌的檔數目都會相近,不會有某些種類有太多檔;而售賣同種類產品的檔,也不會安排在附近,令互相搶客的情況減少。Dewil則會讓參與的檔主表明自己想和不想與哪些類型的攤檔做「鄰居」,讓排位可盡量滿足所有人。
市集搞手都要有品牌管理
談到會否在商場辦市集,加行認為不值得為「商業味」太濃的地方做宣傳,檔主亦未必做得開心和賺到錢;Dewil就籲人認清自己想做的市集種類,明顯地有些類型不適合在商場辦;定位不清亦會令參與的檔主和顧客感到混亂。加行提醒,市集搞手都有自己的品牌,各有其特色,以吸引適合的檔主擺檔。
至於和其他機構合辦,加行認為除非雙方有良好溝通,對方亦可信,否則自己辦其實更簡單。Dewil亦提醒,要小心合作機構拿市集搞手的名氣去爭取資助,提議可以親身考察場地,然後才決定是否合作。
辦市集辛苦但有滿足感
曾籌辦多次市集,加行分享其實辦市集可賺的錢不多,而且辦一次要花上三個月;所以寧願多花心思辦好市集,而非專注在賺錢上。Dewil認同並補充,每次市集扣除成本如場地租金、人手、佈置等後,可賺的錢其實不超過數萬元。
雖然辦市集辛苦亦沒大錢可賺,但加行和Dewil都樂在其中,因為加行認為辦市集好玩,亦令她有滿足感;Dewil則覺得把理想中的市集模樣帶到現實令她很有滿足感。
被問到成為全職市集籌辦者是否可行,加行認為會很疲累,因為要辦得多才能維持生計,她也憂慮,其實香港行市集的人不多,他們亦未必會想經常逛些相似的市集。Dewil則笑言,要有足夠的愛和時間才能全職搞市集,也因為要多辦才能維持收入,故也要有十足的精力。而且未必經常有合適的場地。
看見現今香港愈來愈多人辦和行市集,Dewil預想市集未來會存在至少十年,但她強調多了市集並不代表質素會提高,因為籌辦的門檻降低了。但愈來愈多市集會使手作界和市集趨向專業化,否則他們會被淘汰。加行則認為未來會有更多嘉年華式的市集,這樣會吸引到更多人參與其中。
二人對市集的想像與願景,並不受困難限制;她們深信要堅抱初衷,即使香港的市集被指泛濫,但只要讓藝術融入每個人的生活,並搭建平台給手作工藝師展現光芒,即使有多大挑戰、身兼多職,也都願意堅持。
文章原刊於《時代論壇》第 1791期,已獲《時代論壇》授權轉載(網址:https://christiantimes.org.hk),承蒙應允標題及內文略經Trial and Error Lab修改,特此鳴謝。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創作行業做到爆肝是Error嗎?
龐一鳴 x Trial and Error Lab 拯救創作人肝臟圍爐會
你是創意工作人士嗎?過去有感到被阿客日chur夜chur幾近爆肝,腦袋乾塘無橋,job少收入見底,痛苦與疲倦卻不被明白嗎?
2022年Error Friday的頭炮,將移師到「一拳書館」,請來店長龐一鳴,帶領專門為創作行業人士而設計的創意對話遊戲,為你梳理內心疲憊與不被明白之感,更能透過有趣的分享,感受自己並非白做,其實對別人帶來真實的影響力。話唔埋經過呢一晚圍爐共聚,大家可以重新上電、靈感大爆發~(頭盔mode:如果當日無,第時可能會有!)
2022年,不如就來跟龐一鳴圍爐取暖,補一補肝啦!
Error Friday 活動資料
日期 | 2022年1月14日(五) |
時間 | 7:30-9:30pm |
地點 | 深水埗區(成功報名後將通知活動地點) |
費用 | $130/位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2年1月11日(二) |
活動報名
主持
龐一鳴
現為「一拳書館」店長,曾創立多個關懷社會的團體,包括:推動平等教育單位「香港真人圖書舘」、食農教育組織「港嘢」、實踐海外藝術交流機構「一打人去賣藝」等等;過去二十多年運用遊戲服侍不同群體,其中包括復元人士、少數族裔、退休長者、戒毒青年、新來港兒童。
香港不能沒有手作市集? ︳市集搞手 X 插畫師 X 大學生 Dewil@A.N.D
香港不能沒有手作市集?︳市集搞手 X 插畫師 X 大學生 Dewil@A.N.D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A.N.D
如果做一件事,自己既是享受,又能造福別人,那即使多辛苦多難捱,也能投進熱情去完成它。說的是廿歲出頭的大學生Dewil,既要兼顧學業,也要創作個人插畫作品;但仍以不定期舉辦大型手作市集為樂事,「因為這是對本地手作工藝師很重要的事,我可以投入最大的力量去做好它。」小妮子其實才正式舉辦過三次市集,為何已對「市集搞手」這職志咬住不放?
Dewil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詳細分享。
一個市集,最要緊是?
早於2015年,還未進大學的Dewil已擺過市集:「我學過珠寶設計,會擺賣輕首飾水晶,售賣自己設計的輕珠寶;」但她感到自己參與的市集甚為「Error」:「我當時比較多參與一些小型市集,例如工廈市集,但人流不多,檔主之間也甚少交流。」年輕的她不只著眼生意與營運,更希望享受市集:「當時我想,假設我來辦,一定要有開心的氣氛。」
很快她就付諸行動,2016年跟朋友搞神秘學主題的小市集及活動,當時只有十個攤檔,「我特地把閣樓劃為workshop區,又很著重主題及佈置,檔主與客人部分更響應dress code穿搭成暗黑風格,氣氛很好,像party般開心,十分難忘。」後來因專注讀書,她慢慢把喜歡的事放下。
直至去年,漸漸適應大學生活,也開始創作個人的插畫作品,想有地方擺檔,她心裡再次萌生籌辦市集的念頭:「不過只有我一個人,能力不足,又怎能做到呢?」
上天竟聽到她的呼聲!
我在市集花最大的努力是……
「剛好朋友Alice對市集很有興趣,我們商量後,成立A.N.D市集活動策劃團隊;當向D2 Place詢問場地租務時,商場同事反過來介紹我們參與他們舉辦的市集搞手比賽,太神奇了!」二人嘗試編寫計劃書,晉身最後四強,獎品是:「在他們商場搞一次真正的市集!」完成市集後,二人贏得市集搞手第一名,她認為最享受是:「即使籌劃與活動當日都很多Error, 但能將心中的市集的想法實驗出來,由主題、招募檔主及佈置都一手一腳完成,實在太有滿足感。」
今年5月,團隊正式舉辦第一次手作市集,名為「星球念想純手作市集」,有139個品牌參與。「回想那次的Error多不勝數,例如佈置人數不夠、指示人流的物資不足等等,」她跟拍檔立即處理危機,重新安排人手,「我都擺過檔,很著重檔主感受,希望跟檔主有更好的溝通,也想大家享受,幸好最後做到了。」
而她最引以為傲的地方,是跟拍檔能為市集選擇有水準,同時切合市集主題的檔主:「檔主要填寫清楚品牌理念、上載作品相片,並確定沒有淘寶貨,一有懷疑我會cap圖去photo search,」而自家手作設計更自是必要條件,「我會看一次檔主IG、FB及網址 SITE,不是要他們多follower才接受申請,而是確保檔主的手作都是原創。所以我要花上幾天專心篩選。」
手作市集水準之必要
如此強調自家手作設計,是因為她想讓大家透過同樣有水準的市集,讓彼此的心血結晶,能最在最好的地方呈現,「市集搞手責任很大,在提供機會給手作人,並盡可能要將每個參加的品牌的『閃光點』展示,吸引對的客人欣賞。」而她最終想要達到的目的,是更遠大的理想:「這樣香港的手作人才有信心堅持下去,互相交流打氣。」雖然只是籌辦市集的新手,但她看到的,是一群以雙手謀生的年輕人,實在需要手作市集作為生存空間。
後來她舉辦的幾次市集,與拍檔一一改進缺失,例如嘗試細場但多做workshop;又或在大場的市集中,找單一又吸引的主題;看她在上週末(20-21/11)舉辦的「喵喵喵」手作市集,在場中遊走總是帶笑容,就知道已汲取每次失敗的經驗,勇敢地化為新的元素,並且自己也樂在其中。
擁抱策劃市集的熱情前行
她亦帶著自己的作品擺賣不同市集,一邊汲取市集籌辦經驗;「對策劃市集和相關的事情,我想我是有很大的熱情吧,才一直堅持,即使有林林總總的困難都可以跨越。我是主修心理學的,明白人不會沒有困難,但都不阻礙人繼續前行。」她深信只要每次把問題修正就可:「因為我真的很想、也很享受做好市集啊!」她重覆著說。
「說到底,我不太能想像香港沒有手作市集,原因多得不能盡錄;最少是,今時今日香港的經濟模式很單一,實在太少讓手作人在實體市場曝光的機會。」
她坦言自己的想法並非偉大,「我只是想手作人與客人享受市集呢!」擁抱著單純的初衷,就是她身兼三職也堅持下來的原因。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 Dewil 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以及她將要另一市集搞加行 @ nomad nomad 對談的內容,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與Trial and Error Lab手作市集策劃人阿絹詳細分享。到時一起到來,交流大家對於市集Error的經驗啦! 日期:2021年12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 ︳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 ︳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如何為自己創造一份職業?︳市集搞手X藍曬師 加行@nomad nomad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Nomad Nomad
如果你能為自己創造一個職業,不用為人打工,而是實踐自己的喜好與專長,那是你的夢想嗎?
黎加行就是這樣的一個人。她沒有投擲過履歷表給任何人,給自己創造「市集搞手」這新興職業,意外地同時為香港創造了一片市集風景。到了今天,「市集搞手」已成為文青界別中不再陌生,甚至搶著要加入的行業。
她是誤打誤撞走進「未來職人」的行列,還是看到市集將要興起的潮流?如何創造一個自己享受卻未能預知收獲的行業?在為自己創造職涯的旅途,特別是一個嶄新的職業,她遇過什麼Trial and Error?更重要的是,如何抽身離開自己創造的潮流?
加行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詳細分享。
做市集,從來不止是做市集?
加行在搞市集前,其實並不知道所謂的市集是什麼模樣。「中學畢業後,我跟中學同學Kobe參加龐一鳴去歐洲的旅行體驗『一打人賣藝』,用basking 及Henna生活,」一群年輕人並不是柴娃娃擺路邊攤,而是真的要在旅途中賺錢生活,「我發現,在外地原來可以用不同的方式賣藝生活。」這個想法一直放在心裡,靜靜等待發芽。
加行及後進入浸大攻讀視覺藝術,畢業後,2014年Kobe組織nomad nomad ,讓年少時賣藝的日子為延伸:「nomad就是遊牧的意思,目的是希望如遊牧般能在香港找尋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透過市集文化、藝術實驗、駐場計劃、獨立生產四個方向去實踐理念,收集不同的故事,交換彼此對生活的熱誠,從而更深刻思考生活問題。」全是沒有固定的概念、流動的嶄新想法!
那第一次市集,是如何開始的呢?「2014年,我們在相熟的大埔生活書院進行第一次『派對市集』,有東西賣、有工作坊、有放映會、有講座,是一個包含地攤、工作坊、電影放映會,是有關尋找生活方式的小派對等。」
那次美好的派對經驗與迴響,讓她們決定要繼續辦下去。2015年,二人首次以畢業生身分,租用兆基書院天台,搞第二次市集,同樣有工作坊及音樂會等。「我們希望能探索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並提供試驗不同生活方式的平台。有見香港較鄰近地區較少自由擺賣的地攤,因此當時希望能定時舉辦活動,提供一個讓人隨意交流創意及技能的機會等。」
當然,去過nomad nomad的朋友一定感受到,那裡從來不只是市集,而是一個讓人快樂交流的平台,外行人實在不難不好奇:這些有趣安排與節目,意念是何而來?世上可沒有一本《市集搞手實用手冊》啊。
然而?後來她們辦了十多次市集,摸熟了籌劃方法,也形勢大好,為何卻漸漸淡出市集搞手的行列?
市集如能成為滿意的作品
不過nomad nomad還是心繫市集。今年5月,她們舉辦了「節果決明花見藝術市集」,以「花」為主題,「這是我們真正能用花做市集及每檔的佈置,參加的檔主不多,能做到『貴精不貴多』;人們也行得很舒服。」這次舉辦市集的經驗,大大滿足了她心中對於市集的要求與想法。
加行坦言,這次市集各方面都是超額完成,「我們希望以後也能搞類似的主題市集,但實在要很多條件配合,可遇不可求。」
當nomad nomad已是本地市集搞手的「老大哥」,她覺得市集最珍貴的地方,是給新的手作品牌上場,分享品牌與作品的地方。「但弔詭的是,有水準有經驗又有叫座力的品牌,如何再吸引他們留在市集?這些都是讓本地市集整體的水平提高,卻能又保持新鮮感的挑戰。」她擔任了市集搞手至今,謙稱還一直在調整與摸索;但其實,她從中學會的市集舉辦技巧,已足以寫一本《市集搞手入行手冊》。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 加行搞市集的具體經驗與心得,以及她將要另一市集搞手Dewil @ A.N.D對談的內容,將在12月3日晚上的「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與Trial and Error Lab手作市集策劃人阿絹詳細分享。到時一起到來,交流大家對於市集Error的經驗啦! 日期:2021年12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 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越過Error,堅守說香港故事的使命︳兩位編輯與文字糾纏的人生
【Error Friday】 Text / Cathy + Gi Photo / Andy + 受訪者
「如果你想一個人破產,就讓他去辦雜誌吧!」即使時代已不利於文字工作者發展,職志前景與薪金多不明朗,這句老掉了牙的一句「都市傳說」,仍不能讓相信文字與紙媒力量的人死心。觀乎近年入讀大學新聞系、向報館與媒體投擲履歷表的同學仍不計其數,志願任職獨立記者亦大有人在;究竟是何種力量,讓編輯與文字工作者,願意一直留守?
兩位資深編輯——曾任《號外》主編及創辦《what.》生活文化誌的鄧烱榕(Nico),以及《突破書誌 Breakazine》的總編輯彭正雄(阿彼),早前就在Error Friday分享二人由畢業至今從沒轉行,在書誌與雜誌中糾纏的人生。
編採這工作太好玩
許多行外人都知道,雜誌與書誌出版有製作時限,短至周刊,長至季刊,而香港的雜誌編輯大多須編採兼擅;要在短時間理順重點、稿件、圖片、排版設計、印刷發行,光聽已能想像這崗位的壓力之大。原以為會兩位編輯這晚大吐苦水,想不到阿彼竟大呼過癮:「做書誌係好過癮!你可以開到好多眼 —— 接觸好多不同的題材、不同的人、甚至不同的表達方法。」就像《Breakazine》每期一題到尾,再加上不同的設計團隊和視覺呈現,至今60多期,每期均是新體驗,無怪乎以「過癮」來形容。
Nico亦很認同,認為做雜誌帶給他許多新的人生體驗:「《號外》的人寫作『好勁』;加上雜誌兼顧文化及時尚奢華,兩者共濟;更有資源可讓編輯到處採訪,實在開闊眼界。」像他加入《號外》半年,已能去巴黎出差,進行某百年皮革品牌的專訪,「我這黃毛小子,一入行就能有這樣的採訪經驗,真的好幸運啊!」
為了有更大的創作空間,Nico在2012年離開《號外》,創辦《what.》生活文化誌,「當時人們說我創新,其實題目舊到不得了:黑夜、身體、手工藝……但這些是我想做的,將最日常、最原本的東西放大來發揮。」阿彼不禁打岔:「當時我和其他編輯把《what.》拿上手,驚為天人般不停地揭,甚至後來好幾期《Breakazine》的設計是受《what.》的啟發而生。」
堅持下去太大意義
儘管做雜誌帶來數不盡的得着,但還是有著許多權衡顧慮,最明顯固然是銷量。Nico毫不諱言,「在香港做紙媒必然蝕錢。」《what.》在出版6期後,因未能回本而停刊。然而看似失敗的經驗,有時卻令人更清晰內心的初衷。Nico說:「結束《what.》後,有好幾年我一直思考自己為什麼要做雜誌?」之後他做過文化節目主持、活動策劃、作者;而最近,又再擔任主編工作,他愈來愈能體驗,留在這裡做編輯是如何任重道遠:「於我而言,用雜誌的方式說故事,建立香港的文化身分認同,這是最最重要的。我的老師也斯說過:『香港人的故事,一定要由香港人講。』這影響我很深。」
而對阿彼來說,繼續出版《Breakazine》的使命,則來自對人的關懷和看見:「書誌的重要,是源於它用人文關懷的向度觀察看社會狀態。」前陣子《Breakazine》按下暫停鍵,編輯團隊蜇伏近半年,再恢復出版;阿彼指他們在編採中,嘗試加入更多人的故事,「社會變化太多太快,許多人不知道要怎樣應對,而說故事,其實是幫助讀者梳理內心無以名狀的感受。」
Nico則如此看待編輯的社會責任。「整個人類的文化系統,是靠故事傳遞,而我們作為說故事的人,有責任將故事不停傳講,這是文化傳承。」這件事又大又難,但他認為仍是值得堅持:「如果香港人書寫自己的故事,要深度廣度的報道,更要有紙的美感、觸感承載;而我們明知不會賺錢,但卻更知道不講清楚這個故事不行,那就去做啦!」
當讀者告訴編輯們,讀畢每一期後有被明白的感覺;其實也讓編輯相信一枝筆一雙手帶來的力量,足以讓他們留守在前路不明的出版路上。
文章原刊於《突破人》第360期,已獲授權轉載,承蒙應允標題及內文略經Trial and Error Lab修改,特此鳴謝。
**下次12月3日的Error Friday,將請來兩位年輕市集搞手分享在新興行業的堅持與失敗,別過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 日期:2021年12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
相關文章: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香港搞市集係咪註定Error?以為搞市集好易,但點知好多伏關注組
疫情放緩後,香港的手作市集終於如常;今年秋冬更愈燒愈猛,每個周末都有幾個市集,這孰好孰壞?對消費者來說,或許多了購買年輕工藝創作人的消費機會,但對商界、社企、社福、大專、教會以及支持本地文創產品的人而言,更是一個好的機會,透過舉辦市集,來發掘商機,又或提供平台予年輕人展現工藝。
但,搞市集,是利多於弊,還是弊多於利?
#市集經驗搞手的Trial and Error
11月的Error Friday,我們將請來手作市集搞手加行 @ nomad nomad分享。她是香港較早期的創意市集策劃團隊,亦身兼藍曬工藝師。nomad nomad的團隊搞市集的開初,遇過幾多error與難阻?搞一個理想的市集,要什麼條件?要花多少力氣?香港人能以市集搞手所賺的金錢維生嗎?而她如何梳理本地手作市集的發展?當香港的手作市集如雨後春筍,是否代表市集與手作品牌的水準相應提高?
#當我又是市集搞手,又是檔主
而另一位嘉賓Dewil @ A.N.D是一名大學生,同時是插畫師,去年更成為新晉市集搞手。因參加過不少水準參差的市集,令她想舉辦心中理想的市集。當她既是檔主又是搞手,有時更是客人,她是如何從錯誤中,學習平衡三者的需要?
這晚就請來兩位市集搞手兼藝術人,分享對香港手作市集的種種error,也收集大家對市集的慘痛或快樂經驗,成為她們日後舉辦市集的養份!不論你是市集愛好者、手作工藝品牌初哥、市集檔主,甚或是準備投身市集搞手行列的人,這晚一起來吐嘈 / 集氣,一起讓香港文創產業的土壤,變得更肥沃吧!
嘉賓
- 加行 @ Nomad Nomad
2014夏天跟同學成立文化藝術實驗工作室nomad nomad。2014年開始透過實踐心中的市集文化,為香港人找尋更多不同的生活方式,至今已舉辦過十多次市集,最為人熟悉是多年來於九龍城書節舉辦地攤市集。近年nomad nomad轉型藝術實驗,如舉辦展覽及工作坊等,卻仍不放棄市集,為什麼? - Dewil @ A.N.D
2020年3月因與拍檔參加市集搞手比賽,成立「A.N.D」市集團隊,同時擁有多年的市集擺檔經驗。醉心籌劃市集的她,在檔主與搞手的身分之間,她嘗試兩者兼擅,自言愈來愈享受其中,是什麼原因?
主持
- 王育娟(絹)
市集愛好者。現任職 Trial and Error Lab 管理員,曾以個人身分參與於九龍城書節舉辦的創意市集,並常於辦公單位籌劃二手衣物地攤,近年亦有份策劃 Trial and Error Lab 的手作市集,因深信市集是提供另類消費、令手作品牌更被看見的平台。
分享內容
- 香港的市集,最error的地方是什麼?
- 為何一個城市需要有創意手作市集?
- 由90年代山頂、赤柱的地區市集,到2011年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JCCAC)至2014年的兆基創意書院的nomad nomad市集;其後出現工廈市集、大學校園市集至商場市集等,誰都可以擔當市集發起人角色嗎?他們需要什麼入行條件及質素?
- 當手作市集遍地開花,是否代表城市變得更有創意、消費更多選擇、手作人更被重視?
- 當香港人受台灣、日本手作市集風氣感染,舉辦更多元化的市集時,但香港市集仍不時被批評不如外地,在場地、氣氛、品牌及客人水平上仍與外地市集有一大距離,為何本地市集搞手仍堅持要做?
- 疫情之後,實體市集與網上選物平台,能否互補?
如果你⋯⋯
- 想了解如何策劃手作市集
- 想知道為何有人會熱血不懈地籌劃市集及支持本地創作
- 克服在冷門行業追求理想的孤單
來參加Error Friday吧!
Error Friday 詳情
日期 | 2021年12月3日(五) |
時間 | 7:30-9:30pm |
地點 | 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費用 | $130/位 |
截止報名日期 | 2021年12月1日(三) |
活動報名
Breakazine 總編阿彼:在慢工出細貨的泥沼中掙扎
Breakazine 總編阿彼:在慢工出細貨的泥沼中掙扎
【Error Friday】 Text / Gi Photo / Breakazine
在這個年頭,說離別,不輕易,卻是諒解。文化人及資深編輯鄧烱榕(Nico)曾言,廿多歲自畢業已在不同雜誌工作,很年輕已當上《號外》月刊、《what.生活文化誌》書誌主編。惟十多年的經驗,竟叫他離開雜「誌」;早前寫下「與誌訣別書」,煞停每天趕稿編書、像上癮般死命般勇往直前的雜誌人生,讀起來不無傷感。(詳見Nico Tang:與誌訣別書——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
如果最喜愛的職志,帶來無限滿足感,卻肩負沉重責任與無比壓力;忍痛拿走這人生選項,或者並不Error。但若是堅持十多年,要面對出版容易觸碰政治的「紅線」,同時迎來AI取代人類編輯、休刊危機,仍決意堅守編輯崗位,那又算不算是很Error?
誰會再尊重編輯的匠人精神?
彭正雄(阿彼 ,又稱Peter)2009年有份創辦《Breakazine》,是現時唯一由創刊至今留守的書誌編輯。作為香港首本一頁到尾、一個議題的深度書誌的掌舵人,經歷書誌多年來財赤、改版、休刊至復刊的不同階段,他坦言腦袋(與身心)總是很累,「但你問我這麼多年為何不轉工,是因為《Breakazine》容讓編輯不斷有轉身位,例如信任、自由度,還有……我在這裡試的東西,像在外邊打了幾份工。這就是書誌的闊度與深度, 帶來的空間。」
工作上的滿足,卻不足以抵抗對書誌前路的擔憂。
「如果書誌是花長時間專注製作的工藝品,編輯是工匠;放在香港這不太尊重匠人精神的環境中,這才是我的掙扎。」匠人精神,是指鑽研一種技藝的手藝人,對於工藝認真、細緻的精神;可以想像,如今媒體在秒速上載及更新的click rate的氛圍下,慢工出細貨、季度出版的慢媒體,實在與所謂的潮流背道而馳。
「加上香港人買什麼,大多只想『抵買』,不太看質素;寧願看一百條免費即時網上新聞或文章,也未必考慮付數十元至百多元,去買一本很多字的書誌或季刊。」他慨歎。
AI 會淘汰人類編輯記者嗎?
所以他最灰心時曾想,既然香港不重視編輯這群「匠人」,那AI 會否終有一天取代他們這批「慢手慢腳」的編輯嗎?「老實說,AI 主播、AI寫稿機器已經出現;亦有大機構用AI 去篩選履歷表;我們這群人,好像遲早被機器取代吧?」
他哈哈乾笑兩聲,清清喉嚨,說即使面臨淘汰,仍感樂觀。在書誌工作踏入第十二年,對於紙媒記者及編輯這工作,他深信只要人類仍有追求進步的動力,他是有信心的,「當你用匠人精神來做書誌,你就知道,AI不可能有原創的設計與文字心思,更重要是這裡……沒可能取替人的心腸……」他指一指那裡,解釋一番。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書誌的Human touch……這不僅是紙張給人指尖的觸覺,更是指讀一本書誌或季刊,需運用五官——紙本在閱讀中帶給人的刺激觸感的旅程包括……」
書誌休刊令團隊恐懼嗎?
而談到《Breakazine》掌舵時最Error的經歷,一定包括休刊。事情源於《Breakazine》原本計劃去年7月中旬出版新一期書誌《危險閲讀》,但於7月上旬突然宣佈暫停出版;他們在Facebook表示,「基於對新法例實施的理解仍有不確定性,並希望保障一眾共同參與者」,決定正式停止《危險閲讀》的出版,並休刊半年。
這大半年的心情,「我哋唔驚就呃你,我們想過很多可能性……」但他們卻並不如外界想像般打算永久停刊,反而填補了原本的編輯空缺,並且用半年時間,慢慢做一件外界難以想像的事……,「這讓編輯團隊從新建立對於未來的信心,以及堅定地決定,書誌要走一條怎樣的路……」《Breakazine》之後重新出發,以不同視角記錄城市沉默的聲音,探索彼此間被用力珍惜着的默契,出版了 2021年1月號《沉默》。
阿彼口中的省略號,具體內容以及他將要跟文化人及資深編輯鄧烱榕(Nico)對談的內容,就要留待9月3日晚上的「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當捲進死要出書、摺書再出書的error loop,要逃走還是留守?」,與曾任紙媒記者與編輯多年的林蕙芝(即本人,Gi)詳細分享。到時一起到來,交流大家對於熱愛的事、社會有多不容許、對自己又有多Error 吧!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當捲進死要出書、摺書再出書的error loop,要逃走還是留守? Error Friday將請來Nico與阿彼,分享書誌、雜誌的編輯人生是失敗還是成功? ——誰都知在廣告經費與言論自由收窄,紙張油墨人工製作費卻不合理地上脹的年代,紙本是「賣一本蝕一本」,他們為何仍沒放棄雜誌出版?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1-errorfriday/ 日期:2021年9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費用:$130/位
嘉賓:鄧烱榕(Nico)(前《號外》、《what.生活文化誌》主編)、彭正雄(阿彼、Peter)(《Breakazine》總編輯)
主持:林蕙芝(Gi)
|
相關文章: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
Nico Tang:與誌訣別書——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
Nico Tang:與誌訣別書——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
【Error Friday】 Text & photo / Nico Tang (鄧烱榕,前《what.生活文化誌》、《號外》主編)
對於雜誌編輯的最初想像,應該來自《流行示威》。記得高中時看到書裡一個關於《號外》的專訪,才知道香港原來有本如此有型的雜誌,也彷彿從黃源順身上獲得了某些啟發。而後來BAND 5學校出身的我,竟然順利升到上大學,仲要主修中文,於是就很理所當然地夢想著,畢業後要當一名雜誌編輯。
#當一名雜誌編輯夢想成真
又非常幸運地,我在沙士翌年畢業,面對經濟不景,找了三個月工,終於被《Golf Digest》取錄,算是成功入行。而一年之後,更透過自薦竟然就順利加入《號外》,能夠與黃源順和曾凡一起工作。當時那種夢想成真的感覺,真的到今天仍然清楚記得。
而我在的雜誌路上,也是非常一帆風順,加入《號外》後一年,就能跟「師父」盧燕珊一起合編閱讀別冊CITY BOOK REVIEW,邀到老師也斯一起創作專題連載,又自己膽粗粗地走去找剛拍完《烈日當空》的麥曦茵,策劃短篇視覺小說「讀本寫真」。在工作以外,我更先後與同事TERRY和LEO仔成為同一屋簷下的室友,更邂逅了現任太太雙宜。那是我廿多歲的雜誌人生,像拼了死命般勇往直前,而且十分享受,十分自我感覺良好。
2009年,由於很多同事都去了國內發展,本是最嫩的我瞬間就成為了最資深的。當時作為副主編,因為對上主編一職懸空了,所以在內容上我得到的創作空間突然變成前所未有地多,再不是一兩本別冊或一兩個封面故事,而是整本雜誌!但隨之而來的,還有前所未有地多的責任和義務。某程度來說,從前那種熱血的編輯態度,已經不足夠或是已經不可行,需要的是更多的計算更多的顧慮和更多的權謀。
當然我非常珍惜這個機會,畢竟沒有太多人廿多歲就可以掌控一整本雜誌的內容。可是,努力了兩三年後,最終還是適應不到。很多前輩勸我要趕快成熟起來,但當時的我卻把那些所謂成熟的條件,視之為限制,限制著我未能隨心所欲地做出最理想的作品。於是我貪心地渴求更多自由,同時也想證明自己還可以做得更好,更天真地希望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話俾大家聽,在香港做雜誌其實還有很多可能!
#試圖做出一本純粹的書誌
於是30歲那年,我離開了《號外》,在三聯書店李安的支持下,與太太雙宜和設計師BILLY,三個人一起創辦了《what.生活文化誌》,以一期一主題的書誌形式,試圖做出一本純粹以美好內容來吸引讀者購買,不需要依附於廣告系統而又可以生存下去的刊物。結果創刊第一年,第一期「自主身體」便獲得了HONG KONG PRINT ADWARDS的最佳創意大獎,第二年憑著「現代山海經」再次蟬聯桂冠,但到了第三年,連試刊號共出版了六期的《what.》,因為在業績上仍未能回本而停刊了。
#像輪迴一樣回到號外
《what.》的失敗,終於使我能夠深切地反省自己的不足。雖然在編輯層面上,我認同自己有著一定的能力,但作為一名經營者,則充滿了各種缺陷與遺憾。就在這個時候,命運安排了我再次回到《號外》,這次更是出任主編一職。太太提醒我要好好思考和尋索當中的意義,就像輪迴一樣,是否存在著某種課題未解決,所以再來一次。最初我以為這或許是想我學習經營,或是學習以怎樣的心態去面對中國人的管理模式,也順著這個位置的需要,按著劇本努力扮演主編的角色。
真的,在回歸《號外》這三四年來,我真的很盡力地去做了。可是,在經歷了40周年及500期特刊後,我才終於明白到,原來自己根本成熟不了,儘管表面上裝作如冷靜堅強,但其實內心深處仍舊是當年那個愛橫衝直撞的死小孩。當我意識到自己根本做不來的時候,反而奇怪地有鬆了一口氣的感覺,就像:「呀,原來就是這樣啊。我就是只有這個程度,最多就只能夠走到這裡了。但也不賴吧,也走得夠遠了呢。」
如果是以前,或許我會繼續逞強繼續逼迫自己去改變去適應,但喝過茶後就知道夾硬來的結果,不單只會傷害到自己,還會傷害到身邊的人。於是,我決定選擇離開,因為我已經明白到,回歸《號外》這堂課,是想我學會好好放下,好好道別;在這裡開始,也在這裡完結;能放下最重要的部份,才有另闢新徑的可能。所以,這次我不單只要放下《號外》,更要告別「雜誌」——現在我已經知道,要把內心那片星空之美分享出去的方法從來都不應該只局限於一種。
#因為雜誌而遇上過的每一人成就了今天的我
是中年危機也好,是時代轉變也好,是生命裡剩下的日子已不多也好,趁著還有一點體力和精力,也趁著我十年大運的最後幾年,我想為自己的下半生踏出新一的步。在這裡,我想衷心感謝這14年來,因為雜誌而遇上過的每一人。你們的好與不好,成就了今天的我;多謝你們和我一起建立出各種各樣的關係,更多謝你們承受過我的好與不好。在情人節的這一天,我希望大家都可以學會擁抱這些屬於自己的,好與不好,然後昴起頭來繼續經歷人生。
也致仍在《號外》的戰友們,很抱歉這次我要捨你們先去,請你們再一次包容我的任性,這應該是最後一次了。也請你們繼續相信自己所相信的,盡力去成為你自己所嚮往的自己,而不是其他任何一個人。哪怕將來雜誌的路會愈來愈艱難,哪怕那個自己並不是太完美。
明天(2019年2月15日)就是我在《號外》的LAST DAY,我知道雜誌的世界很大,但雜誌外的世界更大,而最終我們都會在另一個更大的世界裡重聚。現在我先出去看看,下一站,我們再見!請呀!
(編按︰文章原刊於Nico Tang個人臉書,授權轉載。標題為Trial and Error Lab所加,蒙作者允許,特此鳴謝。)
**下次9月3日的Error Friday,將請來Nico分享書誌、雜誌的編輯人生是失敗還是成功? ——誰都知在廣告經費與言論自由收窄,紙張油墨人工製作費卻不合理地上脹的年代,紙本是「賣一本蝕一本」,他與《Breakazine》總編輯彭正雄(阿彼/ Peter),為何仍沒放棄雜誌出版?詳情:https://trialanderror.hk/single-event/fest2021-errorfriday/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 ︳當捲進死要出書、摺書再出書的error loop,要逃走還是留守? 日期:2021年9月3日(五)
時間:7:30pm-9:30pm
地點:Trial and Error Lab(佐敦吳松街191號突破中心1樓)
|
相關文章:
GLO Travel:當旅行社不能再辦旅行團,要退場還是前進?
「Mil Mill喵坊」創辦人葉文琪:香港無一卷自己製造嘅廁紙,是誰的Error?
Luna Is A Bep:讀嗰科唔做嗰行好Error?唔明白自己先最錯!
「錯誤星期五 Error Friday」是什麼?
是Trial and Error Lab每季其中一個週五搞的公眾活動。透過不同背景、技能的「搞錯過來人」,分享自己又笑又喊的撞板故事,鼓勵大家繼續為我們的城市多作嘗試,開條新路!